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安笙临近下班时接到何慕的电话,他说有点事不能来接她回家了,安笙笑笑让他自己偷偷休息别太累了。
张琴一直若有所思地望着安笙,安笙挑高眉毛望过去,张琴却只是回了个奇怪的笑容。张琴细细打量安笙,她跟安笙是这两年才认识熟悉起来的。安笙做事勤快,从不添麻烦,还泡的一手好茶,连她这样不嗜茶的人每天都巴望着安笙泡茶。她总觉得安笙是一个很有分寸而且专一的人,今天那一幕,刺激到她了。而且前不久她还亲眼看过何慕对安笙的温柔眷宠,安笙竟然如此回报他,不由得让她寒了心。
安笙收拾了东西,笑着跟在一群女人中间下楼。她习惯坐公共汽车回家,于是就在公司门口跟她们分了手,一个人往车站走去。张琴也说不清楚她现在的心情,鬼使神差地偷偷跟在安笙后面,离几米远,小心地遮掩。安笙走得不快,似乎在神游,并没有注意到张琴在跟踪她。
走着走着,张琴心有所感地转头,再转头,猛地瞪大了眼。另一条街走下来的那个男人,面目十分俊美,一身黑色西装,把手放在口袋里,眼睛却直直地盯着安笙看,唇边一抹满足的微笑。他是谁?还是说她太多心了?
安笙投了硬币上车,张琴跟在队伍后面,悄悄地拉高领子遮住半张脸,回头就看见那个男人也上了车。安笙面对着窗子,拉着扶手站着。张琴跟她隔了好几个人,她不高也不胖,站在她前面的人刚好将她挡住。那个人一直望着安笙,带着满足的笑容。
安笙下车,那个男人也跟在后面下了车,张琴踌躇了一下,赶在关门前也跳下车。她惴惴不安,好象发现了很了不得的秘密,怕被人知道一样。安笙一直不知道她和他跟在她身后,打开公寓的大门,上了楼。
“你好象跟得很开心?”陌生的嗓音突然出现,张琴吓了好大一跳。那个男人站在离她三步远的地方,表情不善。张琴结结巴巴地说道:“我只是……我只是担心安笙,没有恶意的!”那个男人勾起嘴角微笑,凑上前来,柔柔轻轻地说:“我当然知道你没有恶意,不然……”他没说下去,只是很温柔很温柔地笑。
四月的傍晚,虽然还没有热起来,但却没有彻骨的寒意。张琴模糊地想,那现在她经历的是什么?骨头都仿佛被冻住了,被那样的眼神看着。那个男人走远了,张琴的腿还是软软的站立不稳。她捂着胸口,心跳得飞快,冷汗已经将她的背打湿。
早晨,祝一一难得地跟安笙一起出门。
“你怎么在这?”安笙奇怪地问。出门,还没走几步,祝一一拉住安笙的手,站在一边等着,安笙还在奇怪,不会会,杜维的身影就出现在视线里了。他今天穿了件白色的衬衫,外面套了件米色的长风衣。他身材本来就挺拔,面容更是俊俏,衬着一身利落的衣裳,竟然有几分咄咄的锐利美丽。
他微微笑了笑道:“嗯,送你上班。”
祝一一皱了皱眉头,冷冷地说道:“你想把往事重演么?”
安笙愣了愣,才反应过来,顿时眼中浮现几分怨怼。她上前几步,道:“杜维,你不要这样。”
杜维道:“我没有怎么样。”
安笙生气道:“杜维,你不要这样。”
杜维用充满柔情的眼神凝视安笙:“安笙,我没有怎么样。”
安笙恨恨地一跺脚,扯过祝一一快步地往车站走去。杜维跟在她们身后,不远不近地跟着。就像很久以前那样,眼里只有安笙一个人。

那时,安笙还没有上大学,突然从乡下转入她们班。漂亮的外貌,可爱的性格一下子吸引很多男生。安笙对每一个跟她说喜欢的人说抱歉,温温柔柔地笑着,却很坚决。那个时候,杜维已经决定要去国外留学了。
他是他们班上最帅的男孩,生活也一直都是一帆风顺。几个失败的兄弟拿他开玩笑,他高傲的自尊心怎么允许?于是下课了就偷偷地跟着她回家,早晨早早起来,在她姑妈家前等着她出来,看着她。本来以为安笙会很快发现他,没想她的神经意外地粗,或者说,一点警觉心都没有,他一连跟了半个月,最后没办法装做偶遇才有第一次单独的交谈。几次的偶然相遇后,安笙就把他当做好朋友看待了。
安笙以为他就住在她借住的姑妈家附近,还高兴地邀他一起一起回家,殊不知他家离她姑妈实在是隔了不止千米远。那个时候,他以为他是为了扬眉吐气才委曲求全的,很多年后,他一个人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在空寂的房间里睡不着时,他都会想起安笙的脸。高兴的,撒娇的,生气的,甚至最后,哭泣着哀怨的。他以为这样的心情很快就会过去,结果这么多年后,一听到田甜说安笙有新男朋友了他就马上想订机票回来。明明在那之前他都已经开始忘记安笙这个人了啊,虽然知道安笙一直是一个人时,内心喜悦无比。
杜维看着安笙进了那幢大厦,微微笑着,却没打算离开。他想,等会,再等会,安笙肯定会出来吃午饭,他又可以偷偷地看她几眼了。然后,他又可以送她回家了。
安笙的心一向软,不着痕迹地让她发现自己对他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她肯定会心疼他,然后进一步原谅他的。杜维笑了,自信满满。
五月就要开始,风轻轻柔和,温暖舒适。新的一个月开始,代表了一个月的完结,以及前段时间工作的完结,也说明了该开始新的工作了。安笙对比手头的资料,细细地挑选,还没决定好她那一版究竟该放些什么上去。张琴也不知道怎么了,一整天都恍惚恍惚的,好几次打翻了茶杯。安笙担忧地问了几句,得到张琴没什么的答案后,安笙决定先默默地观察小心注意。
六月七月过后就寒假,章虹开会时重新把“捐赠”这个议题提上工作安排档。《虹》的知名度除了优秀敏锐的文章报道观察外,它最特别的一点就是,它所得的百分之二十的收入捐给西部二十所学校做日常基金的。当然,安笙张琴等编辑也提出了捐物的建议,衣服,从学校里回收的铅笔头用过的粉笔以及本子等等,全部都在考虑的范围——文具可以用,衣服可以让贫困的人们以适当的很便宜的价格买给那些稍微富裕的人们筹集资金。而捐赠的人数及范围也很广,老师号召学生们有意识地将用过的东西收集起来,大人们整出穿不了的衣服,老人们义务在生活小区里做宣传等等。甚至还会跟高校合作组织一部分志愿者——有高中生,还有一部分初中生,主要是大学生——由前辈带领赶赴西部学校义务教学——时间只有一年,但可以申请要求留一年。
《虹》在市民中的形象极好,销路也很不错,它有一个很温馨质朴的广告语在封面内侧:也许对你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许会让另外一个人的生命从此改写。
安笙那时选择《虹》作为落脚点,也是因为这一点。
能够帮得上,哪怕只是伸出手,安笙也是乐意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