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三司会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城的风向,开始变了。
这是因为连接传出了两个惊人的消息,犹如巨石投湖……
第一个消息,在边关战事上,原本犹豫不决的皇上,态度变然变得无比强硬,下旨号令全面出击。
出击,可不是防守,意味着这是要攻入敌军的老巢,将对方打痛,打残!
同一时间,各州各府也陆续收到朝廷加急文书,号令各州府囤粮、征丁。
显然,这是要玩一场大的。
如此一来,涉及到的人员可就多了,上至朝廷重臣,下至黎民百姓……
第二个消息,当年,曾经轰动朝野的杜侍郎巨额亏空库银一案,又要重审了。
据说,是桂侍郎的女儿杜玉娘告了御状,皇上传令,命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会审。
三司会审,数年难得一见。如果不是惊天大案,又如何用得着三法司齐上阵,联手审理?
一般来说,三司会审的案子几乎不太可能再出现冤案之类。
毕竟,除了天子之外,恐怕没有一个人的能量能够同时左右这三大司法机构。
哪怕皇子、王爷、皇后之类的也不行。
三法司毕竟地位特殊,担任着司法重责,三部门之间既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又相互制衡,不让一家独大。
这两个消息也令得不少人纷纷开始猜疑周羽,怀疑这两件事与他有着莫大的关联。
毕竟,他入宫见过皇上,而且一聊就是几个时辰之久,还与皇帝一起喝了酒。
这刚过几天,皇帝便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先是下令全面开战,随之又翻出了杜侍郎这桩旧案。
开战且不说,毕竟之前皇帝犹豫不决,也并非一心想求和。
关键是第二件事,杜侍郎一案当年闹的沸沸扬扬,最终也是由皇帝下了定论。
现在下旨让三司会审,岂不是变相推翻他以前的结论?
对于一个天子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身为天子,有时候明知自己做错了,但也绝不会承认,以免有损天子威严。
重要的是,其实很多大臣都知道,杜侍郎一案,表面上是杜侍郎与伍永河之间的争斗,实际上,也是两大阵营的争斗。
杜侍郎,不过就是一个马前卒罢了。
如今皇帝下旨重审此案,这岂不是意味着,两大阵营又要开始新一轮交锋?
正所谓神仙打仗,百姓遭殃,不少大臣内心惶惶,不知这场暴风雨何时降临,也不知能否侥幸躲过。
……
京郊。
太子组建的秘密据点内。
“可恶,咱们竟然被人摆了一道!”
那个蒙着黄金面具的男子失去了往昔里的泰然,怒气冲冲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
庞军师站在一边,犹豫了一会方才小心翼翼道:“主公,那……那苗三……如何处置?”
“杀了!”
面具男怒喝一声。
庞军师愣了愣:“这……”
“本座敢说,这一切肯定是靖安侯的主意。他没来之前,咱们一切进展顺利。
他一来,便搞的咱们处处被动,这绝不是巧合。”
“可是,靖安侯为何对杜侍郎一案如此上心?”
“你别忘了孙礼是他的学生……”
闻言,庞军师不由叹息了一声:“早知如此,咱们……”
说到这里,庞军师又顿口不说了。
“你是想说,早知如此咱们就不该去对付孙礼是吧?”
庞军师没有说话,算是默认。
“哼,不就是一个小小靖安侯么?本座就不信斗不过他。
之前,乃是因为咱们没有防备他,所以才会暂时落于下风……”
“对对对,主公言之有理……那个,主公,苗三真的要除掉?”
面具男叹了一声:“罢了,如果除掉苗三,那咱们之前的心血就白费了。
只是,本座心里有些不甘,咱们费了这么多心思,花了这么多钱,结果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主公息怒,以属下看来,靖安侯插手此事也不一定全是坏事。”
“哦?”
面具男眉头一挑。
“主公,既然事情有了变化,那咱们何不利用靖安侯?
虽说这有点冒险,但做大事本身就有风险,风险越大,回报越丰厚……”
“容本座思量思量……”
事已至此,他还能怎么样?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
当初不惜动用了潜伏在大理寺多年的内线第一时间劫走苗三,为的就是能够掌握充足的证据,从而扳倒伍永河。
只不过,扳倒伍永河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他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扳倒伍永河身后的主子:六皇子。
就算最终未能如愿,但也必然会大大削弱六皇子的力量,再趁机扶植一个己方的人上去担任户部尚书。
毕竟户部尚书这个职位比较特殊,掌握着钱袋子。
如果现在把苗三杀了,想要扳倒伍永河恐怕没那么容易,毕竟苗三追随伍永河多年,掌握了对方太多罪证。
本想留着关键的时候用,哪知杜玉娘竟然离奇出现,竟然还告了御状,令得皇上下旨三司会审。
杜玉娘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本事?
背后,一定有高人在策划这一切。
明知是这样,但面具男没有办法,只能暂时抛出苗三,毕竟双方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借杜侍郎的案子扳倒伍永河。
周羽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笃定对手不得不咬牙配合。由此,也让孙礼、杜玉娘从棋局中挣脱出来,变成了棋手。
当然,周羽策划的可不止这么一个局,如果对手不配合的话,那么他就会抛出第二步棋……
数日后,战斗终于打响了。
先是边境,边关将士不再像以前那样以防守为主,而是全线出击。
朝廷一方也源源不断调集粮草兵马增援。
根据加急战报,已经初战告捷,连接灭了敌军数千人,而且已经杀入了敌军的地盘……
至于京城,当年杜侍郎的旧案终于开始重审。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大夫亲自担任主审。
如此阵容,相当罕见,也说明了朝廷对于此案的重视程度。
伍永河父子二人,彻底慌了……
父子二人曾想孤注一掷找人再次暗杀杜玉娘,结果连边都挨不着。
三法司早就派人严加保护,更不要说还有周羽也在京城。
而这时候,杜玉娘通过各方面的关系与暗中帮助,已经整理出厚厚的几大摞资料……
当然,仅凭这些资料很难坐实伍永河栽赃陷害之事,毕竟伍永河也不傻,他同样也会搜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结果,审了两天,一个关键证人突然出现。
“启禀三位大人,大理寺抓到了潜逃的苗三……”
其实,这是有人故意让大理寺抓到的。
苗三一出现,不仅供出了许多关于伍永河的黑料,同时还供出了他藏在京城的帐本、书信等等。
如此一来,案情就开始慢慢变得明朗了。
通过这些帐本与书信内容,再加上杜玉娘提供的资料,几乎已经可以确定,当年正是伍永河与人合谋栽赃陷害,令得杜正义含冤入狱。
更过分的是,之后还买通了负责押解的衙役,在半路上害死了杜正义……
既然有了这么多的证据,经三位主审官商议之后,决定先抓捕伍永河及相干人等,再请圣旨削去伍永河官职,最后押上堂公开审理。
没料就在这关键时候,伍永河父子二人却双双出事。
伍永河上吊自尽,伍志杰则吞金而亡。
父子二人皆留下了亲笔书写的遗书,遗书中交代了一切罪行,并进行了一番忏悔,最后说什么无脸见人,唯有一死以谢天下。
“不可能!”
大理寺中,王崇山一听到消息当即怒而拍案。
哪有这么巧的事?
前两天伍家父子还在上蹿下跳,疯狂反扑,朝中大臣也分为几派在朝堂之上公开辩论此案。
短短两天,这父子二人就知道错了?知道忏悔了?甚至不惜以死谢罪?
骗鬼都骗不了!
另一边,周羽、孙礼、杜玉娘等人也围坐在一起议论此事。
杜玉娘倒还好,不管怎么样,伍永河总算是交代了罪行,那就意味着她打赢了官司,终于替死去的父亲讨回了清白与名声。
不过,周羽与孙礼却想的更远。
“先生,学生绝不相信伍家父子二人是自杀的。”
周羽叹了一声:“朝中又有几个人信?”
“听说皇上十分震怒,命人彻查。
但说起来也是奇怪,经过朝廷的专业人士查验,遗书的确是伍家父子二人亲笔书写。
另外,朝廷派了几批人查验了现场,也认定他父子二人是自杀,非他杀。”
周羽想了想,道:“或许,遗书的确是真的,自杀也是真的。但是,这不合常情。
所以,我认为这件事没那么简单,很可能对方动用了一些非常规手段。”
孙礼愣了愣神:“非常规手段?”
“不错。上次,为师听王大人提起过,说本朝有个国师……”
“对,学生也人提起过,据说国师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还能炼长生丹。
国师乃是先皇册封的,先皇在时,十分宠信国师,斥巨资在京郊为其打造了一处规模浩大的道场……”
刚说到这里,王崇山匆匆赶到。
周羽站起身来,微笑着迎上前去:“崇山可是为伍家父子自尽一事而来?”
“不错!”
王崇山一脸阴沉,顾自坐了下来,不管三七二十一,端起周羽喝过的茶一饮而尽。
随后,抹了抹嘴气愤道:“这案子眼看就要水落石出,万万没想到,对手竟然来了这么一出狠招!”
“呵呵,崇山不必生怒,这案子不是已经水落石出了么?”
“可是……”
“你想想,如今可谓铁证如山,而且伍永河父子二人也分别交待了罪行。
因此,皇上一定会下旨还杜大人一个清白。”
王崇山依然不解气:“问题是,对手实在是太嚣张了,居然敢在这时候杀人灭口。”
“这恰恰说明,咱们打到了点子上。
你想想,此案乃三司会审,皇上也在关注此案,按理说没人敢胡来。
可是,对方偏偏还是动手了,这说明他们已经狗急跳墙了……
况且,我也听说了,对方下手相当干净利落,让人找不出破绽来。”
一听此话,王崇山不由长长叹了一声:“没错,虽说此案不是我亲自经手,但大理寺去了不少兄弟。
我询问了一下,从现场的确看不出一丝破绽,完全可以认定是自杀。
还有两封遗书也经过朝中几个专业人士反复对比笔迹,确认非伪造,的确是父子二人的笔迹。”
闻言,周羽回道:“所以刚才我还在说,父子二人自尽可能是真的,遗书也是真的。
只不过,他们父子应该不是真的想自杀,而是有人采取了非常手段。”
“哦?你的意思是说,有人逼死了他们父子二人?”
周羽摇了摇头:“不一定是逼迫,有可能是非常规手段,让他父子二人完全不受控制……”
王崇山愣了愣,小声问道:“周兄的意思是……有高人出手了?”
“我能想到的只有这种可能……”
周羽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因为,他也可以办到这一点。
王崇山皱了皱眉:“那会是谁?”
周羽答非所问:“对了崇山,记得你上次说过国师的事,还说六皇子与国师关系不错?”
“对!”王崇山下意识点了点头,随之脸色一动:“周兄,难不成你怀疑……”
周羽微笑着摆了摆手:“现在下结论尚早,你先讲一讲关于国师的事。”
“好吧……当年,先皇痴迷于仙丹,派人四处寻访高人炼丹。
后来,来了一个姓吴的老道,也不知有什么手段,总之令得龙颜大悦,册封其为国师。
后来,更是花费了不少银子为其打造了一个道场。
先皇驾崩之后,当今圣上登基。圣上对国师的态度却很冷,虽依然尊其为国师,但却从不召见。
自此之后,国师一直呆在京郊道场,难得进京一次。
听说六皇子继承了先皇的喜好,对于长生一道也有些痴迷,故而时常去拜访国师……”
待到王崇山讲完之后,周羽不由喃喃道:“看来,有必要去查一查这个国师的底细了。”
这时,孙礼也忍不住问了一句:“莫非先生怀疑国师参与了此事?”
“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可能。你们想一想,伍永河的靠山正是六皇子。
如果只是三法司审这案子倒也罢了,但如今皇上也在关注此案,如若皇上下旨一查到底,那岂不是拔出萝卜带出泥?
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六皇子丢车保帅也在常理之中……”
……
【PS:明日请假一天……】





立即下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