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真假报道(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们雀跃欢腾了,这是他们第一次取得胜利!可他们不知道,这个小小的胜利是冒了多大的风险的,要不是“五哥”的人,也许那家伙就会开枪读啦网网友发布)同时,后面的凶险也被他们高兴的喧哗给掩盖过去了。
杨三昆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也看到了愤怒的力量。他当然不知道是另一股势力将那些家伙给吓走的,他更不知道这以后还会发生点什么。等大家还聚在一起谈论这件事情的时候,那几个手持铁棍的年轻人也不知道了去向。他们好像来的时候和去的时候都是穿了隐形衣一样,没有任何的征兆和痕迹。他正打算回到铁屋子吃饭,突然看到那拾荒者还在看书,只不过这个时候他是坐到了他门口的电灯下,他好像对刚才发生过的事情全然没有在意。杨三昆真是佩服他的定力。
晚上,大木特意请了假(不请假的话要工作到晚上12点多才能下班的),想陪着杨三昆到外面走走,可是经过刚才的一幕,就取消了计划,只陪着杨三昆在家里说说话。话题当然是刚才的那件事。大木说好险,杨三昆也有同感。大木说: &qt;你运气还不错。&qt;杨三昆不解。
大木说:&qt;这里查《暂住证》很厉害,而且全是突击检查,没有《暂住证》的一律带走。打一个晚上,然后罚500块钱。强制办一个《暂住证》。被抓过的人回来都是要住院一段时间后才把身体养好的。&qt; &qt;没这么野蛮吧。再说了,我是大学生,有学生证的,我可以说我是刚到,或者是住几天就走的。(读啦网网友发布)他们总不至于把我在怎么样吧。就是把我怎么样了,我也要用法律的武器找回一点公道,反正我不会容忍的。&qt;杨三昆说着说着就有点激动了。他一向疾恶如仇,尤其经过了刚才那件事情之后,就更加的激烈了。大木笑了笑说: &qt;我知道你一向疾恶如仇的,可有件事情你应该知道吧。就是在我去年刚到这里两个多月的时候,也是一个大学生被打死了。他也是和他们律,讲大道理的。被打死后,他的家人上访,可没什么结果。之后不知道是谁出了个注意,让他们向记者反映,可记者报道出来的事实是:他酗酒闹事,被公安局的人暂时带离现场,在派出所酒精中毒身亡。这明显与真相不符合啊,那天他在门口那条街上被活活打死的场面是很多人都看到了的啊。他哪是喝了什么酒,一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因为没有《暂住证》在街上走被拦住问话。他就反问了几个问题,讲了一下这个做法有害于地方经济发展等道理。就被活活的把脑袋打了个稀烂。由于他们人数众多,出手又狠,而且有一层的警察在外面维持秩序,所以大家连救的机会都没有。&qt;说到这里,他的表情很痛苦。杨三昆也感觉得到当时那个场面是多么的血腥和悲惨。大木继续说: &qt;之后他们就把尸体拖走了,再之后就听说他的家人上访,可没什么结果。那个记者在文章中说,椐目击者称什么的,全是他妈的胡扯。我们根本没见过什么记者!&qt; 听到这,杨三昆倒是想起一件事来。那是去年的十月份,他在报纸上看了关于这个案件的相关报道。同时也在网上看了另一版本的报道。两种报道对同一个事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可前者是官方的,后者是人家发在论坛上的。当时他就选择了官方的,认为经过专家认证和记者采访目击证人的报道不会错的。没有想到,现在知道的真相和那网上的被认为是小道消息的报道是一样的。可惜那网上的报道没几天因为点击率不高就被压下了。可能是这个世界有太多像杨三昆这样的只相信官方报道的人了吧。可专家的道德和记者的职业良心在哪里呢?也许被下午看到的那条河里的油光所遮蔽了吧。可是,如果什么东西都建立在所谓的道德和良心上,是不是很没有保证呢?大木平静了一下说: &qt;你明天一大早就去街头的那个派出所把《暂住证》给办了,就是菜市场过去一点点。记得带上身份证,照片。另外还要交五十块钱。千万记住的是,不要和他们说话,他们说什么你就做什么,不要有迟疑。他们是一些无聊和无耻到根据一个人说话的语气,快慢和动作来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人。被他们一旦认为是坏人,那就比较麻烦了。&qt; 杨三昆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可经过刚才的场面,他也就没说什么了。办就办吧,自己是不怕他们,可也别让好朋友为自己担心。但他的心里实在是很不甘心,也很不平静,想用什么方法改变一下就好了。

之后他们还聊了一些关于过去的事情。说到过去,杨三昆很无语,他不想回忆那个过去,过去的太多事情都让他觉得不堪回首。大木倒是有很多的回忆,他怀念过去在学校的生活。或许现在活得不好的人,过去就是他的天堂吧。他们还聊了一下他们自己的家乡,不过一说到胖子,两人都沉默了下来。接着他们又聊到了去当学徒的三伢。大木说: &qt;三伢这小子很是放得下面子,放着一个月一千多的工作不干,去学什么打模具。那是一个又苦又累的活,三年工资没有不说,你还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帮着师傅干活.吃的睡的都不好。&qt; &qt;或许,学有所成之后就好了,年轻人吃点苦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吃苦了值不值得,有没有更好的回报。&qt;杨三昆说。
&qt;可能吧,那个听说一学完了出来就是几千块钱一个月呢,而且这个地方很需要那种技术的工人,他可能真的就前程无量了。&qt; 杨三昆从他的语气里听出了他好像是有点在责怪自己的无能和前途一片暗淡。想说点什么,又一时找不到什么好的话来安慰他。
经过一天的体验,杨三昆觉得这个地方确实不是什么好地方。假如不是现在种地的连自己都养不活了,杨三昆相信大木一定会选择回家种地的。生活的沧桑和现实的无奈已经让这个年纪不到20岁的年轻人失去了生活的**,他只有在城市的角落里感叹着命运的不济和环境的残酷。静静的,两个人都睡了过去。
城市依旧灯火通明,拾荒人提起他的垃圾袋子在午夜出发了。经过杨三昆他们住的铁皮屋子的时候,他往里面看了一下,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