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夜不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勉并没有多说什么,他打算给陆明一个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考虑。
空旷的走廊里立刻又变得寂静下来,这里的光线依旧昏暗,黑暗重新笼罩在陆明棱角分明的脸上。
陆明在仔细品味方勉那番话,贵人做事从来不会做无用功。之所以留他一条命,很有可能将来还有用到他的地方。可贵人又说了一番大义凌然的话,这就让他有些拿不定主意。
“一个宦官,何必来找我呢。”陆明喃喃道。
从之前的观察,陆明已经能看出,这位贵人来自于皇宫。而且能随意提走大同府内的罪囚,显然他的地位应该不低。
这种人物,和他的距离,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陆明将自己大脑中的想法逐渐清除,他一把推开牢门。果然如同方勉所言,牢房大门并没有锁,只用一条细小的柳绳拴着。
顺着牢房的走廊,陆明朝着外面走去,便来到牢房门口处。
迎接他的是一面桌子,上面放着两个皮质袋子,里面鼓鼓囊囊放着一些东西,方勉坐在旁边,手里端着一壶尚还飘着热气的茶。
陆明首先打开的是其中一只袋子,里面放着路引和户籍,居然还有十五亩地契以及开封府的一间屋宅,顺带还有三两银子的盘缠。
最里面放着的是一张赦免诏书,黄色绸布,隶书字体之上加盖了皇帝印玺和大大小小七八个衙门的大印。
十二罪徒,北上闯这一遭,就是为了这些东西,可当这东西放在眼前的时候,陆明忽然有些犹豫。
他完全可以一走了之,可是方才方勉对他说的一番话,即便知道对方别有目的,但陆明承认,对方确实说动他了。
方勉就像没有看见陆明的举动,继续品着热茶。
陆明的手按在皮质袋子上,犹豫片刻,终于还是打开。
入目是一方古铜色的腰牌,方方正正,没有什么多余的花边和装饰。上面就刻着三个字“夜不收”,牌面的背面则有四个字“第九阎罗”。
陆明拿起腰牌,一叠文件从皮质口袋里显露出来。
这是一些战功记录,上面盖有记录校尉的印记,陆明翻找了一些,有些地方是残缺的,但却全都记录着一个人。
“正德七年,以凉州卫夜不收郭旭为本卫百户。”
“岁冬,适逢鞑靼游猎,百户郭旭选夜不收十人及青壮勇壮之士五人,放火袭烧蒙古营地,杀贼十九人。”
“九年夏,郭旭调辽东守备。常选夜不收死士,持刀斧入营,趁敌熟睡,拴马而暗刺,杀建奴十一人,夺其兵刃甲胄马匹。”
“十年,因功授上骑都尉,升辽东游击将军。”
陆明继续向后翻越,这里都是郭旭的功勋表,足足四十多页,厚厚的一沓。这里面记录的文字也很简明扼要,从正德七年开始记录,将郭旭的功勋详细记录下来。
郭旭之前是一名边关卫所的百户,后来被调到辽东,因功擢升为游击将军,并被朝廷给予了正四品的武阶官衔。
这是一份很平常不过的履历,唯一出彩的地方便在于履历的主人功勋实在太过出色,这四十多张功勋表,单单放出一份,便足矣让人飞黄腾达。
但陆明注意到一点,这其中记录的郭旭,是夜不收。
夜不收是大明边关守军中哨探和间谍的特殊称谓,能够被选中成为夜不收的,都是边军中可以深入敌阵的精锐士兵。
夜不收属于特种作战部队,因此往往深入敌阵,万分危险。很多人稍有不慎,就会被鞑靼“捉生”,死状极为凄惨。
郭旭在边关屡立战功,然而陆明忽然发现,这份功勋表到正德十二年二月之时,便停止了记录。
郭旭的最后一次战斗,是和女真前哨正面交锋,这场战斗让他伤势过重,因此退居养伤,暂时不领游击将军,但还保留上骑都尉的官阶。

一个身影忽然出现在陆明的脑海当中,他又取出功勋表又仔细比对。在翻到第二十几页的时候,陆明的手指忽然停住,一串文字浮现在他的面前。
这里记录着,正德十年的一场战斗,郭旭被切断了右手一根手指。
而在陆明的记忆中,苏鹏也有一处断指,就在右手尾指处。
方勉叹息道:“今年春天,我从辽东把郭旭调来,让他改名为苏鹏,和你们一起去大汗营帐执行任务。我是怕你们失手,所以派他前去。他这些年一直在辽东,鞑靼那边不会注意到他。”
言罢,方勉忽然意味深长的看向陆明:“我从没有下令,让他们半路截杀你们。说实话,你们这群人的身手都不错。我的手下正好缺人,你们若是能够成功回来,我会亲自向皇上给你们请功。”
“一切,都是苏鹏中途自作主张,派人中途暗杀你们。”
陆明心里一惊,他一直认为是方勉要过河拆桥,杀掉他们,却从来没有怀疑过身边的同伴。
那只奇怪的宝珠确实很奇特,无论放在任何一方人的手上,都会作为一件不错的筹码。
陆明追问道:“这些,莫非都是贵人的猜测吗?”
方勉将茶杯放下:“我们在一个山坡上找到了他的尸体,在他的背包里,有一发号箭。当时山中都是我们的人,他只要发号箭,我们就能赶过去,可他偏偏没有这么做。”
“我怀疑,他或许早就投靠了某一方势力,这件宝物就是他的投名状。”
方勉自嘲地笑了笑:“大明远没有你们想象的这么简单,两京一十三省,多少黑暗埋藏在地下,数不清楚的。苏鹏……应该说是郭旭。他收我恩惠众多,这些年替我做了一些事情。没想到最后反过来,骗到我头上了。”
“贵人是想让我进夜不收,接替郭旭的位置?”陆明直视着方勉。
方勉同样面对陆明的目光:“我没有胁迫你,我说过的,两条路你自己选。”
“郭旭是自寻死路,他敢背叛我,就算逃到天边我也会杀了他。可你不同,陆明,如果你之前没有犯事,我看中的就不是郭旭,而是你了。”
陆明漠然道:“在下不知道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能入贵人的法眼。”
“正德四年,鞑靼大军兵围威镇堡。别的墩军早就撤离,唯有你和寥寥几人孤守死战,最后鞑子百骑破城,只有你活了下来。”方勉深吸一口气,继续道:“我需要的,是可以活到最后的人。一个人即便他再出色,死掉了,那便是一团枯骨,还不如一根木棍有用。”
陆明思索片刻,忽然拿起桌上的户籍和盘缠,朝门外走去。
“你真以为,回到开封府便可以结束一切了吗?”方勉忽然笑道。
陆明的脚步突然停住。
方勉长叹道:“威镇堡两百四十一人,你是最后活下来的那一个。你如果回去了,这两百多人的仇,可就真的没有人报了。”
陆明转过头,用异常平静的目光看向方勉:“我如何复仇,便和贵人无关了。”
“那么,蒙古大汗的踪迹,你就不想知道吗?”
听到这句话,陆明的心忽然一沉,这一刻,他的目光中仿佛多出很多身影。那是昔日的袍泽和兄弟,站在荒凉孤寂的堡垒墙边,在观望着他。
遥远的喊杀声从耳边响起,一时间,陆明仿佛有了一阵恍惚。
方勉再向前一步:“大同总兵王勋亲自做诱饵,迫使鞑靼可汗巴图孟克深入。辽东和宣府的援军已经对这群鞑靼形成合围之势,到时候鞑靼兵败,他们的逃亡路线,已经被我们规划出来。”
“你,难道就不想杀了鞑靼可汗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