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1:一颗击中我心的子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颗击中我心的子弹
旅日作家萨苏
萨在日本的旅居岁月,闲暇时候看看网络上的汉语小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每天上网,看小说,跟帖子,聊天侃山,不是什么小说都看,但是哪个网站有了什么变化,出了什么新鲜东西,都逃不过萨的眼睛——曾有朋友认为我经历丰富,我的老师则开玩笑说我的优点是有一双敏锐而便携的眼睛。
这只是我业余生活的一部分。我喜欢这个话题。
但是有一个小说我一直不去看。
就是《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
从看到它那一天起我就决定不急着去看。
好久了,这样的心情已经越来越少。
当年有一个人的书我不去读,他的名字叫作王小波。
当年有一个旧书摊,我每次到他那里都要搜罗过期的舰船和航空。人家说你不要找了,还差哪期给我个单子,我帮你收齐了吧。我答应了可是从来没列过。图书馆里就有,成册的合订本。
兄弟你说我发什么神经?
战场上没有一样是真的完美。兄弟,到了三十岁,你才明白残缺有多么美妙。达扬最有神韵的地方,偏偏是他不存在的那只眼。
我们都是杀手。
那些美丽而优秀的文字的杀手。那些跳动的旋律,就是我们的对手。
当我们读了水浒,我们便杀了水浒,当我们读了红高粱,我们便杀了红高粱。莫言一生可以写几部红高粱?看了檀香刑,我想他自己也在一样的苦恼。而我们只要一个下午,就可以杀了红高粱。我宁可留下王小波,等待他给我的挑战。王小波死了,他不会有新的作品。我宁可留下他。
所以我不看王小波,宁可去看些狗屁文章。
直到我饥渴的不得了,忍不住那种难耐的。去年夏季的一天,我终于打开了王小波的《我的阴阳两界》,接着是《万寿寺》。一个多么多变,狡鲒而美妙的王小波,我杀了他,惋惜的看着青铜时代的血染红我的双手。
我杀了王小波。
好的书,是用心来读的——可以一遍,比如《昙花梦》,可以一百遍,比如《三国》。他最后的归宿,总是在你的心里。就象好的杀手,了解他的对手,比对方自己还要明白。杀手的魅力,不在那得手后的瞬间,而正在你伴着对手心跳的那日日夜夜。
文章也一样。
我信任刘猛。
我没法不信任他,各个和非网站都放在那个位置的,你说我能不信任么?
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
这是一个兵戈的故事。
这个世界充满了机智与狡诈,但是铁与火的世界对兵来说,永远诚信无欺。
假如有一个兵走出了丛林,那只能说明一件事。
——他,走出来了。
所以我不去打开它,我知道他的价值,我知道他的魅力。我在等待,等待一个能够让我打开它的时机和心境。这年头,能让人信任的好东西,是多么稀少啊。上个星期六,我终于打开了这部小说。打开它,就象和女朋友的第一次约会。
看了一个小时,我放下打印纸。
我忍不住破口大骂。
我要给这家伙写个邮件,我要约出这个什么刘猛,当场杀了他!
非如此,不能表达当时的心境。非如此,不能形容当时的感情。你知道,由爱生恨是人生中常见的一种感情,一种本能。那么,由钦佩到极点呢,大概就是要取对方性命的那种感觉了吧。
唉,这或许是一种古代男人的本能吧。

我们已经陌生。
写得太棒了!
这部小说是活的——这是我读他的文章的时候的第一感受。一切都是不能预先安排,包括作者自己确定的结构,包括预先安排好的伏线。
没办法,因为它是活的。
就像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预先安排好了,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毕业,什么时候上班,这些你都可以安排好。可真的会这样么?
上帝才知道。
就因为生活也是活的,我们什么时候都不知道自己下一步下一分钟会怎样,虽然,我们可以很好的安排它。
我看着刘猛的小说,我的感觉是那么凶险。
是的,凶险。
古龙有一本小说叫做七种武器,其中最霸道的一种,就叫做霸王枪。当你舞动起来以后,你就无法驾驭它了,只能随着它前进和后退,随着它喜,随着它悲。
这就叫做凶险。
或者说叫做魅力。真的有一个人告诉你他可以算命,告诉你以后你的人生会怎样,以后的一切。那么,假如你不太相信他,你会饶有兴味,假如你真的相信他——天,你会让他算么?
人生的魅力,或也在这种无常。
文章写得好的时候,虽然出自作者,作者对它却会产生一种敬畏之心。金庸先生写到桃花岛惨案,文笔中不禁加了一句要蓉儿不要自杀。
这叫做什么?
这是一种境界。
看刘猛的小说,他的变化,一如我们无常的生活,或许,这种潜在的对于人类本性的暗合,就隐藏着一分难言的魅力。
好了,就是要说这个吧。
萨是文科专业毕业,受过写作训练也作过专业编辑,也喜欢写文章。萨是理科工作,自以为做的还可以所以看不起纯粹的作家——萨觉得好的文章不是写成的,是一种感悟,只有自己有事情干,有事业干的人写出的才能是好文章。萨表面上客客气气,实际上又臭又硬。萨自己觉得走南闯北,对人生也算有看法。萨觉得人家评价自己眼睛敏锐而自鸣得意……
算了,和这小子放在一起就不要提了。此人的文笔之流畅,对军旅生活的理解之深厚,描写之曲径通幽,特别是心灵与人生之感受,令别人拿笔之时只有惨然。如果评价,只能说,这就是苍凉与大地之子,回头看看自己,不过是站在人生边缘的一缕轻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是一种过时的说法,看着这样的文章不想宰了这小子或者不倾心佩服这小子的都不配再写兵。
萨原来也在写一篇战争小说,想试试这方面的能力。看了这最后一颗子弹,把稿子撕了。
不是第一流的,就不可能在战场上存在。
这部作品的力度,可以比较一下南怀谨的几部书。南先生的作品就像遥控的模型,首先他是逍遥和置身事外的,其次他写的不是他最深的感悟,最后他写的要迎合那些喜欢读的人。看他的东西知道他水平很高,可能一辈子也赶不到那个高度,但是我们能够看到。
能够看到的高度,就不算高了。
这部作品呢,那是心灵和的短兵相接,近啊,近到什么程度呢?我的刀在你的腹中,你的拳在我的肋骨间的近。
那种无法看到的近,所以你不知道他的力量有多大。
不品评人物,回到作品说一句。
这部作品给人震撼力最强的,萨以为只有一个概念:
那就是——
中国陆军
中国陆军的忠诚和伟岸
刻骨铭心,风华绝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