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旷乃兴跟她握握手说:邵宝娟?这名字熟啊!想起来了,高考文科状元是吧?
邵宝娟扬起明媚的小脸,一副挑战者的神气,说:是又怎么啦?
旷乃兴说:知道!我们知道你原来是市二中文科班的女秀才,语文老师总拿你登在报纸上的作文给我们理科班当考试范文。
邵宝娟有点兴奋地说:哦,是吗?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旷乃兴说:省实验中学。
邵宝娟说:好学校啊!省里边的重点。
旷乃兴说:彼此彼此。
邵宝娟说:幸会幸会。
他们俩这叽叽呱呱说得高兴,旁边的黎曙光只是怀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心情,偷偷打量着这个北大女生,这个北方女生,会大脚开球的、爽朗、热情、明快的北方高个子女生。
她跟他所熟悉的那些南方女生完全不一样。
有了中间这一层老乡关系作为铺垫,后来他们清华和北大两个班级之间的彼此交往就密切了起来。到了年底新年晚会的时候,清华北大两个班联谊搞了一次联欢,清华这边的都暗怀着小心眼儿,就是想借用北大那边女生多的优势,弥补他们这边阳性太足而阴性人数少的不均衡之态。
旷乃兴黎曙光他们处心积虑,做了不少准备,把看家本事都使出来了,排练节目,赢取女生们的欢心。黎曙光他们排练了一个男生小合唱《邮递马车》,还请了略通音乐的年级辅导员给帮着分了声部。那个曲子可真好,难度不大,歌词满是春天的气息。以后无论在任何时候唱起,都要激起黎曙光对于青春的美好回忆。"从那南边山坡上,远远传来了,邮递马车阵阵声响。马车将要带来快乐信息,马蹄声儿多么清脆嘹亮……"他们那群小男生,都穿着雪白的衬衫和牛仔裤,一个个都那么飒爽,洁净,明快,宛如春天田野中冒出嫩芽的一棵棵小树。
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更是他自己的青春记忆。
北大女生们也都很高兴。联欢会开得很成功。邵宝娟则朗诵了一首诗,《傲骨柔情》。她那甜美圆润的声音,一点听不出北方话的生硬:
我们有多少柔情,
温柔如春天的黎明;
我们更有多少刚烈,
刚烈如冬日的长风。
那是八十年代初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一首诗。但是还在上中学的黎曙光读了之后心潮汹涌,热爱之极!他把诗工工整整抄在本子上,没有和外人道,也没法跟别人交流。大家都在奔着高考独木桥同一个目标,没有心思去吟风弄月谈诗论画。而黎曙光喜欢这些。从小,他那个在大学里教古典文学的父亲希望他将来能子承父业,拼命灌输给他文学的基本原理诗歌的基本原理,从小就唐诗宋词地教他背;而他那个在音乐学院里教声乐的母亲则逼着他练琴,将来能成为音乐家,从四岁起就开始让他学弹钢琴,一直弹到上初中,考级通过,还得过全市钢琴比赛少儿组一等奖。按照母亲的意思,是要他读音乐学院附中,然后顺理成章进专业音乐学院,可不知为什么,他青春叛逆阶段来临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父母亲的意愿全叛逆掉,不想学文学也不搞音乐,自己开始喜欢上了画画。最后呢,画画也没有画到底,只当了个业余爱好。高考报志愿时也是听说建筑系可以画图,也没跟家长商量,就自己稀里糊涂报了上来。那个年月有许多不确定性,青春理想志向选择,都有许多盲从和不确定性。现在,猛然听起有人又朗诵起这首诗,听到有人跟他同好,他不禁心潮澎湃,**奔涌!

叹息和犹豫不属于我们,
只要开始,就是一次壮丽的行程;
卑屈和胆怯不属于我们,
既然活着,
就有一副硬骨铮铮。
他痴痴地听着,呆呆地想。她那青春无邪的脸庞,皎洁如满月,她那动人的语音,温暖如太阳。
等到她朗诵完下来之后,黎曙光问她,记不记得这首诗作者的名字是谁?当时抄时他没有记录作者名字。问起她,她说不知道,她竟然也是只抄诗而不记作者名字。他们不禁笑了!美好单纯的青春时代啊!只记录正文不记录作者名字的懵懂青春时代!
当然还有爱,
爱属于我们,
但爱得热烈,爱得深沉。
黎曙光发动了爱情攻势,知道了邵宝娟平时的体育锻炼是爱好打网球,知道了她周末的主要娱乐活动是到大食堂跳舞,知道了她爱读小说,知道了她喜欢吃巧克力,知道了她的这个她的那个……黎曙光也就成了北大网球场的常客,也就成了周末北大食堂舞场的常伴,就买了巧克力就也捧了她念叨过的小说……
凭着共同的爱好志趣、共同的对"傲骨柔情"的喜爱、共同却又是不同的对于南北地域差异的神秘感,他们渐渐走近、靠拢,渐渐息息相通,渐渐耳鬓厮磨,渐渐如胶似漆,渐渐海誓山盟发誓要不离不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