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天子一怒,风云变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上,以臣之见,目前可先派使者警告对方,勿谓言之不预也……”
周羽继续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当然,他们大概率是不会听的,因为他们没有被打痛。
他们不比中土文化源远流长,他们信奉的是丛林法则,拼的是谁的拳头更大。
所以,与他们讲道理几乎就是对牛弹琴,讲一千遍大道理,还不如揍他们一顿来的实在。
只要将他们打痛了,他们才会长记性……”
这些大道理,周羽可不是空泛而谈,毕竟他是穿越人士,知道很多历史上的惨痛教训。
一味的忍让,只会带来更多耻辱,助长对手的嚣张气焰。
听完周羽一通长长的言论,永和帝摇摆不定的心终于定了下来。
男儿自当顶天立地,更不要说他还是大乾天子。
“好,听爱卿一番话,胜读十年书!朕,不能再退了!”
“圣上英明!”
接下来,君臣二人又进行了一番深谈。
周羽综合大乾朝的当前局势,提出了不少建议,包括农业方面、工业方面、军事方面、商业方面,听得永和帝连连呼妙。
毕竟,周羽的理念岂是当前世界的人能比拟的?
当然,他也不能照搬前世的理仿,毕竟前世的理念太过超前,必须要参照当前的情况作出一定的改变。
但,就算是一点小小改变,也令得永和帝眼界大开,内心里激动不已。
比如周羽提出的特种兵概念。
虽说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编制,比如大秦铁骑之类,但也只是一个雏形,无非就是挑选一些身强力壮的士兵,装备精良一点罢了。
而周羽所提出的概念就相当成熟了,令得永和帝惊喜不已。
这一聊,一直聊到了晚上,永和帝却依然精神奕奕,吩咐宫女准备了精致的酒菜,陪着周羽一边喝酒一边继续聊。
对此,海大贵有些惊讶。
他侍候皇上多年,印象中,皇上从来没与哪个臣子聊过这么久,甚至还留下来一起喝酒。
而且,也很久没见皇上这般开心了。
看来,这个靖安侯还不简单,有机会一定要结交一番。
喝至酣处,周羽终于开始进入正题。
他这次入宫可不是为了拍皇帝的马屁来的,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铺垫,为了现在的谈话作铺垫。
“不知皇上是否还记得杜玉娘这个名字?”
“朕记得啊,这是爱卿的学生孙礼恳请朕特敕的一个教坊司女子,爱卿怎么突然提到此事?难不成这件事有什么问题?”
“皇上,杜玉娘乃是前任户部侍郎杜正义的亲生女儿。”
“杜侍郎?”
永和帝愣了愣神。
“皇上是否介意臣给你讲个故事?”
永和帝迟疑了一会,终于还是点了点头。他隐隐猜到,周羽突然提起杜侍郎肯定是有原因的。
其实,关于杜侍郎一案他也听闻过一些不同的意见。
只是事情已经过去了,他也懒的再去追究。
“皇上,事情是这样……”
周羽将孙礼无意中结识杜玉娘,二人情投意合的事情讲了一番。
“没想到,孙礼拿到特敕令,兴冲冲去教坊司接杜姑娘的时候,杜姑娘无巧不巧掉到湖中……
大家都以为她是失足落水。
可是,孙礼不愿相信,他悄悄将杜姑娘带到了郭北县。
经过臣的一番查验,发现果然是人为的……”
周羽又将之后的事情讲解了一番。
“竟有这样的事?是谁干的?”
“经过一番查证,最终,大理寺成功抓到了凶手,乃是来自于西域的专业杀手,外号千面。
千面最终交待了雇主的身份,乃是现任户部尚书伍大人府中的管家苗三。
正当大理寺想去抓人时,苗三却离奇失踪了……听说偷走了伍大人不少财物,连伍大人也在找他。
后来,因为一桩凶杀案,大理寺终于抓到了藏身于京城的苗三。
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大理寺的王崇山王大人将苗三关押在秘密据点,一个不慎,又有凶手摸上门去,将大理寺看守全部杀死,苗三又一次不知所踪……”
“狂妄,简直狂妄!”
永和帝不由怒声喝了一句。
“没错,天子脚下,这帮凶手居然如此肆无忌惮,连大理寺的人都敢杀。”
“之后呢?”永和帝冷声问道。
“之后的事,臣就不太清楚了……”
周羽没说发现那处秘密基地的事,毕竟那是太子组建的,他真要说了,皇上一定会起疑心。
毕竟皇家内部的事,外人插手,那是大忌。
所以,周羽点到为止,之后的事,自有人去顺藤摸瓜慢慢查,早晚会查明真相。
永和帝也不傻,问道:“爱卿在朕说起此事,想来也不是讲个故事这么简单,爱卿到底想说什么?”
周羽笑了笑:“皇上英明。孙礼是臣的学生,他与杜姑娘真心相爱,臣也只能由衷祝福。
如今,杜姑娘的身体已经康复,她准备替父申冤。
臣听说此案当年闹的很大,皇上也亲笔御批,所以……臣觉得有必要与皇上沟通一下。
如果要重翻此案,势必就会有人拿皇上御批这件事搪塞。
但是皇上,假如说杜侍郎真的是被人栽赃陷害,那么必然就是有人胆大包天,欺瞒了皇上。
难道,皇上能容忍这样的小人身居高位,祸乱朝纲?”
“这……”
永和帝不由皱起眉头沉吟起来。
说实话,他心里有点不爽。自己断的案,自己再去推翻,岂不是有损天子颜面?
周羽自然能猜到永和帝的心思,又道:“其实,依臣之见,皇上不必有什么顾虑。
毕竟谁都有失误的时候,如果皇上重审此案,反倒显得皇上光明磊落,大气大量,有担当……”
一顶高帽戴上,永和帝顿感好受了许多,沉下来的脸色也挂上了些许笑容:“爱卿言之有理。
其实,关于杜侍郎一案,朝中的确有不少臣子认为杜侍郎是冤枉的。
只不过当年有不少证据证明杜侍郎利用职务之便,大量侵吞库银。
或许爱卿说的对,朕是被人给蒙蔽了……”
“所以,皇上更应该将那胆大包天之人给揪出来予以重处,以儆效尤。”
“嗯,容朕思量思量……”
永和帝并未当场表态,毕竟事关重大。他心里很清楚,此案一旦重审,定然会在朝中掀起一波巨浪。
这么一说,周羽自然也不可能催促。但他相信,永和帝最终一定会重审此案,只是需要先暗中调查一番,以作好准备。
于是,便起身道:“时辰不早了,臣就不打扰皇上休息了,祝皇上龙体安康,臣先告退。”

永和帝点了点头:“与爱卿一番交谈,朕心甚慰,希望爱卿以后常来陪陪朕。”
“多谢皇上,有机会臣一定入宫给皇上请安。”
“海大贵,代朕送送靖安侯。”
“遵旨!”
海大贵应了一声,随着带着周羽离开了御书房。
出了御书房,海大贵不由一脸羡慕道:“侯爷,奴婢侍奉圣上多年,这还是第一次见圣上聊这么久,聊这么开心。”
周羽笑了笑道:“或许,正好是聊到了皇上感兴趣的话题。”
“以后还请侯爷多多关照。”
“海公公言重,应该是本侯请海公公多多关照才是。”
“奴婢不敢……”
对于朝中绝大多数官员来说,海公公的地位非同一般,那可是御前太监,成天陪着皇帝的主。
所以,一众官员那是拼命讨好海公公,希望海公公能在皇上面前帮着美言几句。
……
“什么?靖安侯刚刚才离开皇宫?”
“海公公亲自送到宫门口?”
“他竟然与皇上聊了几个时辰?到底聊了一些什么?”
周羽一离开皇宫,各路人马便纷纷收到了密报,一个个倍感惊讶。
次日。
刑部一众官员聚在一起商讨。
他们商讨的内容,正是由方培山代为书写的替杜正义鸣冤的诉状。
“尚书大人,这案子当年是由皇上御笔批示的,就算要重审那也得请示皇上吧?”
“唉,这案子真要重审,不知会掀起多大的风浪。”
“奇怪,方大人怎么突然管起这桩旧案来了?”
“听说那杜玉娘本来已经死了,但靖安侯却硬生生将她从鬼门关给拉了回来……”
“这些小道消息怎可信?”
“各位还真别不信,皇上何时与哪个臣子单独聊几个时辰?还陪着喝了不少酒?
靖安侯深夜离宫,而且还是海公公亲自送出宫门,试问,朝中有几人能有此待遇?”
“奇怪,靖安侯怎么会插手这桩旧案?难道真是为了他的学生?”
“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孙礼乃堂堂状元,换作哪个先生都会面上有光……”
“各位不要扯远了,这诉状到底怎么办?接还是不接?”
“不接恐怕也不行,依下官之见,先接下来但压着不审,先观望情况……”
最终,一众人达成了一致意见,诉状可以接,但暂不予审理,视后而定。
两日后,早朝。
永和帝端坐在龙椅上,文武百官分站两排。
海大贵依例喝了一声:“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臣,有事启奏!”
兵部尚书傅天仇走出队列站到殿中。
“准奏!”
“启禀皇上,最近边关摩擦不断,边关一众将士为防战事扩大,本着息事宁人的心理尽量克制。
结果,那些个匈奴人、突厥人却不知收敛,反倒是变本加厉。
昨日微臣收到战报,一股突厥人不知从何处绕过关卡,长驱直入,沿途劫掠了十几个村镇。
所过之处,血流成河,杀我大乾子民一千多人,甚至连小孩子都不放过……”
一听此话,永和帝不由龙颜大怒:“这些异族人着实可恶,朕……”
结果,没等他讲完,又有站了出来:“臣,有事启奏。”
此人乃是礼部尚书曹不名,属于顽固保守的主和派,只要一提到打仗的事,这家伙必定会跳出来反对。
永和帝自然知道曹不名想说什么,不由皱了皱眉道:“曹爱卿有何要事启奏?”
“禀皇上,以臣之见,就傅大人刚才所说之事,我朝当及时派出使臣谈判。
一来谴责对方的暴行,二来,双方心平气和坐下谈谈,商讨一个和平共处的方案……”
一听此话,傅天仇忍不住冷笑了一声:“曹大人的意思是说,敌方残暴杀害我朝无辜百姓,我们就只是谴责一下,然后再赔偿对方一点银子与粮食?”
“傅大人何出此言?老夫也是为了我朝百姓着想,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
如若我们沉不住气,非要开战的话,那将会让更多的边关将士,以及千千万万的百姓卷入战争,到时死的人将会更多。
老夫之所以主张求和,也是为了天下百姓着想,让更大的百姓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
“曹大人,你这是……”
“够了!”
永和帝沉下脸怒喝了一声。
龙颜一怒,下方一众臣子顿时安静下来。
以前,永和帝正是被一帮主和的臣子牵着鼻子走,动不动就拿百姓说事,说什么一开战,苦的还是天下百姓。
这样的说辞固然也没错,毕竟一开战就会消耗大量的库银与粮草,同时朝廷也会大量征兵源。
问题是,不开战,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
割地、赔偿、和亲,用这样的方式换来的只能是短暂的安宁,说是杀鸡取卵也不为过。
结果就是己方越来越弱,对方越来越强。指不定哪天对方就大举进犯,长驱直入,直捣京师。
到了那个时候,又有多少百姓能够免于战乱?
“诸位爱卿,你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我们退一步,敌人就要进一步。
当有一天敌人打到京城,甚至是打到这皇宫之外,朕想知道,你们中还有多少人心系天下百姓?
连自身都难保,又有什么资格说什么为了天下苍生,让百姓安居乐业?
打仗,固然会消耗大量的金钱与粮草,会死不少人。
但无论怎么样,我们主动出击,总好过敌人的铁蹄践踏我大乾的土地。
遥想当年,太祖皇帝御驾亲征,在沙场上亲手斩杀敌国多员大将,那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豪迈?
那时候,周边诸多小国一个个主动派出使者臣服,岁岁纳贡。
怎么到了现在,却反着来了?
区区一个弹丸小国,甚至一个部落也敢要挟我大乾朝?
他们一骚扰,我们就要去派人谈和,就要给他们银子、粮食,甚至女人?
这是大乾之耻,大乾之辱!”
“圣上息怒,其实微臣……”
“休得再说,朕意已决,谁要是再敢提出议和,朕就拿他当奸细处理!”
此话一出,一众大臣不由面面相觑。
因为,他们从来没见皇帝的态度像现在这样强硬过。
“朕,一定要让大乾朝重归辉煌,要让那些敢于进犯大乾朝的宵小,付出惨痛的代价!
杀我大乾子民一人,朕便杀他十人、百人、千人!”
天子一怒,风云变色!





立即下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