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文化标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看手表,已经出来一个多小时了想起要去照相,于是就往回走,穿过那条有菜市场的小街,在一个小巷子里找到了一家不大的照相馆,它好像是被镶嵌在一列的房子中的一样,店面很是狭窄。店主是一个看上去和蔼而精明的中年男人,态度和气,他既是老板又是员工,听口音不是本地人。他很热情的问杨三昆: &qt;照什么样的,是不是要办《暂住证》?如果是的话那我可是老手了,因为基本上这个小区的所有这方面的照片全是在我这里照的。&qt; &qt;我不知道,我的一个朋友让我照的。&qt;杨三昆突然想起自己没有问大木照什么样的,显得很窘的回答。
&qt;你刚来这个城市,是吧?看样子是今天才到的吧?”店主很耐心的问他。
“是的,我上午到的。”杨三昆回答道。
“那就是了,我帮你照,肯定是要办证用的。”他很自信的回答道。三两下就把相机和三角架给摆弄好了。他叫杨三昆坐在镜头前面的一个凳子上,没等杨三昆反映过来就照好了。十块钱,八张,一寸的。本来想问他关于《暂住证》的事情,可有新的顾客来了,也就不好问了
从照相馆出来后,看看时间还很早,就沿着那条马路一直溜达了下去。街上很热,两边的环境和大木住的地方那条街上的没有什么两样。走着走着,杨三昆就来到了小区的外面。他站在一个比较高的新建的寺庙的塔楼上,可以一眼看到整个小区的大概模样。
小区并不大,就和一个小村子一样的大小。它的周围是四条相通的大马路,向南北的两条是通向市中心的,小区离市中心大概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向东西的两条不知道具体奔向哪里。小区里面的建筑物高低不一,有几层的高大建筑,也有附属在它们底下的很多的低矮的小屋子,有铁皮做的,有竹子和其他材料做的。整体看上去很拥挤,很破旧,很脏。转过头来看看别的方向,也发现了一些差不多的小区,估计是当地政府为了安置外来人员而特意建造的。
杨三昆站在塔楼上看了一会儿后,转身想进去看一下这座新建的庙宇是个什么样子。由于它的台阶设在楼的外面,所以杨三昆先是上去看了一下小区,而没有第一时间去看寺庙里面的东西。寺庙很是气派,有四层多高,从杨三昆站的三楼上去是僧侣们的居所,不接受游客。
杨三昆于是就从第三层开始看。进去后一股很刺鼻的油漆味道将人呛得半死,各种菩萨的真身还没有完全塑起来。看着那些忙绿的工人和他们手中还没有做好的菩萨。杨三昆想笑:就是这些人做的这些东西,在某一天却要被人供奉和膜拜,真不知道这是人们的自己欺骗自己还是人们心中真的有信仰。看到没有什么好玩的,他就直接下了一楼。

这时,一个看门的发现了他,进来的时候杨三昆并没有看到什么人在门口,所以就进来了。那看门的大约五十多岁,听口音也是外地来这里打工的。他问杨三昆来这里做什么,杨三昆说来拜佛,没想到他笑了一下,然后小声的说: “拜佛?哈哈,你们这些人啊,怎么就这么的迂呢?你知道吗,那些光头的和尚是假的,他们在老家是有老婆孩子的。我的一个老乡年初的时候找不到工作,就把头一剃,进了这里当个预备和尚,一个月四千多快。而他自己在家里有一个老婆和三个孩子的。”
杨三昆不知道什么叫预备和尚,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和尚也是可以伪造的,就认真地问: “预备和尚是个什么职务?没有人管吗?”
“呵呵,花花世界,谁还愿意做和尚啊?所谓预备和尚就是当地人要建个寺庙,提前请人做和尚,等寺庙做好了就成了正式和尚了,工资是翻倍的。这里的主持都是打工的,谁来管啊?你别看他们这个时候在四楼是多么的安静,一到晚上就全部出去花天酒地了。”
那看门的似乎对这些很懂,杨三昆和他聊了几句,也觉得这种东西在以前是没有见过的,很是新鲜。就又问这里为什么要建寺庙。那看门人说: “经济发展了,可是没有文化和信仰啊。而寺庙和亭子就是文化的象征,所以这里才大肆建造寺庙和亭子的。你不知道,一个这样的寺庙总的投资一动就是几百万,里面的东西都是最好最贵的呢。而且你没有发现吗,离不了几里地就有一个这样的寺庙。”
杨三昆知道他说的应该是真的,就像那座小桥的边上就有一个新建的亭子,而其他的桥头也都有一个差不多的亭子。只是杨三昆不知道这样破费金钱来建了这些就真的是有文化了吗?一个城市的文化就是它的软实力,所谓的软实力就是生产上投入了多少知识性的东西和在整体的市民中有多少真正有文化的人。而修建寺庙和亭子只是暴发户的心里吧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