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神秘拾荒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到住的地方,大木还没有回来。(读啦网)屋子还是那么热,只好搬了一个小凳子坐在铁皮屋子的外边等着大木回来做晚饭。说句实在话,杨三昆还真不知道怎么解决晚饭的问题,自己是肯定不会做的了,而去买也不知道吃什么好,因为那些小饭店看起来真不是吃饭的地方。简陋不说,就那些比人还多出好几倍的苍蝇就让他受不了。
初来乍到的人,总是能在惊喜之外挑出许多的不适应。
他坐在一块比较阴凉的地方,刚开始就他一个人。对面的那些屋子的门也全部关着,看样子是人们还没有下班。不多久,一个拾荒的中年男人满身污秽的提了一个装满废品的大袋子从小路口进来。杨三昆赶紧给他让了过路。
他大概四十来岁的样子,满脸的胡子像是很久没有剃过,把整个脸全部给遮住了。只留下一个嘴巴和一双眼睛给人判断他的存活。一双破了的皮鞋拖着他胖胖的身体,一件破衬衫裹着他结实的胸膛。中间一条全是油污和黑色的牛仔裤。
从他的这身打扮和这副身材来看,杨三昆觉得他的大脑可能有点问题,要不然怎么会如此的邋遢。一个中年的强壮的男人,也不应该去和那些老太婆或是没有干活能力的人抢垃圾啊。随便去工地上找个活干不是很好吗?他下午在街上看到的那些建筑工人比他可是瘦多了。
杨三昆看着他很平静的样子有点恶心,但又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势利的看人。他打开了铁皮屋子对面右手边的第二间房子。(读啦网网友发布)这不打开还好,一打开就让杨三昆惊呆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刚才这个捡垃圾的中年汉子会有那么多的书!他的屋子里没有一个角落里不是放着整齐的,凌乱的各种书籍的,简直就是一个大的图书馆啊!那间屋子看上去是这个地方最大的一间,可它真正的空间却比小铁皮屋的空间还小,因为里面全是书籍。
拾荒者把垃圾袋子往屋外一放,脱了衣服,露出一身白净的肥肉。他在门里边变出一个塑料桶子来,光了个赤脚,走到门口的水龙头旁边,开锁放水,看样子是要洗个冷水澡了。没想到这家伙还蛮会享受的,这种天气洗个凉水澡不意人生的一大快事啊。
趁他洗澡的时候,杨三昆远远的盯着他的屋子看了好久。他在想,这些书是怎么来的呢?他捡的吗?可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荒蛮之地,还谈不上有文化。虽然经济的发展让他们开始很注意自己的形象,纷纷送自己的子女去上大学,和建一些他们自己以为是文化象征的东西来标榜自己,可那是最近一两年的事情,也不至于有这么多的书丢弃啊。从那些方砖块一样的大部头来看,应该不像是别人丢的。莫非是他像胖子那样收购了一个破产的图书公司?
可据杨三昆在来之前查找的关于本地的资料显示,本地只有市区一家新开张的书店,绝对没有这些要有一段时间沉淀下来才有的书。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一个捡垃圾的,要这么的书干什么?自己看?想到这里,他不禁打了个冷战,这么多的书,就是自己这么喜欢读书的人,从小读到大,加上在大学的一年的苦读,也没有读过这么多啊。

如果他全读了,那就是当世大儒啊!可看样子不可能,大儒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电视上那些学者,都是有单位,有高档的住处和私人秘书的,而且他们还经常著书立说,是杂志的封面和新闻的头版人物。他们出门就是名车,进门就是名流会所,身边总是有一大堆的人陪着。怎么会是这个孤独,落魄的样子呢?
所以,杨三昆根本不信他是这些书的读者,至少他没有全部读完它们。或者是为了以后开家书店吧,可那也似乎不大可能啊,因为要开的话,早就开了,因为书已经让他没有了立足的空间啊。这些书到底是为了何用?这个人身上充满了古怪和神秘。他没有一般汉子那样的凶,他的眼神和他的脚步一样的安静到无声。
正当杨三昆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拾荒人已经洗澡完毕。他用手打理了一下胡子和长长的头发,这一打理,又让杨三昆惊呆了:多么有艺术家的气质!飘逸、自我、独特、散乱的流线,这不就是那种艺术大家的形象吗?他进去穿了一件干净点的衬衫,是白色的,看上去还不错,一条大的短裤,一双洗澡的时候都没有穿的拖鞋。一切那么的休闲、随意、自在。到这里,杨三昆感觉自己是多么的喜欢他的样子,真想自己也脱掉长长的牛仔,穿一条没膝的大短裤。
更让杨三昆惊讶的事情在那个拾荒者很自然的动作中诞生了:他拿了一条凳子,坐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一个矿泉水瓶接了些自来水,和一个不大的面包放在台阶上的另一本书上。看样子是他准备的晚餐。他开始看起书来,好像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发现有一个人,有一双眼睛在看在他!他是那么的安静,好像在车人嘈杂的世界里也能听到那沙沙的翻书的声音。他就像是一位与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关系的智者,在自己的世界里做着自己的事情,不管别的地方发生着什么。
他看的很快,很认真,快是因为很短的时间内就看见他翻开另一页,认真是因为看到他用笔不时的在一个破旧的笔记本上记下些什么,或是在书上画了些什么。
从读书人的角度看,杨三昆知道这是高手的读书法。观其大概地寻找精华,不求甚解。一翻开书就能知道书的精髓在哪里,并且能很快的让它们与自己的知识体系连在一起。这种融入式的读书法必须要以很深厚和广博的知识背景为基础。不然,不仅读不懂,还会让人头昏。杨三昆从小聪明,过目不忘,又恰逢村里有那么些喜欢藏书的大学生,所以他从小就读了大量的书籍。涉猎了文史,自然,政法等方面大量的书籍,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尤其是到大学后,他几乎把图书馆里的关于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翻了个遍。对这种一读就能提及其精华的读书法,他自己也是最近才有所感悟,所以运用起来不是那么的熟练,而且只能在自己爱好的基础最为扎实的和历史方面才能运用。而那位拾荒者却看上去很纯熟,很随意了。可见其学识的渊博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