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两条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祖宗前几日去平虏督战,现在怕是赶不过来。”跪在地上的人回答道。
朱寿揉了揉眉心,脸上掠过一丝不耐的神色:“你去找,他会在的。”
“臣遵命。”那人起身走了出去。
随即,朱寿又瞥了跪在地上的武将:“你又是谁?”
武将的头低的更重:“大同参将刘鹏海,拜见陛下。”
“原来是你啊。”
朱寿面无表情道:“五日前,达延汗的先头骑兵就到了晾马台,相距大同府不过一山之隔。朕却没有见到你的奏报,你是打算鞑子冲到朕面前了,才告诉朕吗?”
刘鹏海吓得面无人色,连连磕头,始终跪地求饶。
“坚壁清野,组织防守吧。打仗还是要靠王勋,你这种人,出战的话怕是会被蒙古人吓死。”朱寿满是嘲讽的语气。
皇帝饶了他一命。
即便如此,刘鹏海心中却没有半分喜悦。
这是来自皇帝的责罚,即便现在的语气平淡,但保不准皇帝已经记住了他。
更何况,他从皇帝的语气里,听出了一种失望。
“末将遵旨。”刘鹏海满脸苦涩的离开大帐,很快军帐里一片寂静。
过了半晌,从军帐外走进来一个面容无须的白发老者。
他身上穿着一件粗布棉服,看上去和市井中平凡老人一般无二。只是他看上去更加硬朗,目光中透着久居高位的雍容气宇。
方勉从外面一进来,便看见皇帝仰头靠在椅子上,双脚伸平搭在一张木凳上,全无帝王威严,倒好像是一名街边闲汉。
常年待在皇帝身边,方勉并不觉得意外。这里没有大臣监管,他不需要伪装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
“陛下,奴婢来了。”方勉说道。
朱寿仰头看着军帐的顶部,没有去瞧他:“龙首山进来的那群狼崽子,到了什么地方?”
方勉道:“我们的人一直跟着,颜萧带了一个百户的夜不收出去,那群怯薛军走不出去的。”
“鞑靼的反应怎么样?”
“可汗似乎发现了我们的战术安排,调转兵力向南行进了,应该会和王勋的兵马遭遇上。安东中屯卫指挥使已经递了救援信,至于如何安排,还请陛下圣裁。”
朱寿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让萧滓和时春调兵增援王勋,副总兵朱峦带人跟着鞑靼可汗,宣府总兵朱振调阳和,令所部驻守原地不得出战。”
“奴婢领旨。”方勉继续说道:“内阁传信,希望陛下尽快回京。”
“回信给阁老,就说朕没事,让他们不必担心。”朱寿忽然站起身,走到方勉跟前。
方勉连忙低下头。
“你,就不想听听,朕这三天都去了什么地方吗?”
……
山谷之中,一座孤城肃立。
悠扬的钟声在城池中回荡,无数身影在随着钟声,一步步朝山顶的神庙中走去。
陆明跟随着这群人,一直来到神树之下,远处白雾缭绕,看不清四周的景物。可骤然之间,天空中猛地电闪雷鸣,从云雾中冒出一双冰冷的青眼,在死死的盯着他。
陆明从一片混沌中睁开眼睛,他看见一片遍布灰尘的屋顶。
他很快从草席上爬起来,注视着四周,这里是一件牢房,三面都是墙壁,没有安置窗户。
唯一的光线从走廊里散发出来,穿过围栏打在陆明脸上。关押他的人似乎并不准备让陆明察觉到什么,这周围几间牢房里全都是空荡荡的,唯有他一个人被关押在这里。
陆明又看了一眼自己的腰腹,上面已经用布包扎好,血已经止住了。只是稍微挪动一下,伤口处还会传来一阵酸疼之感。
就在这时,从阴暗的走廊里传来一阵脚步声。
很快,一个人影便出现在陆明面前。
陆明本想装睡,伺机而动,可是当他看清楚眼前这人的时候,他忽然站了起来,双目死死盯着眼前这人。

那是一个须发斑白的老者,看上去慈眉善目,如同一位慈祥的邻家老翁。
上一次见到他,还是同样在牢房里,同样还是这样的场景。老者用温和的语气,蛊惑他们去做一件危险无比却又充满诱惑的事。
再次见到贵人,陆明并不感觉到意外。
“陆明,休息得如何?”那人的声音苍老柔和。
陆明站起身,拱手道:“有劳贵人,还记着我的名字。”
方勉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忽然咧嘴笑了笑,眼前这个人和刚见的时候一点没变。
“陆明,前威镇堡百户,正德四年因功擢升宁夏平虏所千户。可惜啊,你升官后的第二天就敢给叛军说情,大好仕途断绝,自己却成了罪身。”方勉长叹道。
陆明眼眸里闪过一道精光,却依旧默不作声。
方勉盯着他,淡淡说道:“你被流放的第三年,威镇堡就被鞑靼攻破,全堡上下两百四十一人,悉数被杀。”
陆明沉声道:“威镇堡北面有镇远关,南面有平虏所,三面靠山易守难攻。鞑靼不会动那里的。”
“可他们还是动了。”方勉打断陆明的话:“接替你位置的千户,见到鞑靼大军将至,不敢出兵迎击,自己逃命了。”
“威镇堡被围了十天,没有粮食,也没有水,破门的时候,威镇堡里已经看不见活人。”
陆明的呼吸不由得粗重几分,他盯着方勉:“贵人来见我,怕不是就为了和我说这些事吧?”
方勉看向他,面容忽然变得严肃起来,黑影逐渐覆盖住他苍老的的容颜。
“正德四年九月,鞑靼进犯延绥,兵围陇州。十一月六日,攻花马池,总制尚书才宽战死。”
“正德六年正月,鞑靼入侵河套,攻占沿边诸堡。”
“正德九年七月,鞑靼攻占宣府和大同,二十九日,又攻宁武关,九月三日,进犯宣府。”
他的声音很平静,但陆明分明听出一股肃杀的气息。
这些年,蒙古达延汗继位之后,屡屡进犯大明边境,双方已经结下了血海深仇。
方勉道:“上个月,探报得知达延汗的动向,并得知他手中多出了一枚神器,可唤出万千迷雾,海市蜃楼。凭借这种神器,蒙古铁骑可以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直入大明腹地。”
陆明问道:“这种鬼话,贵人也相信吗?”
“你经历了什么,你自己心里清楚。如果你也觉得,那黑色木盒里的东西是件普通的东西,那便当老夫没有和你说这番话。”方勉沉声道。
陆明深吸一口气,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之前的猜测,很可能是错的。
这位贵人并不是想要一件名不副实的宝物,他的目的,是从鞑靼可汗手中夺走可能威胁到大明的神器。
“这种事情,为何要找我们?”陆明问道。
“因为我的人,鞑靼那边同样也有记录。我需要几张新的面孔,去潜入到他们大帐中。你们曾经都是兵,而且有重获自由的机会给你们。”方勉忽然迟疑了一下:“我起初是觉得,你可以做的更好。”
“那你可能要失望了,木盒里的东西,已经不见所踪。”陆明摊开手。
“不,你做的已经很不错。你如果带回来,鞑靼还会找人再夺回去。这种明争暗斗,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方勉忽然直视陆明:“你现在,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牢房的门没有关,出去之后,你会看见两份文书。一份是赦免令,从此以后,你便可以自由了。”
“而另一份文书,里面是一份告身和官印。老夫只提醒你,这条路很难走,如何选择,就全在你自己手上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