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第13计打草惊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诠释】
竞争对手出现极小的漏洞(隙,失策、疏忽、弱点),虽然微不足道,都是可乘之机,我方要见缝插针,加以利用;战场上出现极小的机会或利益,要尽力争取,不可小觑。此为《易经·丰卦、井卦》原理的运用。所谓"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移"是也。
敌人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时,在战术、战略的布署上,在指挥调度的运作上,必会产生不少疏失或漏洞,善加利用这些疏失或漏洞,可以不必战斗而有所斩获,是顺手牵羊之举。这种"见利不失"的做法,竞争双方都可以善加利用而获利。
春秋时代,息国国君息侯,拥有绝世美女息妫,蔡国国君蔡侯垂涎息妫的美色,趁息妫过境蔡国时,试图非礼。息侯大怒,请求楚文王出兵惩罚蔡侯,楚文王犹豫不决,息国使者献计说:楚国可对外宣称要攻打息国,届时息侯将向蔡侯求援,蔡侯一出兵,楚国即可找到伐蔡的借口。楚文王欣然应允,依计行事,顺手牵羊的逮捕了蔡侯。蔡侯当了俘虏,向好色的楚文王吹嘘息妫之美,楚文王心动不已,便以巡狩之名,出兵至息国,要求息侯报答他惩治色狼蔡侯的义举。他见猎心喜,设宴招待息侯,逼息侯让息妫出来陪酒,息侯感到为难,楚文王借口息侯不恭,强掳了息妫、灭了息国,又一次的顺手牵羊。
第13计打草惊蛇
打苍蝇,吓老虎◎醉翁之意不在酒
【通俗涵义】人未到,声先到
【策略核心】连锁反应
以此探彼,观其反应,伺机而动。

唐朝段成式所写的《酉阳杂俎》,有这么一则故事:
当涂县县令王鲁,贪鄙敛财,人人皆知。有一天,百姓联名具状控告王鲁手下的一名主簿贪赃枉法,王鲁审案时非常心虚:主簿被告,自己哪能洗脱嫌疑?情不自禁之下,他在状纸上写下了"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八个字。
王鲁一是胆小,一是贪术不到火候,看到人家状告主簿,一时草木皆兵,吓得不打自招,为后世留下了一段"打草惊蛇"的佳话。
让你不敢造次
打草的本意,不在于草,而在惊出蛇来,其意图不外三种:
--暴露敌人的目标,进一步予以警告或打击。
--借由宣示性的行动,让对方知难而退。
--试探对手的反应,以便采取适当的对策。
春秋时代,郑国商人弦高的打草惊蛇之计,表现得非常捷智。
秦穆公不顾老臣蹇叔、百里奚的劝谏,任命孟明视等三位大将率军攻打郑国。大军开抵距离郑国不远的滑国时,郑国使者弦高求见,说:"郑国国君听说秦军不远千里而来,特派我备送牛只,犒赏秦军。"孟明视见弦高未带任何国书,怀疑他的身份,弦高又说,"将军在去年12月就出发了,我国君在仓促间惟恐来不及犒军,只好以口谕替代修书。"孟明视心头一惊:郑国情报精确,连我何时出发都了如指掌,想必是有备而来。于是改变计划,灭了滑国之后,不再侵郑,班师而返。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