第三十三章 工业城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在街角的早餐店里吃了一份两块钱的炒粉,没有吃饱,就再要了一个鸡蛋可他发现,那些粗壮的汉子和健硕的妇女也就是每人吃一份一块五的炒粉,份量比两块钱的少了很多,而且不加任何的东西。难道他们不饿吗?他们还要在大太阳底下或者是工厂里干一天的活呢.自己一个什么事情也不干的闲人,吃了那么多都吃不饱,何况他们?没有人告诉他,他们是怎么忍受下来的。
吃完了,他就去办了《暂住证》,被多要了十块钱的工本费。他本想问点什么,可想起大木的嘱咐,也就没多问。他自己无所谓,大木还要在这个地方混呢。
《暂住证》和《学生证》差不多大。上面写着&qt;外来流动人口暂住证&qt;里面也就是一些基本的个人简况。拿到《暂住证》后,杨三昆没有直接回铁皮屋子,而是想到处溜达一下。
太阳已经很大了,可是在高建筑的遮蔽下竟感觉没有那么热了。又因为这里靠海,所以虽然很热也没有让人闷得慌。谈不上溜达,因为确实没什么好的地方去。这里除了工厂外,就是居民区,当然有富有的,有贫民的区别。贫民的就是那种高建筑的底下的房子,富有的小区门口有保安,里面建得很豪华。从外面看就让人心动。那是轻易不让人进去的。而贫民区虽然来去自由,可也没什么可看的。
他就沿着一条人家上班的路,一直走。路的两边全是工厂,有做酱油的,有做皮鞋的,有做药品的,有做衣服的,有做笔的,还有一些电子加工厂也插在其中。一栋栋厂房被规划得整齐地排列在路的两旁读啦网网友发布)机器的轰鸣声让路的两旁的景观树全部枯黄了,连一颗绿色的小草也没有放过。
时不时从工厂里散发出来的异味刺得人直想流泪。反正走在这个地方那绝对不是一种享受。这些外在的环境倒是引起了杨三昆的一些思考:一个城市的动脉就应该在这里了。每天二十四小时的不停的生产,到底能生产出多少产品!这些产品出去又能带来多大的利益!那一定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吧。看到这些,他就想到也许这就是现代工业带来的财富吧。一个位居全国经济发展速度第一的城市,也应该有这样的规模和生产气派。不像在自己的省城,很少见到这样的成群的工厂,有那么一两个也都是小得可怜。
可这样的生产,给当地的环境会带来多大的牺牲呢?曾经的鱼米之乡却见不到一块田,河里夜晚见不到一条鱼,这说明了什么?若干年后这一切都将何去何从?这种经济第一的思想,尤其是用牺牲环境的方法来换取的经济数字到底能持续到什么时候?是对是错?对的话,怎么老是给人不塌实的感觉?错的话,可全国全部在实行这种方法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句话他忘了是哪个领导人说的,可竭泽而渔的方式无疑是饮鸠止褐啊。或许那不是自己该管的问题吧。
一阵很吵闹的声音让他从思绪当中走了出来。回头一看,原来自己已经走出了好远。
眼前是一个不小的市场。围着一条十分拥挤的小路,有银行,有各种专卖店,有法院和检查院,有一个保安公司,几家律师事务所,和一个办公楼很气派的公安局。路边有很多的小地滩,有摆象棋残局的,有卖各种低价的时尚包的,还有卖水果,卖小吃的。一片凌乱又好像很有秩序的样子。

几个站着卖各种小饰品和各种乐器的年轻人很是扎眼。他们穿着少数民族的服装,带着很重的特色口音。因为卖的东西很具有民族特点,所以生意很不错。杨三昆想到了胖子,他以前也是不是站在这里卖这些东西呢?有一家很大的综合超市立在十字路口的右边。从指示牌上可以看到,它的一楼卖的是珠宝和各种电器,二楼是食品和生活用品,三楼是服装和鞋子,四楼是网吧,溜冰场,婚纱照相馆,以及人才交流中心。杨三昆没有兴趣看什么珠宝和电器,也没有兴趣看什么衣服鞋子之类的,就凭他口袋里的那点银子还不够买双好点的鞋的。他对四楼的人才交流中心倒是有点兴趣,虽然自己不是来找工作的,可看一下招聘的简章就知道这个地方的人才结构和经济的发展后劲。毕竟人才才是真正的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
坐电梯上了四楼,出口是一个溜冰场,里面的音乐听起来不是很地道,也没有任何特点,一群年轻人在里面逍遥。再过去一点就是人才交流中心了。
人才交流中心不大,它是由一些木板隔置起来的,很小很简陋。不过里面有不少的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木板上是一些用海报贴出来的招聘信息。看了好久,发现大部分是招聘车包工人和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的,招的搭塔工和普工也不少。要求倒是很简单,只要能干活就可以了。没有什么经验和年龄的限制。不像内地有一长串的要求。所不同的是,只是各个工厂招的工人的底薪不一样罢了。因为是计件工资制度,所以底薪的高低其实影响不大。对这个大家看的也不是很重,大家看重的是那家企业对待员工怎么样,哪家企业的霸道主管走了没有等等。同时,杨三昆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凡招会计和人事经理的都要求是本地户籍的。这让人有点不舒服,好点的职位全是本地人,那么外地人就只能在流水线上做一辈子的工人了。怪不得大木他老是感觉出头无日了。可本地哪有那么多高级人才呢?在保护的同时,是不是也在为自己经济的发展留下了致命的弱点呢?想到这里,杨三昆好像看到了一只经济的领头羊悲惨地倒下的场景。或许它即使倒下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吧。
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他在一条很普通的小街上的一个小饭店里吃了中午饭。吃饭的时候大家好像都很匆忙,没几下就吃完,付钱,走人。相反他的这种慢动作倒是引起了老板的注意,他很特别的看了几眼杨三昆,不过没有说什么,或许是因为这个不合节拍的人让他很意外吧。回到大木住的地方的那条十分拥挤的街上的时候,杨三昆发现街上昨天被拆掉的房子又在建起来了,而执法人员正在卖力的拆昨天刚修建好的房子,房子的主人依旧是大喊大叫,最后被强制抬上车。杨三昆不知道这种拉锯式的斗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结束,或者根本就没有人想到要结束。他想到了学校旁边的一个开发区的政府的绿化带也是挖了再建,建了再挖的。这种重复建设浪费的钱从什么地方来?当然这个地方可能不是什么重复建设,只是就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吗?杨三昆摇了一下头,就回家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