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益这才明白李翔何以要如此吹捧的原因了,他暗示这批东西是买回去送礼的,难怪姚舜之会如此巴结了。他心中实在佩服这位族叔的练达,只好顺着口气道:“是的,君虞虽沐先伯父余沾,但也受够了累,亲朋故旧,到了年下都要示一番,而且又不能太寒伧,想来想去,只有找些他们合用的东西而自己来跑一趟,以表示诚意。”
姚舜之笑道:“值得的,既借机会玩一趟,又做足人情,而且两地价格,相去不下数倍。”
李益道:“正为了这原故,君虞才匆匆而来。”
姚舜之问道:“进士公准备买多少?”
李益一伸两个指头道:“君虞带了这个数目来,因为不谙行情,请老夫子看看能买多少,因为送人的东西,价钱倒不打紧,但一定要质佳工细。”
姚舜之道:“两万钱的彩缎已经很丰盛了,进士公的本钱可下得不小。”
李益笑了笑,知道这位老未子选对了,他把日标定得这么低,大概在收购时也可以把价钱压得很低,如果不是让李翔得了那么大的好处,他一定不会介绍这么得力的人,因此低声道:“老夫子少说了一个十字。”
姚舜之一惊道:“什么?二十万,那要整整一大船,进士公,你要送这么多给人?”
李益乾脆做足架子道:“这都是先伯那一任宰相所累,长安的三司六院以及各处王府,算起来都是父执先进,处处是要应酬到,以免得罪人,否则我也不必跑这一趟了,就是因为这笔费用太钜,我才想辛苦一点省几个。”
姚舜之道:“进士公,学生有个建议,你不如分出一半来买春绸,一则价钱便宜,二则等进士公回到长安时,敝乡的春绸还没运到,可以抢个先,人情做得更足。”
李益大为兴奋,这倒是他从没想到的,但表面上却装作很淡然地道:“多承指教,老夫子看着办好了。”
姚舜之道:“因为现在各处商家也在采购以供年下之用,学生凭人情当然也可以匀过来,只是数目太多,难免会招致物议,传到长安,对进士公反倒不美,但就购春绸,不会引起注意了。”
李益道:“是极!是极!这件事不能张扬,我到了长安,也只能说是顺便带去的土仪。”
他见姚舜之已在搬手指计算,知道姑苏人精打细算,可能在盘计从中所落的好处,所以又逗他一下道:“我到长安,在那些父执面前,把老夫子的长才推荐一番,如果东西能使他们满意,老夫子以后可忙了,说不定来年各大府第都会遣专人来向老夫子请教了!”
这番话太诱人了,姚舜之不禁欣然色动,只要把这一次事情办得漂亮,以后能为长安各大宅第经手采办,那好处可实在是可观,因此把自己原来计算所落的好处,大大地打了个折扣,以为将来铺条路。
因此眉开颜笑地道:“那倒不敢当,犬子目下有个小小的前程,如果进士公念在学生此番苦劳,以后多予提拔,学生就感谢不尽了。”
李益乾脆再吊吊他的胃口,笑笑道:“我因为年纪轻,想多充实自己一下,而且今年也没有什么适当的缺,所以决定闲散一年,把门路走熟,来年好好地干一下,令郎的事,我不如先为老夫士吹嘘一下,等来年老夫子自己看情形,要找那一处门路活动,岂不更为妥善。”
这个圈子套得更牢,意思已点明了,只要他今年尽心,把路子走通了,明年各大宅院自己会来找他,活劲起来更为方便。
姚舜之果然上了钩,连忙道:“学生一定尽力,进士公如果有闲,今天就下乡去看看,决定了款式,学生立刻着手收集。”
李益笑道:“我对这些可是外行,不如请老夫子把样品收齐了,到我下脚处来,由小妾来作决定吧P这些东西还是女人们比较内行。”
姚舜之笑笑道:“原来进士公已经恭喜了。”
李益道:“还没有,但长安时尚,总要在身边弄个人,小妾对长安命妇们的喜憎很清楚,所以我带了她一起来!也因为这原故,才要多辛苦老夫子偏劳,不能奉陪了。”
姚舜之道:“学生明白!学生明白!进士公请回寓吧,学生今天晚间,必定有所报命。”
他喜冲冲地告辞张罗去了,李益回到客栈,把情形说了一遍,霍小玉道:“你真会坑人,何必骗人呢?”
李益道:“不这样他不会卖力,反正我也是这一趟,明年秋选我一定要抓个差事,不能再来这一套,何况我也不是真骗他,这批东西到了长安,必然会供不应求,我找几个大户为他推荐一下,总不会让他白忙的。”
霍小玉想了一下道:“回头他来了,我以什么身份呢?”
李益最怕的是这一点,他当然不能把对姚舜之说的话告诉小玉,因此笑笑道:“他不会问,我也不便说,因为不能告诉他说你是王府的郡主,他也知道我没有成亲。”
霍小玉愀然轻叹道:“我这是多此一问。”
李益歉然道:“小玉!你要了解我的苦衷,翔叔那儿,我没有隐瞒你的关系,他不是还遣人为你送了礼来的吗?但有些人却不便多说,你明白我的心就好。”
霍小玉有点歉然地道:“是的,我明白,你把我**来,我已经心满足了,我不该再奢求。”
李益笑道:“本来就是嘛,姑苏是出美人的地方,我若是存心荒唐,就该把你撇在家里,一个人逍遥一番的,这次带你出来,不知道牺牲多大呢!”
有时一句佻达的笑话,比海誓山盟,甜言蜜语更打动少女的芳心,李益是深深懂得这一套的,所以他轻描淡写地一句说笑,反而把霍小玉逗乐了。
到了晚间,姚舜之果然捧了一大堆花样来了。
他老于世故,对霍小玉的身世绝口不提,称呼上却用夫人二字,听得霍小玉十分开心。
选定了十几种较为新奇的花式,也选了五六种春绸的款式,李益很聪明,把二十万钱一起交给了姚舜之道:“就按照这样子,请老夫子酌情采构吧,而且还麻烦老夫子一件事,论老夫子找几个针线好的女工,把每一种都赶制一件出来,手工一定要巧。”
姚舜之以为李益是为霍小玉添置新装,十分巴结地道:“是!学生立刻就找人,采购的事,也由学生一手包办,进士公与夫人趁这几天,放心到各处去玩玩。”
李益笑道:“正是这个意思,虎丘风光,馆娃遗迹,吴宫旧址,都是闻名天下的名胜古迹,假如不去玩玩,就虚此一行了。”
姚舜之道:“虎丘风光尚可一观,吴宫与姑苏台,却只有一片荒芜瓦砾了!”
霍小玉道:“我们凭吊的是古迹。”
姚舜之逢迎地道:“夫人天姿国色,尤胜西子,西施如果地下有知,见了夫人也会一定自惭颜色的。”
霍小玉嫣然一笑,心里十分受用,谦谢了几句,姚舜之识趣地告辞了。
采办的专有姚舜之去忙,李益乐得轻松,带了霍小玉和浣纱,畅游了姑苏名胜。
过了四五天,姚舜之已经把一切都办妥了,李益一清点数量,心头不免暗暗吃惊,因为足足要装两大船。
如以长安市价而计,至少也要超过本钱的三倍有余,他知道这是姚舜之特别卖力的原故,而姚舜之所以肯如此卖劲,也是为了自己所答应的条件。
所以在阊门外登船的时候,他把姚舜之拉到一边道:“这次全仗老夫子的大力赐助;关于令郎的事,我一到长安就立即关说,明春必有以报。”
姚舜之感激万分,呈上了他儿子的履历,只是一个小邑的县尹,而且也是捐班出身,李益对这个倒是很有把握,随便找个人写封私函就可以拔迁了,因此收起履历道:“老夫子放心,我一到京师就找人打通关节,老夫子也稍稍准备一下,等到荐函一到,拿去见上宪就行了。”
李益算得很清楚,姚舜之这次采办不仅卖足了人情,而且还一文都没落下私囊,所以才办得如此丰盛,到了长安,把两船绸缎脱手后,破个几万钱,就可以把这件事打点妥当,因此预先就把承诺开了出来。
而且他还有个打算。低声嘱咐道:“关于我这次南来的事,老夫子可得慎密些,令郎如果肯远至倒无所谓,如果想在家乡附近求发展,就不能让人知道是我代行的关节,否则我就不好找人了。因为我打算把这船上的精品,选三成放在令郎名下去活动的,京中绝无问题,就怕这边的上宪知道了,对彼此都不便。”
姚舜之是老公事,而且姑苏与长安时有往返,吏情极熟,知道李益此刻是世家子弟与候选科官的双重身份,从事关说人情是干律的,如果让御史知道参上一本,利害干系很大,连忙道:“是!是!生学懂得,所以这两船绸缎,学生都是从四乡零星采集,没有提及进士公一个字,因为进士公是要送人的,所以都选的是精品,每一匹的织工或略有不同。但品质都是上上之选。”
李益听了也放心了,他要的不是雷同而是质佳式新,最好是款款不同,将来在长安推出时,才能满足长安人新奇的刺激而居奇。
因为带了两船重货,李益为了怕起落费时,决心尽量利用水程,假运河直溯而上,而且为了争取时间,不惜重酬,叫船家沿途雇了脚夫背纤,日夜兼程而行,虽然稍微远了一点,但计算起来,还是比陆行快。
船是包下来的,行止自决,他又懂得拢络人心,不惜小费,因此进行得非常顺利。
而且在船上也免了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的投宿行旅之苦,更免了车马劳顿之辛劳,反倒十分逍遥。
只要是天清气爽的好日子,他就置备几样菜式,跟霍小玉两人踞坐舱中,一口小红泥炉温着酒,且行且酌,浣纱在一边温酒侍候,日子过得倒很痛快。
霍小玉一面浏览着两岸景色,满足地呼了口气道:“这样子行旅才舒服,比我们上终南山的那一趟,简直是天壤之别。”
李益笑笑道:“那要谢谢大隋的那位风流天子杨广了,如果他不是开盘了这条运河,你那会有这么舒服。”
霍小玉道:“隋炀帝开凿运河是为了到江都去观赏琼花,那有开到这儿来。”
李益笑道:“你真是中了流言之毒N隋炀帝虽然私生活荒唐一点,还没有荒唐到这个程度,他开凿运河,是为了兴水道,通漕运,使江南的鱼米丰产,能够畅疏各地,以有余济不足,目光远大,是为万世不朽之伟业,只是他仅开凿到江都。从世因其利而延长,直通江南,虽然这一段不是他开的,但也是继承他的事功。”
霍小玉道:“书上是那么说的?”
李益笑道:“尽信书不如无书,大唐是继隋而起的,总不能鼓吹他是个明君而自认叛臣吧,当然要把他的事功归之于荒唐了!”
霍小玉笑笑道:“那么这一段运河是谁开的呢?”
李益道:“事过多年,已经难于查考了,但我想炀帝时已经动工了,太宗与则天皇帝都参与其事而卒成之,大家有份,因为现在江南一带,都是流传以『千户老麻』来吓唬小孩予,可见工程之始,还是在炀帝之时。”
浣纱在旁道:“千户老麻又是谁?”
李益笑道:“就是主承凿河的监督麻叔谋,官拜千户,是以而称,相传他喜欢吃小儿之肉,在凿河时,每天都要用一个小孩子蒸熟为食,江南人才用他的名字来吓小孩子,如果河仅止于江都,千户老麻的大名怎会流传至此?”
霍小玉正剔着一块鸭脑在吃,听了这话,不禁一阵作呕,连忙合着嘴起来到船舷边,把胃中的酒肉都吐出来,才漱口回座道:“十郎!你真是的,在吃东西的时候,提起这些恶心的事!”
李益笑道:“你也真娇贵,讲归讲,吃归吃,那里就会作呕到这个程度呢,再说人肉又不是不能吃的,饥荒之年,灾民饿急了,易子而食的事屡见不鲜,征战之际,粮秣不继,杀了敌人来果腹的事也很寻常。”
霍小玉骇然道:“真有这么残忍的事?”
李益道;“事出于传闻,真确与否不可记。”
霍小玉直皱眉头道:“太残忍了,太不像话了!”
李益笑笑道:“世有愚孝之子女,常割股入药,以疗亲疾,这不是一样的荒唐无稽吗?怎么就没人说这是残忍呢,可见一件事的善与恶,只能以常情处之而不能深究,否则善与恶就难分了,老虎吃人谓之凶兽,人以虎为食就是理所当然,这难道公平吗?”
霍小玉笑道:“我抬贡是抬不过你,任何事你都能搬出一大番道理来的,割股疗疾,只是一番孝心,但以人肉为食,究竟不合常情。”
李益本来想笑的,可是一个意念突来,忽地皱起了眉头。
霍小玉不知道那一句说话错了,连忙问道:“十郎,你是怎么了,刚才我只是开玩笑。”
李益苦笑道:“我知道你是开玩笑,我也不是为你那句话不高兴,只是我想起一件担心的事。”
“那件事值得你担心?”
“我们这一路上回去,会不会遇上打劫的盗贼?”
霍小玉不禁也笑道:“十郎!你真会杞人忧天,我们来的时候,带了赤金古玩;你都不在乎,现在倒怕了?”
李益苦笑道:“来的时候我们穿着简单,带了几挑行李,人家只以为是个落第的穷儒,根本看不上眼,财不露白,不会启人盗心。现在可不同了,这两船绸缎明摆在这儿,想遮掩都遮不了,惹人注意的可能就大了。”
霍小玉道:“你不是也学过击剑射之术吗,前些日子还听你说过你曾经单身击退过两个劫匪,原来是骗人的!”
李益叹道:“不是骗人,那次是我上京赶考,只有我跟李升两个人,遇见两个强人,我一个人仗剑把他们击退了。但现在不同,这两条船上,已经有十几个水手,即使弃舟登陆,也要十几辆车子,人是多了,危险也增加了,小股的盗贼必然不敢觊觎,敢于光顾的,必是大股的盗贼,动辄数十人,甚至于百余人,我绝对应付不了!”
霍小玉也忧形于色道:“那怎么呢?”
李益皱眉不语,霍小玉想想道:“但愿老天爷保佑,别叫我们遇上,真要碰上了,最多把东西给他们就是了!”
李益苦笑道:“你说得倒轻松,我们的身家已全在这上面,给了他们,回去怎么办?”
霍小玉道:“你不是还留了十万钱在长安吗?”
李益道:“不错!那是留着过日子的,我们回去还得过一年呢!”
霍小玉道:“能够过这一年就行了,明年你放了缺就有进益了。”
李益苦笑道:“那就苦了,上下打点,处处需索,就指着这批东西,否则优差还是会让人捷足先登;我又何必等这一年呢?所以这笔货我们绝不能损失。”
霍小玉笑笑道:“穷富是命中注定,该怎么就怎样,命里该不发财怎么强求都没有用,何必去急呢!”
李益叹了一口气道:“你好像很达观,别忘了,这都是你的钱!去了你不心疼?”
霍小玉道:“不心疼,钱财本为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借此玩一趟江南,我已经心满意足了。老实说,我根本没有指望此行能赚钱!权当我们玩一趟花掉了,不就行了吗?”
李益想想也笑了道:“你都想得开,我还有什么好担心呢?我只是怕对不起你,把你的钱给糟蹋了。”
霍小玉忙道:“十郎!别这么,奴身已属君。我从来没想到我自己还有什么,我只有一个你,其他都不在乎。祗要我们能守在一起,我什么都不要。”
李益道:“真要丢了这笔钱,我们回去可苦了!说不定一路上还得讨饭回长安。”
霍小玉道:“那倒不会这么惨,盗亦有道,我听说大股路劫的盗匪都有个规距,那就是劫货不伤人,多少还会留个回家的盘缠。”
李益笑道:“你又没遭过盗劫,怎么知道?”
“鲍姨说的,她的顾客中有不少是京师的富商,有遭遇过盗劫的经验,多少总会留一点的。”
李益苦笑道:“那就苦了,也许留下一点够吃饭住店的零钱,那我们就要靠两条腿走路回长安,了。”
霍小玉道:“这也没什么苦的,那怕一文不名,我们也饿不了肚子,你会吹箫,我能唱曲,连浣纱都能将就看哼几句,一路卖唱回长安,也能挨过去。”
李益笑道:“你好像把一切都盘计好了。”
霍小玉嫣然一笑道:“凡事总得往最壤处想,才不会失望得太多,没出门以前,我就盘计好了,万一血本无归,我们怎么个回去,所以我的衣包里带了一枝洞箫,一支竹笛,你记得那枝洞箫吗?在我们定情之夕,你就吹着这支箫子,只有鲍姨的琵琶可堪匹敌,把娘的箫都压下去了。”
李益大笑道:“好!好!你一介女流都有这等豪情,我这个大男人难道还有什么丢不开,把笛子拿出来,我要好好地奏上一曲,以尽此欢。”
霍小玉果然取出了笛子,同时还取了玉箫出来道:“我的箫可能追不上你,但也下过几年功夫,我们趁此大好时光,乾脆停下船来,好好地乐上一乐。”
这时天色近暮,船正好到了一个叫奔牛的小镇,李益吩咐船家泊岸歇宿,叫那些船夫自去觅地吃喝歇息,自己又着浣纱弄了几样小菜,搬到船头上铺下一张席子。
碧空如洗,新月如眉,船家识趣,都挤到后面那条船上去了,一条大船,就剩下他们三个人。
李益喝了几杯酒,不禁诗情大发道:“如此良夜。不可无诗,小玉,你常羡曹子健七步诗才,今天也让你领略一下我的倚马才华,由你出题限韵时来考考我。”
霍小玉笑道:“限时可以,却不限韵,因为那样反而拘束了你的发挥,既为即兴,也不要你长思考,就以这促促为调,赋即兴诗一首,我要击钵为催了!”
说着拿起一口瓷碗,用乌木箸叮的敲了一响道:“一击为起,七击为止,好诗不成罚酒千锺。”
第二响又敲了起来,李益趁着酒兴,立刻启口吟道:“促促复促促,黄河九回曲。”
霍小玉立刻道:“停停!身在江南,句吟黄河,弄错了地方,罚酒一锺!”
李益笑道饮了一锺:“我一直生长在黄河之畔。因此习惯上总脱不了黄河,好在黄河的水跟运河的水都是一样的,罚是该罚,诗就将就吧。”

霍小玉含笑三度击钵,李益继续吟道:“嫁与棹船郎,空船将影宿。不道君心不如石,那教妾貌常如玉。”
七击未终,句已收成,霍小玉低吟了一遍叹道:“诗是不错,只是立意该打,我还没老,你已经心存他意了!”
李益笑着道:“这点太冤枉我了,你限的范围是即兴,我自然将景入诗,你我同在一船,从来也没有叫你空船将影宿过,这当然不是说你我的。”
霍小玉道:“那你说的是谁?”
李益道:“是船老大,刚才看见两只船的船老大都悄悄地下了船,出去找乐子去了,只有两家的船娘挤在后面的船舱里。因此才有此叹!”
霍小玉回头看看,果然后面的船上只有两个船婆子对着灯在做着针线,不禁问道:“那两个船老大上那儿去了?”
李益笑笑道:“也许是上岸喝酒去了。”
“这船上的酒菜都很丰盛,他们干吗要上岸去喝?”
李益道:“船上酒菜虽具,却少侑酒的人,看我们吃喝得这么开心,他们自然熬不住也想找点乐子。”
霍小玉哼了一声道:“这些男人简直该打!”
李益哈哈大笑道:“小玉!这话不公平,升斗小民,同样也有追求声色的权利的。”
霍小玉道:“他们不该丢下妻子。偷偷找乐子去!”
李益笑道:“假如成了家的男人都该在家里陪老婆,长安市上的莺莺燕燕早就饿死了,平康里巷中的妓客,十之**都是有家室的人。”
霍小玉想想也笑了,世风如此,自己这番醋吃得实在没来由。
于是她忙道:“十郎,刚才只赋了一章短诗,别说你没尽兴,连我听了都不过瘾,趁着这余舆尚在,你再赋一首新章好吗?”
李益笑笑道:“可以,我自己也觉得诗才未竭,满肚子的佳句,根本就还没发挥呢,这次又要我吟什么?”
霍小玉游目四顾,只见下一处浅滩,放着十几头马匹,大概是刚骑来的。一个小孩子正在河边洗刷,乃笑笑道:“这次以饮马为题,要雄壮一点的。”
李益看了略作构思,起句已得,脱口吟道:“百马饮一泉,一马争上游!”
霍小玉摇摇头道:“平平而已。”
李益道:“好诗不能字字珠玑,但得一二佳句,才见得气势磅礴,所以诗重后劲,如李白的五绝乡思一首,起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两句,叙事平平,毫无住处,但后面缀上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乃觉得浑朴自然--”霍小玉笑道:“怎么说都是你有理,但看你后面的佳句吧,看你能堆出什么来?”
李益道:“给你一打岔,我连起头的都两句忘了。”
浣纱道:“百马饮一泉,一马争上游!”
李益笑着点点头,接着吟道:“一马喷成泥,百马饮浊流。上有沧浪客,对之独叹息。自顾缨上尘,徘徊终日夕,为问泉上翁,何时见沙石?”
长吟才罢,远处有人鼓掌道:“好诗!好诗。上有沧浪客,对之独叹息,自显缨上尘,徘徊终日夕!当是取典于论语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然末句『为问泉上翁,何时见沙石?』则又隐点出不见河清,难俟人寿之慨,足见才情!”
三人闻声惊顾,却见一个伟丈夫,腰佩长剑,慢慢地走到船边,拱手道:“在下黄衫客,京都游侠儿,闲游经此,顷闻朗吟,深佩高才,不敢冒昧,请客一晤。”
李益在长安时,也听过黄衫客的名字,知道此人,不仅精击技,且精于诗,自号黄衫客,以此为名,是个风尘奇士,连忙起立肃衣为礼道:“久仰盛名,敬请赐莅。”
黄衫客从跳板上走过来,笑着道:“别客气,初闻促促之作,在下以为是风流文士闺阁之吟,已打算走了,复闲饮马之歌,还以为阁下是位久经沧海的征客,不意吾兄竟是位翩翩佳公子,而有如此感怀,足见才华之深”冒昧打扰,请恕失礼。”
他丝毫没有一点文人拘泥之态,痛痛快快地坐了下来。霍小玉好奇地打量看这位不速之客,见他也不过三十上下年纪,目光炯炯,英气迫人,然而他坐下来的姿态,却又十分自然优雅,没有一点粗犷的流气。
浣纱忙取了一副杯箸放在他面前,霍小玉笑道;“浣纱,这位先生恐怕不耐细饮,你还是换口大爵来吧!”
黄衫客笑道:“夫人不愧知我。”
浣纱却为难地说:“小姐,船上没有大爵。”
霍小玉道:“那就取大碗来,先生是豪士,不会计较器皿的粗细,而且拿三口来。”
李益也很兴奋地道:“对!拿三口大碗来,把这火炉也撤了。搬一坛酒来,我们好好地喝上几碗。”
黄衫客道:“在下是豪饮惯了,主人却不必勉强。”
霍小玉笑道:“妾身虽然量浅,但几碗还是能奉陪的!”
黄衫客大笑道:“难得!难得!佳人已难得。能酒的佳人更难得,能酒而又好客不俗的佳人则难上加难矣,在下为此要浮三大白。”
浣纱取了三口大碗过来。搬过一坛酒,黄衫客抢了酒坛,连倒了三大碗,一口一碗喝了下去。
接着才为李益与霍小玉斟满了酒笑道:“那三大白是对夫人表示敬意,现在则是敬主人。”
李益与霍小玉也乾了-大碗,李益依然谈笑自若,霍小玉已有点酒意道:“先生!对不起,以后我可不能奉陪了。”
黄衫客笑道:“当然!喝酒本是快事,不尽兴不痛快,过量也没意思,各凭己量,尽与而止,才能得酒中之趣,夫人尽管随意好了。”
转向李益道:“来得冒昧,尚未请教?”
李益笑笑道:“山西姑臧李益。”
黄衫客大笑道:“我说这荒镇野地,何来雅士,原来是名满长安的李十郎,阁下高魁得意,怎么会有兴趣到江南来呢?”
李益笑道:“一第何足为齿,青云路高,尚须黄白为梯,今秋吏选未得门路,所以乐得多逍遥一年。”
黄衫客一怔道:“阁下才高八斗,又是清华世家,更是正科及第,难道还谋不得一职?”
李益道:“求一官不难,难在未能如人意,所以宁可等一年,明秋再想办法。”
黄衫客笑笑道:“这也对,以十郎高才,应该找个能一抒怀抱的机会去发展,将就求得一职反倒埋没了。”
李益微笑道:“既然走了这条路,自然只好找一条宽一点的,抒展怀抱的话谈不上的,因为一第进士,只是仕途入门而已,还没有到从心所欲的地位,上面层层节制,只有听命的份,没有说话的余地。”
黄衫客笑道:“吾兄倒是坦率得很。”
李益微笑道:“兄弟一向实事求是,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如果我现在就搬出天下为己任的大话,兄台也不会相信,倒不如实说了。”
黄衫客笑着又浮了一大白道:“在下一向不喜与文人交游,就因为他们虚伪的多,像吾兄这样的文人倒是很难得,这个朋友值得一交,吾兄对明年的吏选有何安排?”
李益道:“也无所谓安排,兄台游侠长安,情形也不隔阂,无非是人情打点而已。”
黄衫客道:“在下问的就是这个,姑臧李家游宦长安的虽然不少,据我所如,都是各管各的,人情凉薄,府上也是出了名的,可能帮不了什么忙。”
李益不禁赧然,黄衫客道:“吾兄请恕在下失礼,因为吾兄刚才坦言无隐,在下也就直话直说了。”
李益轻叹道:“人情凉薄,岂仅寒家一族为然,宦场中就是人情最凉薄的地方,而长安尤甚,兄弟根本就没有打算求靠亲友。”
黄衫客道:“所以在下才动问,在下虽然是一个布衣,但朋友倒交了不少,只要我开口,万金立致……”
李益道:“多谢盛情,兄弟倒还不需要。”
黄衫客道:“吾兄这样就见外了,吾人相交惟诚,虽是萍水相逢,只要投机就是知己。”
李益笑道:“兄台误会了,兄弟说不需要,不是见外。而是已有着落。”
黄衫客道:“吾兄言不由衷了,李十郎文名满长安,姑臧李家却不是豪富之族,吾兄的情况,在下也略有所闻,在下离京之时,吾兄刚由客邸迁寓到新昌里,无非撙是为了节开支。”
李益的脸红了一红,黄衫客笑道:“新昌里中多名士,亦多寒士,因此我的朋友也不少,十郎既是长安闻人,行止自然也易于流传,在下才略有风闻。”
李益觉得这个人很不错,不仅坦率无隐,而且也热诚感人,他诚心邦助人,做得不像施舍,也不伤人尊严,面对着这样一个朋友,使人顿有亲切与知己之感,于是诚恳地道:“兄弟是确有了着落,都在这两条船上。”
黄衫客微微一怔道:“什么?这两船绸缎是李兄的?”
李益自然地道:“是的!兄弟趁着岁前的余闲,到了姑苏小游一趟,顺便带点苏绸回去,大概可以赚个对倍之利,这样总比向别人伸手告贷强。”
黄衫客笑道:“不错!李兄日后必是能吏,以有余补不足,可见对民生之所需了解很清楚。”
李益坦率地道:“兄弟自知家境寒拮,而拘于族门,又不能过于撙节,即使正式出仕后,也打算在这上面去博取所需,这样才能安心做事,不从老百姓头上打主意。”
黄衫客道:“高见!高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则不伤廉,生财有道,方可以做好官,李兄能于未仕之前,绸缪及此,就值得钦服,但这两船货价也在不菲。”
李益道:“是的!总计值二十万,都是借自拙荆的私蓄,世情淡如秋云,小弟认为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好。”
他乾脆再把与小玉结合的情形经过详细说了一遍,黄衫客避席一揖道:“李兄不畏权势,为维护孤弱而与豪门抗御,实为吾辈中人,兄弟深感未能及早识荆。”
李益笑道:“相逢也不算晚,彼此还都是朱颜乌发各少年,兄台这一说就迂了!且小弟很惭愧,不敢说一个侠字,侠者无私,仗义拯孤,路见不平而为之,小弟只是为护卫所爱而为之,到底差了一层。”
黄衫客笑道:“兄弟的看法却不如此,以李兄的处境,换了个人,避之唯恐不及,那里还敢去招徕呢,科场新贵,正在求售之际,启怨豪门是最不智的事,李兄能为所爱而轻名利,是为情而侠者,较吾辈又深一层,可敬,可敬,兄弟当为浮一大白。”
他又乾了一大碗酒,放下酒碗笑道:“李兄!请恕兄弟探及**,尤其是追问到购货之资。实在交浅而言深了。”
李益道:“那没什么,君虞此生无他,唯幼禀庭训,力求处世无伪,事无不可与人言。”
黄衫客笑笑道:“但兄弟多问两句是有原因的。因为李兄在京城既不得意,何来此巨资,兄弟必须要问问清楚。”
李益笑道:“这也是出自兄台爱我之心,唯恐小弟困穷而思变,集聚不义之资而图利,小弟只有感激。”
黄衫客笑道:“对了!兄弟要问问清楚,就是为了这个,实不相瞒,小弟虽为路过,却是有意前来的,目的也在这两船货。”
霍小玉吓了一跳,李益却十分平静,笑笑道:“吾兄如有急需,尽管借将去,小弟目前并不急用。”
黄衫客笑道:“李兄说的是真话?”
李益含笑道:“本来就是真话,吾兄既然在岸上停留了一阵,当然也听见小弟与拙荆的谈话,这两船东西,我们也没有想一定能顺利运到长安,已经作了最坏的准备,与其落人别人的手里,倒不如给吾兄应急了。”
黄衫客道:“兄弟乃是受人所托,并不是将这两船货掠为己有,而是使它到不了长安。”
李益倒是一怔道:“这是为什么呢?”
黄衫客道:“出钱的是长安一些绸缎商,当吾兄在姑苏搜购。他们听到了消息,辗转打听得是一位豪客采集到长安馈赠豪门的。”
李益苦笑道:“当时只好如此饰词,因为居官而兼商,有干廷律,小弟总得为未来功名计。”
黄衫客笑道:“可是这样一来,长女的绸缎商都要受到损失了,所以他们集资三十万,托兄弟将船弄沉掉。”
李益道:“这就太不应该了,小弟与商争利,固属不该,但也是正当谋财之道。”
黄衫客道:“如为贷利,自然情有可原,如系馈赠豪门,则不仅垄断商利,而且也必将系不义之财,小弟受托沉船,倒不是想令货主造成损失,因为小弟尚惜羽毛,绝不作盗贼之行,只是使行期延误,在年前到不了长安,使那些绸缎商不失掉今岁的旺市而已。”
“他们为了这个居然肯付出三十万的代价?”
黄衫客道:“这价钱是小弟开的,小弟畅游两湖归来,得知今秋江水暴涨,泛滥成灾,刚好遇见了他们,就向他开口,讲他们乐捐赈灾,他们提出了这个条件,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他们可以把今年的丝缎价格提高一点,也就出来了。不过李兄这两船货到了长安,他们就会受到影响,几个出得起大钱的豪门收了馈赠就不会光顾了。”
李益沉思片刻,轻声一叹道:“人算不如天算,兄台既为灾民作义举,小弟亦自当乐成,船到江都,小弟就停留下来,畅游一下江都金陵等胜迹,在客地渡岁,年前绝不到长安就是了。”
黄衫客道:“这是什么话,兄弟虽然答应了,却并没订定,因为兄弟还要调查一下,如果他们所言非实,兄弟还不会接受的,既承坦然相告,兄弟自然更不会答应了。”
李益苦笑道:“兄台拒绝没有用,既然殷商已经知道了这船的去向。小弟就是赶到长安,也无法抛售了,除非压着过了年关,才能将就盘出,斯时新装俱就,春衣亦备了,小弟最多赚个途上化费,收回血本而已,何不乾脆做个好事,让灾民受惠呢?”
黄衫客想了一下道:“这不行,此举关系着李兄未来前途,小弟本来还打算略尽棉薄的,现在不但没帮上忙,反而要李兄受累,岂是朋友之道?”
霍小玉道:“先生,我们只是出来玩玩,能有收获固然好,否则也无所谓,能泽惠及灾民,我们更该尽力的。”
黄衫客忙道:“夫人具此仁怀,在下更该助成。”
李益笑道:“没有用的,那些缎商的眼睛都看在这两船货上,拿住了我的把柄。已无利可图了,为什么不藉比积些阴德呢,兄台就这么去回报他们吧!”
黄衫客想了一下才道:“二位请稍候一下,兄弟暂时告辞片刻,少时必有所报。”
说完他一长身,如同一溜轻烟似的拔高两三丈,轻飘飘地落在岸上,几个起落,眨眼间已不见踪影。霍小玉叹道:“如非亲见,我真不相信世间有此奇人,看来天宝乱时,盛传的空空,精精,红线等剑客,都是真有其人其事了!”
李益道:“宇宙之大,无奇不有,本朝初年一班开国元勋,多半出身草莽江湖,像这种身手并不罕见,只是近来少了而已。”
浣纱呶看嘴道:“眼睁睁到手的一大笔钱又飞了。”
霍小玉笑道:“我倒不觉得有什么损失,至少我们可以在外面玩上一段日子,而且又无形中做了件好事。”
李益笑笑道:“说得也是,何况黄衫客来得正是时候,我没想到那批缎商的耳目如此精明,假如糊里糊涂,把绸缎运到长安,再照我的计划吹嘘,钱是赚了,我这一辈子也完了,他们非买通两个御史参劾我不可。”
霍小玉道:“是啊,人还是安份点的好,命中该如何就如何,半点也强求不得的,我们不但逃过了一场灾难,还间接做了一件好事,算算也值得的。”
李益笑笑道:“再说这批绸缎由于姚舜之的斡旋,进价已廉于市价,到了长安,即使过了旺月,多少也有个薄利可图,不算白跑这一趟。”
霍小玉道:“十郎,你别忘了,还有答应他儿子的事,那可怎么交代呢?总不能置之不理吧!”
李益倒是一怔,盘算了一下道:“我倒没有把这一项支出算在里面,本来还有些十万盈余的,现在只有为他忙了。”
霍小玉道:“别的利害不去说了,既然答应人家,就不能失信于人,我看还得设法把他那笔运动费先筹出来。”
李益道:“目前有什么办法呢?”
霍小玉道:“十郎,乾脆在江都就把货卖了吧,宁可少赚一点,把姚舜之的问题给解决了,也免得担惊受怕……”
李益眉头一扬道:“小玉!你真是天才,居然想出这么一个绝妙的好主意,对极了,现在就设法脱手。”
霍小玉道:“江都距姑苏不过几百里,运河直航可达,在江都脱手,获利有限,那十万钱还是要贴老本的。”
李益笑道:“不必到江都,就在这儿卖了!”
霍小玉道:“十郎,你想疯了不成,这个地方有谁能买得起两船绸缎?”
李益笑道:“不但有,而且还可以卖个好价格,我相信黄衫客回来时,也许已经替我们洽妥好买主了。”
霍小玉道:“有谁会买呢?”
李益笑道:“天机不可泄露,黄衫客回来时,我要给他一个拍案叫绝,叫他看看我李十郎武的不行,文的还不会逊于他。”
霍小玉不禁皱眉道:“十郎,你似乎对任何人都不服输,人家是与我们诚意相交,你又赌个什么气呢?”
李益笑道:“我不是要赌气,而是为我们文人出口气,黄衫客是长安奇士,一身武功非凡,大有侠名,是个很可敬的侠士,只是有个毛病,专喜欢跟文人过不去。”
霍小玉道:“那是为什么呢?”
李益笑道:“那可不知道,有好几次一些名士雅聚,正在揖让升座之际,此公就如同天际神龙,突然地出现了,而且一**就坐上了首席。”
霍小玉道:“他那个人是不甘屈居人下的。”
李益道:“第一次时,人家不认识他,要赶他下来,他相应不理,有几个不自量力的人想动手拉他下来,那自然是蜻蜓撼石柱,别想动得他分毫,有人动手要打他,他只轻轻一抬手,就推倒了好几个。”
霍小玉笑道:“那不是鸡蛋碰石头吗?”
李益继续道:“大家见打既打不过他,好好一个集会,来了这样个不速之客,意兴箫索,只好一哄而散,但他还不让别人走,便把人一个个地抓了回来,捺了坐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