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城门失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北县县长张开来一心要在江北县干成一件大事,一是真正对江北有所贡献,二是作为他的突出政绩为自己的职务升迁打下基础。张开来想:这样双管齐下,也许自己才能赶在下一届地区行署换届时争取当上副专员。
张开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修路。当然这个选择并非随便套用的所谓“要致富,先修路”的口号,而是在张开来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江北县的县情、又经过县里充分讨论论证统一认识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江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村人口占百分之八十四点七,虽然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充足,但是经济发展一直十分缓慢,目前尚有近三分之一的农民没有脱贫。农民贫穷,是因为没有工商业快速发展的带动;而工商业发展缓慢,又是因为无法扩大对外开放,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三十年后的今天,全县没有一家外资、合资企业,没有一个外地来的个体企业老板。农民靠天吃饭不说,工商业也全靠当地资源在那里自个儿倒腾。
不是江北县不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也不是外地人不想来江北投资,关键是江北与外界的通道不畅,人家想来而实在没法来。
江北县与外界的唯一通道是江北通往珩州的那条土石公路。这条公路全长四十一公里,但到达珩州的汽车却要行走两个多小时,主要是因为途经卧龙山脉的公路盘山而上逶迤而下,坡陡弯急路窄,七八公里的翻山路程车行需一个多小时。虽然一九**年改修成了水泥路,但是因为欠养护,如今路面早已坑坑洼洼,行车颠颠簸簸左倾右倒走走停停,让你不晕车的人也要被弄得头昏脑胀翻肠倒肚。那些在经济发达地区乘惯了高级轿车跑惯了六车道八车道的人,你能想象他会经过你这样的破路颠颠簸簸来你江北县吗?别说江北县,就是珩州,因为不通高速公路没有机场,前年有个加拿大的投资项目就是因为那老板不愿意乘坐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来考察、而只是乘飞机在珩州上空盘旋了一圈就走了而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考察导致泡汤的。但是如果在卧龙山脉底部打通一个隧道,直线距离仅一公里,通过时间只需一分钟甚至几十秒,江北的对外通道就会大为改善,江北的对外开放、经济形势也会大为改观。但是几十年来这个问题没有谁能解决、甚至从未提上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这不是说以往县里的每届班子思想都不解放思路都不开阔而没有想到,而是由于这项工程对于一个年财政收入仅三千多万元、县级机关干部经常不能按月发工资的山区县来说,实在是太浩大了,可以说是一件敢想而不敢干的如愚公要想移山一样的大难事,这个事如果要干,一下子就要花去全县几年的全部税收,你说全县人民那几年的生计问题怎么解决?
张开来早已对江北的县情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江北不缺水不少地不乏资源,有的是人,没有的是政策限制;不是江北人思想不解放不对外开放,也不是外商来投资没有干头,根本的制肘因素在于交通条件。而交通条件的制约,卧龙山又是一个瓶颈。如果不打通卧龙山隧道,哪怕再等十年再等一个世纪,江北的农业还是只能处于几千年一贯制的自耕自足状态,工业还是只能停留在闭关自守自我开发的水平,经济永远也不可能突飞猛进,如同愚公,若不搬掉门前的两座大山,一万年以后他的子孙后代也照样是被困深山与世隔绝,就根本谈不上对外开发谋求发展。因此,打通卧龙山脉已是别无选择的当务之急。
张开来将他的想法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经过先后九次专门会议的分析、研究、论证、审议之后,县政府常务会议将一致通过的一个方案报县委书记办公会审定,最后形成如下决议:

一、打通卧龙山隧道并将江(北)珩(州)公路全程拓宽改直,达到二级水泥路标准;
二、乡乡修通水泥路,村村修通土石公路,基本解决内部汽车交通问题;
三、资金问题。卧龙山隧道所需八千万元资金由省和地县三级共同解决。争取省和地区资金的工作由张开来全面负责落实。不向群众集资;
四、卧龙山隧道工程由县里组织对外招投标;通往各乡的公路工程在县里指导监督下由各乡组织招投标工作;各村的公路按地域划段包干负责,由各村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当地农民各自修筑。
………

形成这样一个决议的理由是:光打通卧龙山隧道实际上不能完全解决通往外界的交通条件问题,因此必须同时改建江珩公路;而仅限于打通卧龙山隧道和拓建江珩公路解决了通往外界的交通条件问题显然还不够,这仅仅只能满足招商引资后在县城周围搞几个项目促进江北重点城镇经济的发展,解决不了全县经济全面发展的全局性问题,解决不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解决不了占全县人口五分之四的农村人口脱贫致富的根本问题……
但是,张开来在抓这项工程的过程中在稀哩糊涂之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放弃了原则因而就整出了问题。
与卧龙山隧道相配套的有一个附属的接近山洞的桥梁工程。桥梁不长,只有七十来米,采用单跨式石拱结构。单跨式石拱结构是中国上千年来的一种传统的建桥方法,似乎既熟悉又简单,既省事又省钱。
由于张开来全力以赴跑省和地区落实资金,县里有关部门和质量监管机构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卧龙山隧道工程和拓改江珩公路的工程上,因此对桥梁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和对中标单位的资质审查以及图纸设计审定、现场施工监督等等,都未予以足够的高度重视,因此还在桥梁施工的过程之中就出现了一次塌方事故,当场砸死三人重伤五人。事故发生后停工半个月,也追查了现场有关人员的责任并从快做出了严肃处理,但是,由于一些人为了单纯地保桥梁工程的施工进度不拖全线的后腿,在没有真正找准事故原因的情况下就又匆忙恢复施工,致使在隧道和桥梁工程贯通后的一个月出现了桥梁整体坍塌的恶**故,造成二十人死亡十七人重伤。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查明桥梁整体坍塌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图纸设计。而设计图纸的工程师是一个并非从事桥梁工程设计的一般建筑设计人员,这个并非从事桥梁工程设计的一般建筑设计人员设计的跨拱不是抛物线型而是圆弧形,圆弧型!--有关专家指出,这个图纸设计者根本不懂得桥梁跨拱的起码常识,圆弧型跨拱设计不要说承受压力,就连跨拱自身都难以支撑成型,尤其是石拱,根本就无法建成,因此施工过程中必然出现跨塌;之所以后来全部建成了,那也不过是在支撑拱的作用下用高标号水泥粘结而成,支撑拱拆除之后它必塌无疑,只是能维持多久的问题。
而检查设计图纸,又根本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查,上面甚至连一个公章、一个个人签字都没有。
对此重大事故,张开来及相关责任人责无旁贷地被治以玩忽职守、重大安全事故罪;图纸设计者被理所当然地处以极刑,因为他是祸害二十几条人命毁掉上千万元资财的罪魁祸首。
对张开来的判罪,也并非有人传说的是随便从他“应负领导责任”的角度来追究的。而是经审理查明,张开来确实在确定桥梁施工单位的问题上违反了公开招投标原则、尤其是对桥梁的图纸设计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那就是:桥梁施工单位的选择并没有按照规定的招投标程序来运作,而是由张开来直接插手确定的。
最后确定的桥梁施工单位是县工商局局长邱影的弟弟邱波为头儿的那个单位,而且桥梁的图纸也是由该单位的人员自己设计的,他们这样搞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多赚些钱。
那么,张开来又是怎样直接插手确定桥梁施工单位的呢?
邱影同鲁光宗的关系张开来是清楚的。有天晚上邱影拿着十万元钱来到张开来家里,说:“这是鲁专员还您的钱,他说借您好长时间了,让我带给您。”张开来就知道邱影晓得他送钱给鲁光宗的事儿了。而当邱影提起她弟弟邱波要承包桥梁工程的时候,张开来又立刻就明白了这钱又并不是鲁光宗还他的。但是他又不好不接:别人还你的钱你咋会不收呢?你敢说鲁光宗没有借你的钱吗?于是张开来就暗忖道:“也罢,这笔债也算抹平了,我没占谁的便宜也不亏心。我一个贫困县的县官儿要正当积攒十万元也不容易,要多少年呐。”于是他就顺坡下驴地将十万元钱收下了,于是他就在邱波承包桥梁工程的问题上迫不得已地放弃了原则成全了邱波,于是他就在桥梁整体坍塌事故的责任问题上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应得的惩处。

但是张开来在事发后交待罪行时却没有供出这个来来往往的十万元之事,否则,他还将因行贿受贿而罪加一等,邱影也会因行贿难逃法律制裁,鲁光宗也可能早就被牵连出来了。
张开来城门失火,鲁光宗立刻就想到了他送的那十万元钱,心想:“张开来这小子哪有不供出这事儿来的?我他妈这回是肯定要跟着他滚水了;而一旦因为这事儿来抄我的家,全部财产必然露馅,栾汝皋夏海两个的事儿、股票的事儿等等,都就会被牵扯出来,那可就罪责难逃了。”因此他就睡不着觉,就苦苦地思索如何才能将那十万元钱的事儿抵赖过去。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于是就在半夜里爬起来,用复写纸写了张一式二份的借据:

借 条
兹借到江北县张开来人民币现金十万元整(¥:100,000.00元)。
此据

借款人:鲁光宗 ××××年×月××日

写好后,鲁光宗把上面那一张烧了,留下下面那一张复写件。
鲁光宗为什么要烧掉上面那一张呢?他自己是这样想的:上面那一张不是由张开来保存的吗?本来我是借张开来的钱,可张开来犯罪后为了陷害我,他便把借据自行毁掉后诬陷我收受了他十万元的贿赂。可难道你毁了借据就能陷害我吗?你忘了那借据是一式两份?你那份毁了,我这份还保存着呢,这不是——是复写件,复写件总不能假吧?于是调查者对鲁光宗说:“好,就是这么回事儿,是张开来诬陷你的,你没事儿了……”
鲁光宗拿着刚写好的复写件在灯下看了很久想了很久,忽然觉得那笔迹和纸张都太新鲜了,如果马上办案者找上门搜出来,看着这条子象一两年前的吗?那些人可都是专干其事的,任何破绽都是逃不过他们的眼睛的。于是鲁光宗便又琢磨如何将条子变“旧”。
在他连续抽了好几支烟想了一个多小时以后,才又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
他从电热水器中放出一杯开水,把借据轻轻地展在杯口上让蒸汽将纸张浸湿,于是复写的字迹开始出现浸散的模糊;他再从阳台上翻出一张尘土较多的旧报纸,将借据翻来复去铺上去沾上灰尘;然后用电吹风将字条吹干并有意地在一些地方把纸张烤得稍微有些变色。可是纸条经过一湿一烤之后变得有些皱巴,鲁光宗便又将浮尘吹去,把它夹在书柜中的一本厚厚的书中间,他想:即便是明天就有人来把它翻了出来,它也完全象是放了很长时间的了……
谁知此后并无动静,直到张开来判刑以后也风平浪静,时间长了鲁光宗却因其他的事情终日心累,倒自己把这张字条忘了,以致罪行败露之后被抄家抄出了它,反而把其中的实情审了出来。这可真是欲盖弥彰。

年底,珩州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班子成员五个人因在公司上市过程中集体贪污股票款数千万元被查了出来而被连锅端掉,五人分别被处以极刑和死缓。
机械公司股票案发后,上级决定全面清理彻底解决机械公司股票发行中的一切问题,于是一项重大决定很快就出台了:凡是公司上市前卖给“关系户”的股票一律清退。清退的办法是:上市前在一级半市场卖出的,因是买卖双方私下交易柜台交割,其价无从查考,就一律按上市开盘价清退;上市后抛售的,按实际成交价扣减手续费后清退。这样一来,鲁光宗从机械公司得到的股票、赚到的那86万元股票款,除他原先认购的五千元企业内部债券债转股后变现的七八万元为他应当所得的以外,其余78万多元被全部没收充实国库。
78万呐,顷刻之间就莫名其妙地从他手心里不翼而飞化为乌有了,真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使鲁光宗在精神上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强烈打击。
78万,在普通百姓那里当然要算千秋万代未必可能集聚的天文大数,但是相对于鲁光宗以他儿子的名义在长风钢铁公司股票上赚到的七八百万来说,只不过十分之一;相对于鲁光宗从巴林公司谋得的暴富横财来说只不过九牛一毛。因此这78万可以说对鲁光宗的巨额财富没有根本的损伤,对鲁光宗今后依靠那些不义之财而过纸醉金迷的生活来说毫无影响。但是,这种突发性的意外袭击,这种从未有过的心理打击,仍然让鲁光宗猝不及防之间无法接受难以承受。而这打击又是在经历了张开来事件的精神折磨和忘忧谷事件的沉重打击等等已经致使鲁光宗时常神魂颠倒精神恍惚的基础之上的又一次更加严重的打击,因此鲁光宗立时就有些懵懵懂懂精神恍忽了,坐着坐着思绪就进入了一种混乱无序虚实不分的幻觉状态。
幻觉!——如果在人的其他生命体征都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你知道幻觉意味着什么吗?
如果碰上心理医学精神病学医生,他肯定会说:那是典型的精神病患的临床症状。
但是,你就能说鲁光宗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了吗?你就能断定你今后看到的鲁光宗就肯定是一个疯疯癫癫的精神病人吗?不一定。因为这如同人的生理体征一样:病,是要看轻重程度的。就象一个人刚刚得了轻微的伤风感冒初期可能没有什么症状、可以不治自愈一样,刚刚有点儿轻微精神病的人并不是时刻都会持续存在精神病症的临床反映的,他也完全有可能通过他自身的心理的能动调节而保持稳定或者缓解病情甚至自行康复而不必就治因此就不为他人所知。还有些也属于并不严重的所谓的间歇性精神病人,也是时好时发,法律上将之界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事实上,如果你了解鲁光宗其人,如果你沿着鲁光宗的人生轨迹追根朔源地对他的心理状况做一个深入的客观考察,你就不难发现,其实鲁光宗很早就是一个有严重心理缺陷和诸多人性弱点的人。他高中肄业回乡后在农村那十一年从身体到精神所经过的炼狱和洗礼,就已经养成了他孤独封闭性急浮躁愤世疾俗不满现实的恶劣性格和刚愎自负拒谏饰非惟我独尊排斥异己的偏激心理;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珩州机械厂工作的那八年他是怀着一种与世抗争的邪逆心理偏执奋斗的,他自己曾把那八年称做他仕途中最为艰难的“抗战时期”,对于其间所受的种种磨难耿耿于怀,由此形成了他虚伪狡诈背信弃义冷酷无情心狠手毒的人性弱点;从他对吕少山的看法和使用问题上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的这些不良性格;在他与丁玉的关系问题上,更是充分体现出了他的心理变态和行为失常。
因此说,鲁光宗对这78万怎么也不能释怀就毫不奇怪。别说鲁光宗如此,其实就是很多健康人,也照样跳不出某些错位思维的怪圈。比如,有些人,越穷的倒是把钱看得越轻,而越富的恰恰把钱看得越重。这种现象很普遍,你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见到或者听说。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现象呢?因为从人的心理本源和意识本能来说,就有一种维护既得利益的固有意识:原本没有,即无所求;得而复失,便痛心疾首。
这种现象不光在经济领域而是在各个领域所有范畴都存在,比如官宦仕途:平头百姓鸡犬桑麻粗茶淡饭,照样在合家团圆中其乐融融;而如果你当了一官半职之后被刷了下来,你再回到那竹篱茅舍鸡鸣犬唱的田园生活当中的时候,你可能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为什么?因为你不单是在生理方面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之后对贫寒清苦的日子已不习惯,而更主要的是你的心理上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和沉重的失败感,你甚至觉得再也无颜面对父老乡亲,所以古来就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剧一演再演呢。
好色贪财,皆因穷奢极欲而起;追名逐利,都为满足虚荣所致。
劝君淡泊功利心,休将得失看太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