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年花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八,贴花花大红春联花门神,七碟子八碗酒醉人....... 花花,就是对联。
木板年画就是俗称的“年花花”。
贴花花似乎是迎接新年的一个隆重的仪式,每逢新春佳节,农村、城里人家在童谣声中,宅院的门上、窗上、室内贴上鲜艳悦目的年画。“年花花”,不仅表达了人们追求丰收、安全、避邪等纯真朴实的愿望,也把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张扬了出来。特别是在农村,每至年关,寻常人家,孤门小户,打扫好庭院,门门户户贴花花,欢欢乐乐过大年,这可是老辈子传下来的民俗。
为不影响民警回家贴花花,三贤市交警大队在农历二十八上午召开全体民警会。
马风程手里拿着一张《三贤日报》,对着麦克风说: “我们今天开这个会,主要是简单总结上一年的工作,安排下一步的任务。将要过去的一年,我们围绕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这个课题,通过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创建平安畅通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已经得到消息,党委、政府以及省、市公安机关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满意。由省政府授予我们的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先进单位的金匾马上就要抱回来了。但是,我们也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过罢春节,我们将进一步总结过去、谋划未来,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新的一年,我们迎来了新的机遇、新的希望。我们要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关键是要干成事。能干成一件事的,往往还能接着干第二件事,干更大的事,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因为事情干成了,思路也就拓宽了,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也就提升了,大家的思想也就更加统一了,争论也就减少了。”
马风程点了一支烟,继续说: “干成事,需要抛弃私心杂念。现在,一些同志干事的出发点出了偏差。一事当前,不是从干成事出发来提出思想和观点,谋划思路和举措,而是过多地考虑部门的利益得失、个人的前途进步,甚至左邻右舍的人言人语,使本来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往往一碰撞就在一些枝节问题上纠缠不休,越协调难度越大,越协调关系越复杂,造成一些大事、实事一拖再拖,最终搁浅。必须知道,一个部门有没有位置,一个干部在群众中有没有威信,主要取决于是否把事干成,事干成了就是形象,就是地位,事干成了干事者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组织的信赖。”
马风程弹了一下烟灰,说: “有些人乐于做评论员,别人在前边干,他在旁边看,干好了他说早该如此,干错了他说意料之中。一些人干工作没兴趣,跑官要官却精力充沛,一天到晚钻门子,找人给领导打招呼,干扰了正常的干部工作秩序。所以,必须树正气,抑歪风。一个单位、一个地方风气正,干事者就越来越想干,大家见贤思齐,事业兴旺发达;风气不正,小人得志、好人受气,必然万马齐喑、死水一潭,甚至无事生非、人心涣散。我们要继续开展‘讲正气、树新风’教育活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认真检讨和清除影响干事、干成事的各种障碍,努力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马风程在唱调子。
牛见草是个聪明人,他不愿意公开与马风程唱反调。他不是刻意要搞和谐政治,而是他妥协对他自己来说有好处。特别是在现在,他虽心里一百个不乐意,也不得不说: “要抓具体,就要抓督察。抓工作要有一股抓铁如抓泥的狠劲,心不狠就容易动摇,手不狠就容易落空。抓工作要具体,扑下身子,深入下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深入下去,才能了解落实当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弄清产生问题的根源,才会找到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途径和办法。”
会议马上活跃起来。
牛见草提了提神,继续说:“要敢创新,善总结。当前,我们遇到的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即使有一些做法可以参考,也有一个与三贤市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要干成事,就必须做到一切从三贤市的实际出发,敢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这话有些阿谀,使马风程听起来非常舒服。
散会了。有的民警们走出会议室直接到街上去买年画去了。
每年春节临近,大街上卖对联的便花花绿绿的摆满了街头。程圆老觉得印刷的祝福没有原创有意境有内涵。不管怎么讲,对联也是国粹,家家户户都贴那一模一样的而且是仅有的几句祝福,毫无疑问,那是文化艺术的倒退。在大多人都在糟蹋民俗文化的时候,程圆喜欢自己琢磨几句气韵流彩的好词,再找人把它写得赏心悦目,他感到那实在是一种别致的节日享受。
自从过了腊八,市政府门前的广场上就有人竖起用红纸金字写的“书春”、“泼墨”等当作招揽生意的幌子,那幌子下放上一张八仙桌,桌上有毯,毯上有砚台有笔筒,笔筒里有毛笔数杆,笔筒旁有红纸。桌后写字的先生运笔如有神,桌前有女人伸纸添墨低眉信手、专心致志。写字的的几乎年年都是那几个人,不是政府部门退下来的老干部,就是市文联的书画家。八仙桌旁,炭炉正旺,红袖温墨,顾主烤手,使小小一方天地显得生机盎然。
这时,马风程给程圆打来电话,要程圆为单位门口拟一副对联。程圆略一思忖,写道: 三尺岗台抓安全保畅通累月工作有爱心把人车路理成一条龙 五丈铁汉顾大家舍小家常年生活无规律以红黄绿染尽千户春 程圆写完单位的后开始写自己家里的。他想起内乡县衙的三堂有一副对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程圆想:从政的要谛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又不计较得失荣辱,还须负起责任来。要便民利民,政务应公开、透明。于是写道: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
程圆找那写字的先生写好,卷起。
程圆把对联贴在了自己的大门上。忽然,横批“天人合一”发出了一道奇异的光。程圆感叹道:对联啊!你身着红袍,你是门神!你是女神!你常年矗立在我的家门口!矗立在我的心中!矗立在我的生命中!矗立在我的拼搏之途中!你给了目标!给了我方向!给了信心!给了勇气!给了力量!

当程圆拿着大队的对联去单位时,经过牛见草的家门口。
牛见草和他的孙子在一起贴年画。当牛见草把家门上旧的对联撕扯下来的时候,程圆感到牛见草象撕着一本书,甚至是一段历史。那一层层叠压着的对联,好象岁月的化石,记录着时光流逝的痕迹。
贴年画是有讲究的。
牛见草和他的孙子倒好,把应贴在女辈房门上的“三娘教子”、“莲生贵子”贴在了大门上。在老人家的房门上贴了“刘海戏蟾”。在儿童居室房门上贴了则贴了“福禄寿”。
木版年画的门神画分:大毛、二毛、中台、二边四种规格。
门神题材以“秦琼、敬德”为最多,这类门神规格不同,衣着神态各异,表现手法或繁或简,套色的或多或少,但神态仍然威严庄重,有“步下鞭”、“马上鞭”、“披袍”等。
大毛:品种约有二十多种,供经济条件好的大户张贴在大门上,有“步下鞭”、“马上鞭”、“五子”、“福禄寿”、“歧山角”、“九莲灯”等。
二毛:除重复大毛的画样外,还刻很多戏曲题材。如“长板坡”、“寿州城”、“三侠女”、“苟家畦”、“对花枪”、“柴王推车”等。这类的神以戏中的忠臣义士和见义勇为的英雄好汉为题材,是开封年画最有特色的品种,外地门神画则不多见。“二毛”则供普通人家贴于堂屋、厢房等。
中台,用以张贴在不同房门,如女辈房门多贴“三娘教子”、“莲生贵子”、“天仙送子”等,老人家的房门多贴“披袍”、“福禄寿”、“三星在户”等,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连升”,儿童居室则贴“五子夺魁”、“和合二仙”、“刘海戏蟾”等。
二边又叫“连头”、“扯手”是规格最小的单张门面。每张毛边纸裁为四张,卖时每张两头有画,所以叫“二边”。张贴在单屋门和窗户上。这类门神多为生活贫困人家所用,画的内容有“四霸天”、“沈万三”、“蝴蝶杯”、“渭水河”、“风筝计”、“丁山大雁”、“状元祭塔”、“王小二赶脚”等艺术风格独特简洁,极富装饰趣味,当为开封、朱仙镇年画中的珍品。
这还没完。
在牛见草在堂屋贴“秦琼、敬德”时,牛见草先贴好“秦琼”,然后,再贴“敬德”。他叫小孙子站在远处望着“敬德”,看“秦琼”、“敬德”两张年画是否挂得平齐。
牛见草为了在春节来临之际讨个“吉利”,于是就叮嘱小孙子说:“现在贴‘敬德’,若比年画“秦琼”摆高了,你就说‘幸福’,若比“秦琼”摆低了,你就说‘平安’。好吗?”
“好的。”
当牛见草放好“秦琼”年画后,问:“怎么样?”
站在远处的小孙子左右扁头看了看,感觉好像像是一样平齐。于是,他就高声说道:“爷爷,爷爷,你不幸福,也不平安。”
闻听此言,牛见草顿时气得叫骂起来...... 程圆悄悄地离开了牛见草家门口 朱仙镇木版年画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已有1200多年历史。
程圆查阅过《东京梦华录》,据记载:北宋京都汴梁,已遍设年画作坊,大量印刷木版年画,不仅民间年画作坊遍布京城,就连宋室宫廷也开办有年画作坊。明清时期,朱仙镇年画作坊达300家,所产年画行销全国。著名的老店有“汇川”、“振源永”、“云记”、“鸿记”、“天福利”、“老店”、“天义德”等。
木版年画败了的地运自清中期以后。由于黄河屡次侵入贾鲁河,致使其河道淤塞,水流不畅,河床抬高,遇涝则成灾。至光绪二十六年,贾鲁河水运功能彻底丧失,水运时代结束,加上近代铁路、公路的兴起与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开封转移到郑州,繁华和昌盛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从此,一代繁华终成过眼烟云。朱仙镇木版年画也处于萧条喘息之中。文革时期几乎断档。改革开放后,年画的制贩师傅的工钱不及到广东、深圳打工子、打工妹挣的钱多, 两千年之初,河南省启动了“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将开封朱仙镇年画列为抢救之首。中国木版年画博物馆在朱仙镇建成。目前,该博物馆馆内收藏有明代年画雕版2块、清代雕版23块、民国时期雕版28块。
年画题材最常见的大概可以分十类:一、门神。二、神像。三、吉祥图案。四、动物花鸟。五、传说故事和历史故事。六、民俗风情。七、戏曲故事。八、仕女类。九、讽刺幽默类。十、新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被誉为中国的“国宝”。
程圆想起去年甄玉德家贴年画时的情景。
甄玉德说:“木版年画承载着传统历史和农业文明印迹,可是现在从业者不足20人,有一段时间警察一来就不敢印了。很多木版年画老板被扔被烧毁,木版年画处在喘息之中。”
其实,真正促使甄玉德长大要当警察的原因是“文革”中的一次打砸抢。
甄乾道说:“生产队也把木版年画当作牛鬼蛇神,生产队长把咱们家的房子旮旯缝道全都扒遍,最后搜出了木版年画,我抱住木版年画不放,几个人抢的抢,夺的夺,踩的踩,我为了护住木版年画,一个手指头被他们踩断了。后来,我知道木版年画在大生产大队的电话室里,就在一天夜里下雨,趁人不注意取了回来。回来后,雨把我淋得感冒,因为没钱治病,害了整整三天三夜。”
从甄乾道对木版年画的感情中,甄玉德体会到,木版年画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稀世证物,在这里,有自己民族历史的密码;在这里,可以听到古老心灵的诉说;在这里,可以与遥远的祖先进行联系、沟通、对话;在这里,有苦难辛酸的历程。
甄玉德听后对甄乾道说:“长大甄玉德一定要当警察。”
甄乾道说:“当警察的有啥用?”
甄玉德说:“我要保护爸爸,保护年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