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辉煌 第五十章 重返永安(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文涛去游说邮电部的那位领导,最终也是吴永成和他一起去的。
当那位领导看见文涛再次等他的门的时候,不禁苦笑着问他:涛涛呀,你这次又给你叔叔带来什么难题呀?!我可是告诉你,你爸爸已经给我打过招呼了,凡是你在我这里要办什么事情,必须先得和他打招呼。”
望着文涛一脸的尴尬,吴永成这才知道为什么文涛非要拉着自己一起来,原来是文老爷子下了封口令了。
看来文涛在老爷子那边也没少挨克,否则他也不会这么老实的。
唉,这都是文涛赚了两个钱之后,又是购豪车、又是买金货导致了别人眼热,才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呀!
在这件事情中,文丽的二嫂也不是个省油的灯盏,估计她也是自从和文涛结婚以后,从来没有这样风光过,得意之下那副爆发户的嘴脸,就显露无遗,以至于满世界到处显摆,犯了众怒了。
文涛不愿开口,吴永成只好走向前去,不卑不亢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当这位领导知道了这一款中文传呼机,不是出自于那个部的研究所,而是由吴永成、文涛等人以民间投资的方式研制出来的时候,大感兴趣,还没等吴永成怎么用爱国情结来打动他的时候,他就充分认识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政治意义。
“呵呵。这是好事情嘛。没想到你们几个年轻人,就干了国家还没有来得及干地事情。好啊,好啊,涛涛,你这次可是给你爸爸挣了一口气了。不,这也是给咱们国家争了一口气了。
唉,每当我签署外国那些通讯器材进入我们邮电系统的准入文件的时候,这心里啊,就特别难受,为什么不是我们自己国家生产的这些产品哪?!难道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就连这一些小玩意也生产不出来吗?!
科技不如人,这也是我们的一种耻辱啊!”
老一辈的爱国情结,远远要胜于后来所出现的那些所谓的“愤青”们,比当时拜倒在外国发达生产水平的年轻一代,更是要强了多少倍。
不少地年轻人,虽然说嘴上大喊爱国。但在日常生活中,选用的生活用品,只要自己经济条件能达到,却一味沉溺于对进口货的追逐。
而这些老一辈的爱国情结,那却是发之于情、付诸于行的。
随即,这位领导就很快指示有关部门,迅速组织技术力量,对吴永成他们送交的这个中文传呼系统。进行技术验证。
不到两天的时间。专家们技术验证地结果,就摆放到了这位领导的办公桌前:与国外同类产品想比较,无论是各种技术参数,还是性能的稳定性,这一款中文传呼系统,都达到或者超过了它们。
于是,文涛原来认为难以搞到的那一纸批文,顺利地被吴永成拿到手了。
这个结果。原来就在吴永成的意料之中:同样的产品,国家的有关部门,肯定会优先选用国产的产品。
这里面牵涉到了一个民族企业保护地问题,而邮电部门所收取地每个月的服务费用,相对还能比数字传呼机提高一倍(数字传呼机是每月三十元,而邮电部门初步确定中文传呼机一旦上市,服务费用为六十元),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除非是汉奸。才不会选用吴永成的这个中文传呼系统。
与此同时,文海的那两位助手----王海和刘建荣。也从电子研究所辞职,就职于吴永成的这个“中讯通讯器材有限公司”,而且各就各位开始了紧张的相关工作。
王海是负责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投产期间他就接手了组织对新招收地工人们的技术培训,刘建荣是负责销售这一块的,吴永成就让他协助自己,从各种渠道订购所需要的机器设备。
文涛则是督促有关专利技术的尽快落实,招聘一些包括财务人员在内的、必要的行政管理人员。
张海民也忍不住吴永成给他的那么高地待遇地诱惑,和家人商量之后,径自从电子研究所办理了提前退休的手续,继王海和刘建荣之后,来到了这个尚未开始投产地中讯公司,参与到了前期紧张的筹备工作之中。
公司大致的框架搭起来了,吴永成就感到了力不从心:不光是人手不够用,甚至于公司的两部车子(包括文涛的那部在内),也不够用了。
于是他又重新购置了两步桑塔纳,一部直接调拨给张海民专用,也算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另外一部由办公室统一安排,保证王海和刘建荣的工作需要。
张海民、王海、刘建荣等信赖的几个中间骨干,见吴永成在尚未见到任何回报的情况下,就对他们如此大方和信任,更激发了工作的热情,顿生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大大加快了各项工作的进展,使得原本需要一个月的机器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硬是在半个月之内,与工人上岗技术培训同时结束。
此时,吴永成已经先后为这个公司,投入了将近四百万的投资。他自己也在这半个月之中,累得掉了将近十斤肉。要不是他身体一直很好的话,早就累得趴下了,把文丽心疼得直掉眼泪。
而吴永成乐呵呵地笑着说道:“创业嘛,不吃一点苦,怎么才能知道创业的艰辛呢!要是光靠倒卖邮票来挣钱,那钱也来得有点太容易了吧。来的容易地钱。别说是别人了,就是自己也不会珍惜的。”
四月一日的时候,“中讯通讯器材有限公司”隆重投产开业。中文传呼机的商标,吴永成也图省事,直接把中讯两个字套用了过来,并且到国家商标总局注册登记。
此时,相关的专利申请,也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快捷的办理。
开业那天,文涛倒是再次发挥了他在京城人缘广的优势。把相关部委的一些领导人都请到了现场,就连从来不愿出门、参加这种奠基、开业之类活动的文老爷子,也破例在现场转了一圈。
这可是办实业、为国争光啊!这又不是依靠老爷子地权势,搞什么官倒的勾当!
当天,文涛很为自己骄傲了一把。
当然忙得最多的,还是王海、刘建荣等一批工作人员。
而公司的主人吴永成,在接待完相应的领导和来宾之后。却低调地躲到一个房间里去睡觉了。
这几天,实在是把他累坏了:既然文涛想出吧风头,那就随他去吧。反正这也是好事。
中讯公司是得以顺利开业了,有文涛等人在那里主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吴永成又开始了他另外一个工厂的投资、建设。
这个工厂却是与农业有关地一个项目----饲料加工。
在吴永成从J省会到北京之后,就于正月十六亲自上门去拜访了饲料研究所的负责人。

因为这个研究所,自从八零年的时候,就已经和鱼湾村一直保持着技术方面的合作。所以在十多年的合作当中。获利颇大,也知道鱼湾村的奇迹,就是这个叫吴永成的年轻人,一手创造出来的----他们在鱼湾村工作地期间,耳朵里都塞满了老百姓们对吴永成地赞誉,因此,对吴永成提出再次合作的意向,满口答应。
饲料的研制工作。比中文传呼机简单多了,这也是饲料研究所多年来一直进行研究的课题,在经费、人员方面,也不是什么问题。
因此在全体研究人员和所领导的齐心协力之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研制出来了吴永成所需要的固体饲料,而且经过科学的对比试验,效果一点也不比直接用蚯蚓喂养差。其中最大地一个有点。就是便于运输。省却了大量的劳动力,易于被老百姓们所掌握喂养的技术。
只是那一段时间。吴永成一直忙于中讯公司的投产筹备工作,无暇顾及到这个项目而已。
现在既然中讯公司已经进入正常的运行轨道了,吴永成又给公司财务留下了一百万的流动资金,规定:一万元以下的开支,作为总经理的文涛有权决定;而一万元以上地报销,必须由他这个董事长亲自把关方可生效。
把中讯公司地那一摊子事情移交出去之后,吴永成清点了一下自己目前手中的资金:除了股市中还持有地大量股票之外,他从股市中提取出来的一千五百万现金,中讯公司前后投入五百万元(包括那一百万的流动资金),还余一千多万元,应该办一个大型的饲料加工厂,那是绰绰有余了。
至于将要开办的这个饲料加工厂子,吴永成并不准备让它单独存在,而是先打算先在J省投资成立一个农业综合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一千万,然后把饲料加工厂划入公司名下。
他这么做,也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一者是目前他的各种工作手续,都还在J省存放着,他又是J省省委树立的创业典型,那他就得在J省也得做出一点动静来,以备东山再起----吴永成即使到了现在,对政界还依然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他想尽量做到两条腿走路,实现鱼和熊掌兼得的侈望。
虽然说,公司设在北京的话,无形中会占到很大的便宜---人们对首都的盲目崇拜,那可不是用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可是吴永成也想到,既然自己是再次进入J省省委领导的视野,得到人家的肯定,那必须作为J省的本土干部,得为人家J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地贡献。你把公司开到了外地。税源、工商管理费等各方面的收入,也肥了外人田,也不能解决本地劳动力的问题,你让人家心里怎么想啊?!
权衡利弊之后,吴永成才忍疼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其二,鱼湾村的那个蚯蚓原种场已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规模,这样也能在饲料加工上形成一条龙的流水线生产。
第三个原因,吴永成是考虑到饲料的初期市场,主要还是在J省的一些贫困地区。比如说,像永安地区之类地,他已经决定了,这个未来的第一个饲料加工厂,就设立在永安地区。
毕竟在永安地区,吴永成曾经当过不到一年的地委委员,那也算是地委的领导干部了。对各县的基本情况十分熟悉,各县的主要领导们,对吴永成也是十分尊重的。这样就便于公司其他业务地顺利开展。
同时,永安地区是J省最偏远的一个地区,周围与四个省份相交界,而且也都是和J省经济情况差不多的贫困省份,吴永成相信,只要自己的这个饲料。能在永安地区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话。其他三个省份的市场,就比较容易进入了----产品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嘛!
只要老百姓们得到了实惠,他们就是众多地、产品免费广告员,而且他们地宣传,可信度也远远高于各种新闻媒体的吹捧。
四月十日,吴永成在考虑好之后,从北京飞回了J省省会城市L市。
至于和饲料研究所的合作合同。吴永成之前就与他们签订了合同,合同中写得很清楚:吴永成以现金投资,占股份的百分之九十;研究所以技术入股,每成立一个饲料加工厂,就占到其中股份的百分之十。生产技术方面,由研究所负责提供。
在J省L市办理、注册“祥农农业综合实业有限公司”的那一套手续,倒是进行得非常顺利。
吴永成毕竟在省委办公室和L市市委办公厅工作过,与下面各个职能部门的领导们都很熟悉。只不过付出了两顿饭的代价而已。
而这两顿饭。也是吴永成考虑到以后自己不能事事躬亲,和这些领导们进一步处好关系。自己手下地工作人员出来的时候,可以尽量避免遇到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刻意刁难。
这也是为了以后而铺路啊!
只是这么一来,吴永成立刻又在J省成了轰动一时的焦点人物。
“你知道吗?那个去年被省委安排到等死办的吴永成,人家辞职以后,才半年的时间,就赚了一千多万,还在咱们省成立了一个什么祥农公司,那可是赚大发了。”
“不会吧,才半年的时间,什么生意就能赚到一千多万,你这不是帮别人传谣吧?!去年的时候,有人不就是说,吴永成有什么男女作风上地问题,甚至于有地人传的更悬,说吴永成还有一个**岁地私生子,那不是扯淡吗?!人家省纪检委调查了半天,那根本就是有人在诬告。”
“嗨,我说的这是真的。他光那个祥农公司,就注册资金一千万,你想一想,他总不会傻到把赚到的钱,都扔进那个公司吧?!”
“嗯,要是听你这么一说的话,那倒还有可能。不过,他会不会是从银行贷款办的公司呢?!”
“你这人怎么这样啊,就吴永成原来团省委副书记的那个位子,那个银行一下子敢给他贷款一千万,你不是昏了头吧!”
不管人们怎么议论,而吴永成还是紧锣密鼓地张罗着自己的事情----他得赶快把公司的这一摊大致清理一下之后,马上重返永安地区,筹备饲料加工厂的事宜。
至于祥农公司的办公场所,吴永成也没有时间四处寻找合适的,只是让鱼湾村驻省城办事处的人,在他们空余的两间办公室门外,挂了一块做好的铜牌----反正目前公司也就是他光杆司令一个。嘛,这快一年没有见面,我们可是听说你发财了......”
(呼叫月票,双倍计算剩下最后两天的时间了!老西鞠躬!!)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