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再忆唐婉—完美性爱旅行苏州篇之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寒山寺在苏州城西的古镇枫桥,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叫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拾得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麒 麟小说www.xiaoshuodaquan.com我们穿过镇边的石板路小巷,便见枫桥,站在枫桥桥头,抬眼即见碧瓦黄墙的寒山寺坐落在绿树丛中,我和婉儿在寺们外合了影,便进寺内。寺内青松翠柏,曲径通幽,古迹甚多,有寒山、拾得的石刻像,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有感而做《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如今诗韵钟声依旧千载流传,可见好的东西永远是不过时的,寒山古刹也因此而名扬天下。
寒山寺的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殿宇门桅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悬挂着赵朴初居士撰书的楹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高大的须弥座用汉白玉雕琢砌筑,晶莹洁白。座上安奉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慈眉善目,神态安详,佛像背后与别处寺庙不同,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手,用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图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零三小说网 www.xiaoshuodaquan.com两人都是被头散发,憨态可掏。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殿的中央设有炉台铜鼎,鼎的正面铸着“一本正经”,背面有“百炼成钢”字样。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宗教传说,有一次中国的僧人和道士起了纷争,较量看谁的经典耐得住火烧。佛徒将《金刚经》放入铜鼎火中,经书安然无损。为了颂赞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资纪念。
寒山寺里比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乐状,显得喜庆活泼。相传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后来又被皇帝敕封为和合二仙,是样和吉庆的象征。寒山与拾得皆喜吟诗唱偈,诗风朴素自然,通俗易懂,有“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之说,后人又收辑拾得的诗附于其后。寒、拾塑像背后嵌有千手观音画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状元石韫玉的篆书“现千手眼”。殿内左右壁嵌有南宋书法家张即之所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共二十七石。这部《金刚经》是他为追荐亡父而书,笔迹苍劲古拙,透出英武刚烈之气,后面还有董其昌、毕懋康、林则徐、俞樾等人的题跋共十一石,神采纷呈,各有千秋。

在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这就是以“夜半钟声”而名闻天下的钟楼。关于“夜半钟”的说法,历史上曾经聚讼纷坛。北宋的欧阳修认为唐人张继此诗虽佳,但三更时分不是撞钟的时候。南宋的范成大则认为吴中地区的僧寺,确有半夜鸣钟的习俗,谓之“定夜钟”。婉儿说白居易不是就有诗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吗,我觉得半夜撞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呀?婉儿说得有道理,半夜撞钟有什么好奇怪的,天才知道为什么会半夜撞钟,说不定是吃饱撑的呢!只不过现今寒山寺里的古钟已非张继诗中所提及的那口唐钟了,,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江苏巡抚陈葵龙督造,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两吨,钟声宏亮悠扬,余音轰条。寒山寺的僧人撞钟有个规矩,就是要撞108下,原因是根据佛教义理,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响108次,人的所有烦恼便可消除。所以每年除夕之夜,中外游人云集寒山寺,聆听钟楼中发出的一百零八响钟声,在悠扬的钟声中辞旧迎新,祈祷平安。我和婉儿不能等到除夕了,两个人一心一意,各自用力撞了一下,希望彼此平安,康顺百年!
离开钟楼,我和婉儿又去了附近的碑林,有宋代王珪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明姚广孝撰写《寒山寺重兴记》,文征明书《枫桥夜泊》诗碑,唐寅书《姑苏寒山寺化钟疏》等,虽然年久剥蚀严重,字迹难辨,碑刻尤存,弥足珍贵,我摸着这些千年古迹,想跨越时空,追寻这些先人在千年前书写碑文时的心情,我仿佛感觉到了一点,但很快又在脑海中消失弥散,只有那寺内的丁香,依旧散发出悠古沁人的香气!
离开寒山寺,我们在回来的路上顺便又逛了一下定园。说定园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说刘伯温便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定园便是刘伯温的私宅。此园和拙政园、留园又不一样,少了一份精雕细琢,却多了一分水乡情调,富含着江南韵味。走进了园内,茶花、柳树、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幅天然水墨画随即映入眼帘。定园内水味浓郁,一路走过,都有流水相伴,颇具灵性,微风徐徐,碧波荡漾,天空中竟飘起了丝丝细雨,令游人泛舟湖中的兴致油然而生。于是我和婉儿同游人一起钻进了渔舟,驾舟的船夫披上雨衣,带上草帽,划起木桨,我们坐在舟上享受着苏州的时令船点小吃,口感润滑,松柔甜美,真是有滋有味。在小舟的荡漾中看岸上的亭廊也是别具特色,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划过身边,那一座座蕴藏着姑苏特色的石桥,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那令人神往的远古年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