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海上归来(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年前,吴茂拿到阮弼资助的那一千两银子后,并没有急着倒卖货物,而是先招幕了三十个青壮乞丐,配上精良的刀剑操练了些日子,又花了五百两银子买了一条四百料的沙船,然后借着周四明的小渔村为据点,经营宁波与双屿之间的海运走私。去的时候带着丝绸和瓷器,赚上一笔,回来再带上香料、硫黄和西洋人的奇物,再赚一笔,都是暴利的行当,一来一去利润就翻个翻。私枭们的船都是小渔船,而且走私的营生风险极大,周四明他们胜在熟悉地形、经验丰富,所以跟吴茂合作后,他们只是负责在小渔村看守货物,还有就是派人在船上指引航海,危险小了许多,而吴茂很讲义气,每次给他们的分红都不少,几番下来私枭们的生活改善许多,双方的关系也更紧密了。
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吴茂的手下聚了四十多人,因为有了班底,人员的挑选就严格起来,后来收容的人都有些特长,或者熟悉航海,或者能说番语,或者精通武艺。
就比如他们使用的刀,看起来像是倭刀,其实是苗刀。许多人都有个误区,以为中原刀就是那种宽刃厚背的大砍刀,而只要是刀身细窄的就是倭刀,其实不然,中原古代的刀因用途不同而形制各异,式样不下数十种。就比如说这种苗刀,在汉朝时它的形制如同环首刀,也称斩马剑,古语云“恨不能持尚方斩马剑,斩佞臣一人,以儆其余”,即此谓也。到了唐代,此类刀称为横刀、陌刀,天宝时大将军李嗣业曾以之数破敌军。此刀制造难度较高,加上中原的铁器生产己经进入规模化,没有人愿意耗资费力的精心打造这么一把刀剑,所以宋朝以后斩马刀的制造便衰落了。直到真实历史中的二十年后,抗倭名将戚继光将之改进,并以之专破倭刀,才声名大振,成为御林军刀。
日本倭刀的式样传自唐刀,只不过日本军事走的是贵族化的路子,武士同时也是统治阶级,所以他们就有更充足的财力来采办武器,对武器的质量要求也较高,推动了铁匠们的精工细作,加上日本有优质的铁矿石,倭刀的质量和使用范围反而超过中原。
苗刀和倭刀的外形很像,区别就是苗刀的刀柄和刀身之间是直的,而倭刀的刀柄和刀身之间是弧的。
吴茂他们原先使用的都是倭刀,毕竟这是吃饭的家伙,花再多钱也值得。后来,一次在台州沿海行商的时候,遇到一伙倭寇劫掠一个村子,看见四五个倭寇在岸边守船。
吴茂他们与其他海商的区别就是决不勾结倭寇,不过,虽然看不惯他们,但知道村子里头还有倭寇,也不敢拼着两败俱伤跟他们死斗,见倭寇在岸上,便掉转了船头准备离开。不想这些倭寇十分嚣张,站在岸上不住的辱骂,甚至有一个倭寇脱下裤子光着**朝着吴茂的船上晃。吴茂的手下都是二十上下的青年,看着这些矮小的倭寇劫掠大明百姓本就有些窝火,这下顿时被激怒了,纷请求吴茂杀了这些人。吴茂这半年与商号和海盗没少起冲突,水里来火里去,杀的人也不少,心里怕过谁来,当即下调头杀过去。
吴茂是个读书人,自然比那些草莽汉子有头脑,为了减少海上争斗的损伤,他在船上配备了强弩。当船一靠在岸边,几个倭人就嗷嗷叫着扑上来,却被一阵乱弩全部射翻。留下十几个人看船,吴茂带着三十几个人闯进村子,却见地上散落着许多百姓的尸体,数处房屋起火,顿时怒火中烧。忽听到村后有打斗声,众人悄悄的摸过去,准备偷袭一下。
到了村后,只见三十几个倭寇正在围攻一个二十五六的青年,那青年双手使一柄如同倭刀式样的刀,刀势凌烈,脚下已经死了七八个倭人,只不过青年自己也受了重伤。吴茂他们赶到的时候,恰巧看到,那青年连出两刀,砍翻两个倭人,却被一个倭人从后用长枪偷袭,正剌在右肩胛上,青年吃痛,右手失刀,竟左手单持,在身后一旋,“咔”将枪杆砍断,然后一转身,连舞几个刀花,挡开几柄倭刀,还在退步时一蹲身,反剌死一人。众人登时被惊呆了,大明卫所官兵与倭寇交锋,从来就在兵刃上吃亏,故而吴茂等人才使这倭刀,似这般在围攻之下,还能斩杀倭奴十人,实是闻所未闻,吴茂他们使刀久了,也看出一些门道,能取得如此战果,并不仅仅是因为那青年的武艺高超,而且兵刃上也占了很大便宜,往往两方同时出刀,敌刀未到,而青年的刀已先至,就比如方才砍断枪杆,倭刀虽也能做到,但倭刀后翘,主要是靠着拖刀的后劲,而像这种伤在后背,行动不便,要想单手砍断却是有些困难。

青年已受了伤,十分危急,众人顾不得想那么多,十几具强弩纷纷发射,顿时倒下七八个倭人,然后众人一冲而上。这些倭寇只有一半是的武士,吴茂他们也称得上刀头舔血的亡命徒,自不是那些窝囊的官兵能比,又是突然袭击,两方一照面,倭寇就被砍倒十来个人。那青年一看来了援军,悲啸数声,刀刀夺命,而倭寇阵脚已乱,一口气被他杀了九人。一阵撕杀,倭寇被全歼,吴茂他们也折了七八个人。
杀了倭寇,那青年不顾伤势,将那些倭寇的首级一个个切下来,堆在一个女子和一个孩童的尸体前,放声恸哭。
吴茂他们帮忙掩埋了村人尸体,问起那个青年,才知道他姓李名宗良,所使的是苗刀,刀法传自祖上。关于苗刀的名字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但肯定不是苗族用的刀。李宗良的父母妻子皆死于倭寇,孤身一人,感念吴茂救命之恩,便请入伙。吴茂大喜,请他教授众人苗刀刀法。半年经营下来,吴茂银子赚的不少,自然不会在吃饭的家什上吝啬,忙请来良匠,在李宗良的指导下给兄弟们打造了上好的苗刀。众人都是二十上下的青年人,虽然不会成为像李宗良那样自小练成的高手,但在武艺上很有精进,尤其是吴茂兄弟三个,年纪轻些,学得更快。这样一来,他们在海上的争斗中稳占上风。
不久,吴茂添了一条六百料的沙船。由于佛郎机人和倭寇的扰掠,大明自嘉靖皇帝即位以来,再次实行海禁,官军的海船连四百料以上的都很少了,可是在民间,由于海上走私的繁盛,就算八百料的大船也能买到。
人船俱足,吴茂听闻大明的货物在小西洋马剌加能买到更好的价钱,利润更高,便大着胆子带着众人南下。一路顺风而去,到了占城还算顺顺利,可前往马剌加的途中,遇了风浪,那艘四百料的船沉了,折了十几个兄弟。好在风浪并不算太大,完全是他们的技术问题,那艘六百料的船撑过来,还从海里救上几个兄弟来。船到马剌加,货物果然卖了个好价钱,即使算上沉掉的那艘船和货,还是赚了许多。
马剌加在正德六年被佛郎机人占领了,马剌加国王逃到了大明求援,至今还在劝说朝廷出兵复国。在停泊时,一个叫张阿公的汉人被佛朗机人追得逃到船上,他是广东濠镜的船工,几年前被佛郎机人掳到了马剌加做苦力。这里的佛朗机人根本不把东方人当人看待,只知道用皮鞭赶着他们干活,每年下来都有大批苦力不堪折磨而死去。这一日,张阿公在码头干活,见到大明的船只,便寻个机会逃出来,请求吴茂等人救他回到大明。吴茂念着大家同宗血族,将他留在船上,并逐开追来的佛朗机人。
在返回大明时,船遇上了暴风雨,多亏了张阿公海上经验丰富,提醒大伙早早的在一个海岛抛了锚,这才躲过一劫。后来,张阿公主动给大家领航,一路再没遇到大的风险。回到定海,吴茂将带回来的货物卖掉,获利颇丰,便留下陈启和两个兄弟在船上看守,带着众人来到玉楼春消遣。
“兄弟们,海上祸福无常,咱们干的都是刀头舔血的日子,有了今日不知道明日,既然活着回来,大伙就好好的消遣一下!”他将十张银票拍在桌子上,“该说的话我也都说完了,今天我请大伙,想吃菜的咱就上最好的,想喝酒的咱就要最香的,想寻乐子的就把大姐儿叫进来,要最俊的,畅开怀只管招呼就是,花多少银子,我给大伙出!”
“好!”一时间气热烈至极,不是谁先起了头,众人一齐举着杯子站起来,“茂爷,我们大伙敬你一杯!”
吴茂一饮而尽,然后转身走到门前,推开门,朝院中大喝一声,“谁要待候我们兄弟?还不进来!”
“哇——”,一群早就候在外面的姐儿欢呼着蜂拥而入,堂内顿时一片嘈杂。
吴茂扭头看乌烟瘴气的堂内,轻轻的叹了口气,缓步走到庭中的水池边,定定出神。
“当家的,在想什么呢?”一个轻轻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吴茂转过身去,见是李宗良和林晓并排站在身后,“你们怎么不在堂内寻乐子呢?”
“我不太习惯这种事,见当家的一个人站院中,便过来看看。”李宗良说话的时候,眼中带着忧伤。
吴茂知道他想起了死去的妻子,拍拍他的肩膀,道:“咱们到船上走走,把陈启他们换下来,让他们过来换换衣服,也乐一乐。”
李宗良和林晓点点头,三人一齐走出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