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名利之争(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子终于熬到了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全市摸底考试。(读啦网)
这不仅是一个学校的大比武,也不单是学习尖子之间个人的较量,而是全市教育机构的一次大事,也是每个学校的向上面邀功请赏的一次集体展示。所以从上面的市教育局到下面的县教育局,再到各个学校都很是重视。杨三昆所在的学校因为想评市重点,又关系着一些人的升职问题。所以在第一时间,比高考还严厉的号令迅速发给了有希望进入市前一百名的尖子们。
学校还以大会通报的形式许诺:凡是得到号令的同学能进去全市前一百名的每人奖励五千元现金。立三等功一次。还将在在全县范围之内大肆宣扬其人其事。同时学校的纪念馆也将留下他们英雄的标记!在一所功名与儒家思想极其严重胶合的学校,这种奖励上多么的诱人和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名声,实惠,可在一战之间兼得,是多少有梦想的人的追求和理想!还要知道一个现实情况就是,当时的县年人均收入还不足2000元,万元户那是得带着四五个保镖才敢出门的人物!名利双收,连带着家人,甚至自己代表着的全乡里人,都沾光的大机会,大好事,谁不想一争?假如没有这次住院的经历,杨三昆也一定是学校的重点对象,他自己也一定会是磨刀霍霍,加倍努力的可这次不仅没有给他的号令,他自己也只是哑笑一声,心静水止。
中午回宿舍午睡的时候,他从小玩到大的,身材有一米八左右的大木问他怎么想,要不要去争取学校发个号令什么的。他笑了摇头,或许是太了解他了,成绩在班上一般的大木也没多问为什么,就去帮杨三昆洗衣服了。洗衣服这活自杨三昆一搬到这里就被人包了,不仅这些。比如折被子,值日等,也被同宿舍的人包了。他多次要求自己干,可他们说生过大病的人不能下凉水,更不能干重活,这是家乡的习俗。好在杨三昆搬进来不久,另外两个其他乡的同学就搬走了,换进来了两个他们杨柳乡的人。

杨三昆不知道原因,但他隐约感觉到,这事肯定和大木他们几个有关。那么生了大病的人一辈子也不能干重活了吗?再说了洗衣服又算什么重活呢?杨三昆的眼睛经常因此而湿润。他知道,这是家乡人在用这种方式鼓励他,支持他,为的是给他追回因住院而失去的宝贵的时间。所谓的习俗也只是碰巧合上了而已。
晚上十二点半下最后一节晚自习的时候,大家还在回宿舍的路上议论着上午贴出的通知。大家在猜着谁可能进入一百名,也有一些不自量力的家伙口出狂言,说自己一定要进前一百名。可他不知道,自己除了不自量力外还有就是井底的青蛙,根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有多广,山外的青山有多高。想想,这个市有十个下属县,而每个县基本上就有四五所中学,其中还有市重点什么的。
学校之所以开出让来视察的市教育局的领导都咋舌的奖励条件:一是因为要申请做市重点,同时还有几个校领导想借此高升;二是因为声势搞大点,即使到时候拿不到进一百名的优秀奖,也可以说自己是很努力的配合工作了。更何况本县的教育水平在全市也就是和他的经济发展水平一样排在中下游,而且本校也是在前任校长在任的时候有那么唯一的一位学生站了全市第一百名,算是沾到了凤尾。因此那位校长也以教学成果显著被调进了机关队伍。
那一夜,没有一个宿舍是安静的。没有几颗心是平静的。学生们在议论,老师们在搜索能为自己争脸的人,可是最后这一切都被深夜给吞没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