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情系中山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区内,景区道路两边古木参天,枝叶交错,郁郁葱葱,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块风水宝地。看小说首选更新最快的网www.xiaoshuodaquan.com下了车,婉儿立马被陵墓的庄重大气所震撼,两个人不免肃然起敬,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再次在耳畔回响。 买好门票,看到门票有中山陵的简介,“陵墓内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经过一个大大的广场,我们看到陵墓入口处立了一块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牌坊后面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我们沿墓道前行到达陵门,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特定的含意,青色即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看小说首选更新最快的网www.xiaoshuodaquan.com再进为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一块高约9米的碑石上刻着由当时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谭延闿手书的“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鎏金颜体大字。(注:孙中山当年以袁世凯保证清帝退位为条件,答应荐袁以自代,辞去临时大总统,由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所以是以国民党总理的名义下葬)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中华烟上的那个图标)两座,后为祭堂。祭堂是仿宫殿式的建筑,外壁用香港花岗石建造,堂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祭堂建有三道拱门,门额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代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的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全文,穹顶上绘有巨幅国民党党徽。堂后有墓门两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墓顶是用彩色马赛克镶嵌成的国民党党徽,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中央是长形墓**,上面的汉白玉石棺是按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形象雕刻的,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和婉儿就在圆形墓室内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一代伟人。

我这个人酷爱旅游,没到一处都要拿出本本记载,因为单纯看景,没有什么意思,走马观花,一本流水账,学不到什么东西,但知道它背后的历史和渊源,你就会被充实起来,看到的东西就会认识得更加深刻,这就是所谓的看景不如听景,听景不如写景了!
走出墓室,两人不仅感觉沉重,沧海桑田,历史变迁,虽然国民党早已远走大陆,偏安一隅,但从博爱层面看,如今中国经济蓬勃发展,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不正是孙公提倡的“民族,民权,民生”吗,中山先生若是泉下有知,应当瞑目!
从高处往下看去,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远处青翠古柏,蔚蔚霞气,恢宏大气,气度非凡!“杜斌,你发现没有,从高处看我们一路上来的台阶,你看不到任何一个单独的台阶,你看到的只有一个个的平面。”我顺眼望去,果然如婉儿所说,看不到台阶,只有平面,不仅佩服婉儿的洞察力,同时也佩服当时的设计者吕彦直的独具匠心,充分利用了数学几何知识,才造就出这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下了陵,我和婉儿又来到了陵墓入口处的石牌坊,我搂着婉儿在牌坊前合了张影,算是中山陵之行的一个纪念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