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震撼朝天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或者是出于快要到达目的地的兴奋,大家不自觉地加快了步伐,也加快了心跳。读…啦终于,走出那长长的弄巷一样的青石路后,眼前出现一片山中少有的开阔。而那比千米高山还高的朝天石就像个巨人一样挺立于中央位置!
杨三昆找到了儿时的快乐,也丢掉了一些。刚见到,那种第一次见到的强烈的震撼感把早已经知道是怎么样的一个场景的心理防线很轻易的就解除了武装,既而让它们不复存在了。只是没有了儿时那么多的幻想和少许的恐惧,害怕。至少他这个时候不认为它有可能倒下来压到自己了。这是成长的好处,也是成年的失落。
四个学美术的同伴也好像很兴奋,他们发抖的手迅速地打开了画架。开始抬头,选方位,再抬头,再移动,最后安静的要隔一段时间才抬头,或是抬起了要过一段时间才放下。这些动作把整个现场的景色一下子在裁为了几段,或者是几个画面。
杨三昆想,学美术的人可能永远也得不了颈椎病了,这倒是好事。看到他们全部投入了自己的绘画当中,杨三昆倒觉得自己像眼前的朝天石一样,显得不合群与孤独起来了。(读啦网)
幸好,美丽的景色就像一部恢弘巨制的电影一样让人很容易忘记孤独与寂寞。他围着朝天石转了转,它不像记忆中那么干净了。在它的身上有了一些青苔和野草,虽然它们比起它庞大的身子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可杨三昆就是看着不舒服,这也许是他追求完美的个性在年轮的催促下越发强烈的缘故吧。
它确实很大,基本上直径可以和学校的教学楼的长宽相比了。而且是圆柱式的,至于上面是不是这样,他没去看过,自然是不知道的了。
走到它的东边,他发现了一些古老的文字,署名是山什么道人,具体的正文字迹也很班驳的无法识别了。可那全篇的布局气势.以及隐约的那字的凝练有力,结构的奇特,让他觉得有点眼熟,可一时又想不起来。他想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宋四家才有如此的书法,可那山什么道人呢?突然,诞生于此地不远的北宋大书法家,家,诗人,--黄庭坚的名字闪入他的脑海。他的号不就是山谷道人吗?可是不是他呢?杨三昆有些迷糊。近千年前的书法家怎么会跑到这里来题字?既然他来过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来?以他的文笔,来过了怎么又没有在他的文章中留下点什么?黄庭坚的纪念馆他是去过的,里面并没有关于此处胜景的只言片语,那十几个有长笔画的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他顿时陷入了对历史的假设:或许当时山谷道人是来过的,还带了他的朋友们来,只是觉得用言语无法形容,就没有写写游记什么的。后来又觉得此处太过偏僻,来一次不容易,就没有再向外界宣扬。可有大家形容不出来的东西吗?当然没有,那么前面的假设就没有了根据,或许是别的什么不怎么出名的人来了此处,假借一下他老人家的号,好让此处也出出名,也是说不定的。毕竟中国历史上冒用他人名号来推销自己东西的事情也是史不绝书的。
他感到了有点比迷糊还要深沉的迷茫,自己为什么要看清是谁写的呢?难道没有名人题字就不成了美景了吗?难道没有弄清是谁题的字就能否认掉此石屹立在此的长久实吗?看到经历了不知道多少年风雨的参天巨石,他突然觉得自己刚才的迷茫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他看了看远处几个挥汗如雨的伙伴,有点想笑。或许艺术也有自己的狭隘吧,一支画笔怎么能画去千百年的风风雨雨,又怎么能画去千百年的往事如烟?更画不去这全部的巍峨和伟大!它冷冷冰冰的为什么站在这地图上都找不到的万山丛中?又为什么和群山在一起而又离的远远的?硬是要在狭窄的路的尽头开辟一个开阔的场地,以表明自己的孤傲?它叫朝天石是乡民对其形状和姿态的直接呼叫还是它本来的名字?如果它本来不叫朝天石,又该是怎么样一个气势恢弘的名字呢?它从什么地方来?是上天掉下来的还是像竹笋一样从地里长出来的?它的上面这么高大,那么地底下的部分又有多深呢?它的底下埋了什么?是魔鬼的坟墓需要它的镇压还是天使的灵堂需要它的守护?又或是从庸俗的观点来想,它的底下是不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呢?那又是谁将它们放在此地的,为什么不挖走呢?或许,这些迷团在不懂得浪漫的地质学家那里,就是一句冷冰冰的&qt;是地壳运动与地质变化的结果&qt;的事,可那样也太残酷了,是不适合这里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