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歌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尚几次三番,言语间都提到个小道士,似是先入为主把楚离当作了小道士的徒弟,不由得让楚离有些纳闷儿。和尚年约六旬,若是被他称为小道士而同时又能收徒的人,至少年龄也得四十上下,更何况楚离深知,若和尚修为精深,只怕面上年龄远比实际为轻,那这“小道士”……怕也不能按照常理来推断了。能让和尚言语间颇为嘉许的道长,一定不是平常人物。只是即便再不寻常,和楚离都没什么关系,楚离自离楚之后,似乎还只在刚才见过了一位道长,和尚凭什么断定自己就是那“小道士”的徒弟呢?楚离心中疑惑,欲解释一番,却忽地心中一动,强自把这念头压了下来。
楚离见和尚欲言又止,食指曲张咽喉耸动,心下不由一笑。挥手招来店伙添了一壶酒,和尚果然笑逐颜开,这才接着讲了下去。
歌谣前两句,说的正是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为当今齐国的开国皇帝齐恒帝,另一位,就是楚国的开国皇帝楚庄皇!
“恒帝牧羊日,庄皇垂钓时。”
齐恒帝赵拓在年轻的时候,还是一个落魄的流浪儿,晚乐时期流落在北方牧羊,饥一顿饱一顿,生活相当困苦。到得后来北方兵变,被强拉硬扯充了边军,几场大战打下来,居然节节晋升,从此开始有了名望。继而乱世一现,豪雄四起,齐恒帝带领一群兄弟从尸山血海中杀出,终于创立了大齐的基业。
相比之下,庄王项德的日子则要比恒帝赵拓好得多了。庄王项德,乃是世袭的王爷,祖上赫赫有名,乃是大乐朝开国功臣之一的项霸!说起项霸,《乐典》分卷《英雄谱》中有他的本纪,根据上面的描述,此人类似三国时代典韦一般的人物。勇猛善战,悍不畏死,一生征战,连续救过大乐朝开国皇帝黄巢六次性命!因此在大乐朝建国之后,项德一跃而起,成为极少数的异姓王之一,而且是世袭罔替的王爷!什么叫世袭罔替?就是:这个王爷称号从此就是你家的了,子子孙孙,都是王子王孙,谁也抢不走。因此过了几百年,到庄王项德这一代,依然是王爷。含金量比开国王爷不同,但屡世王侯,那份世家威势也自然非同一般。
晚乐时期,昏君当道,朝政**,但由于几百年积累的厚势,皇家威望还在,昏政虽多,弄得士民怨声载道,但还没有到民不聊生的地步。此时偏远之地已经有了小规模的叛乱,包括赵拓所在的北方,但都没有折腾起来。此时各地藩镇,封疆大吏,手握重兵的将军,已经尽皆起了些心思,唯有庄皇项德浑浑噩噩,整日只是在溪边钓鱼,两耳不闻身外事,一心只钓水中鱼。其时有人以身为王侯不能为国分忧,尸位素餐为由上本参他,却被皇帝压了下来。言道其人累世王侯,此时诸人皆有反心,惟独项德寄情山水,虽不能为朕分忧,但没有反意,已足慰朕心云云。

大乐朝的皇帝说得是好,岂料不到十年的光景,这位“寄情山水”的庄王就突然变了模样。不但登高一呼举起了造反的大旗,还成功分霸一方,登上帝位,过了一把做皇帝的瘾。与此同时,那位乐朝末代国君的言谈,更是成了流传久远的笑柄。
大乐崩颓,七国并立,齐楚两国的皇帝自然是雄才大略之主,然而能够创下如此基业,却还得益于另外几人的帮助。“书生遇樵子,耕夫见道师。”前半句之中,包含两个人物,此二人提起来均是大名鼎鼎,威震四方!
庄王项德立国后直系缘亲全都改为楚姓,自此楚姓成为楚国的国姓。但是,与楚姓同时高人一等的姓氏可不止这一家,项姓和萧姓在楚国也是响当当的大姓。项姓自不必说,那是楚皇族的根姓。而萧姓则原因无他,只因为楚国的建立,一直到现在成为七国领袖,都和一个人密不可分。而这个人就连楚庄皇项德都异常恭敬,他就是楚国的首席谋臣,开国第一侯,大名鼎鼎的武陵侯萧让!
萧让其人,惊才绝艳,博古通今,乃当世之英雄。年轻时丰神俊朗,风度翩翩,称得上是逍遥佳公子。少时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作座右铭,单人只身走遍大乐朝大江南北。十年后,在归家途中偶遇一个樵子,林边一席话,二人俱有相见恨晚之意。
当时正值大乐朝旧将梁增寿弑君自立,天下大乱,二人密议一番遂投了当时老神在在玩太公钓鱼的庄王项德。可以说,后来的楚德之所以能够立国,多一半都是这两个人的功劳。而这个樵子也非是一般人物,他就是后来纵横沙场威震七国的方武寺,也就是市井乡间草莽中人口中的“南山樵子”。这也正是歌谣中所唱“书生遇樵子”的来历。
可是萧让身为大战国前期的第一谋士,博古通今堪称大家,可他为项德谋了一世,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自己的后代会惨遭灭门之祸,自己的儿子孝伯侯萧轩,更是被项德的儿子项禅下令格杀……
和尚短短一席话,楚离心中已经起了滔天巨浪。先前讲述齐楚皇帝的时候,楚离听得也很用心,因为自己马上就要进入齐国的都城——康陵,事先了解一下齐国历史总是好的。等说到牵涉楚国的部分,尤其是提到武陵侯萧让的时候,楚离就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因为萧让不是别人,正是楚离今世的曾祖父!
听完武陵侯萧让的生平,再想想前不久发生的惨剧,楚离不禁泪湿衣襟……短短的一段文字,将一个风流倜傥,运筹帷幄的书生描绘得栩栩如生!听着和尚的讲述,楚离不禁对自己的曾祖父钦佩不已,这简直是神话般的人物!可是转眼想到大楚萧家可悲的下场和自己亲身经历的惨案,楚离嗟叹之余,又不禁仇恨满胸!我萧家为了大楚鞠躬尽瘁,到头来却落得如此下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