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青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节青岛
谢谢各位书友长期以来的支持和鼓励,书中难免有些错误和疏漏,很多朋友在书评中指了出来,书签不胜感激。
——————————————————————
元末明初,倭寇时常侵扰中国沿海地区,山东的登、莱二州屡遭其害。从洪武二年1369至洪武七年1374,倭寇先后六次袭掠胶州湾,烧杀抢掠,曾造成一时“舟楫不通”。针对这种外患,明朝初年在沿海地区设立卫、所,以加强沿海防御。洪武二十一年(1388)在即墨县东海边筑城设防建鳌山卫,下辖浮山所(全称:浮山备御千户所)、雄崖所。
在设立浮山等卫所的时候,朱元璋将征伐云南时驻留在云南的三十万大军调回来很大一部分,分拨于山东沿海卫所。浮山所也分到数千军户。这些军户虽大部分原籍并非云南,但长期驻守云南各地,妻室大部为云南土著之女,他们中有也相当一部分子女是在云南出生,随迁到浮山却仍然以云南为原籍,所以他们也把浮山卫周边称之为小云南,以示对云南故地的纪念。
有了浮山所等卫、所作为军事安全屏障,从永乐以后,部分内地居民也放心地迁移来到胶州湾东畔定居。和从云南迁徙过来的军户们一起,陆续建了上青岛村、下青岛村、会前、小泥洼、小湛山、大湛山、田家村、大尧、逍遥、张家庄(后改名为亢家庄)、丁家庄、辛家庄等聚居区。人们在农耕的同时,也把创业的眼光投向大海。
成化三年(1467),在青岛口北岸立建天妃宫(后改称天后宫),每年农历正月在这里祭拜,以求海上打渔商旅平安。万历六年(1578)即墨知县上书朝廷,提出开放海上运输,后获准在县境内开放了青岛口,青岛口海运贸易日趋活跃,通商闽、浙、苏、淮。而青岛口附近的几个村子附近也形成了一个颇为集中的集镇,各地的生意人都愿意来这里批发销售货物。
这浮山千户所原本以防御倭寇袭掠为主,根据卫所的设置原则,千户所由千户率领,辖10个百户所,共1120人,百户所由百户带领,辖2个总旗,共112人;总旗辖5个小旗,共50人;小旗10人。当时军民严格分籍,军户,属卫所的上级都督府管辖,不受地方行政官吏管束,身份和经济地位都与民户不同。但军户固定承担兵役,父死子继,世代为兵,并随军屯戍,住在指定卫所。若军户全家死绝或逃亡,由官府派员到原籍勾补亲族或贴户顶替。
随着近几十年未有战事,卫所军备已经非常懈怠,卫所军官从上到下都在虚报和克扣,大批屯田被将校侵占,军卒生活无着落而出现大批逃亡,卫所制逐渐崩溃,兵力和战力已经大不如前。鳌山卫浮山所也不例外,原有一千多的军户只剩下三百余户。
这其中水军更少,仅有装备四门弗朗机炮的海沧船两艘和装备两门弗朗机炮的苍山船四艘,以及若干小型辅助木船。水军共有六十余人,由一名百户统领,他们平时也是疏于训练,均以出海捕鱼为主。
前些日子,浮山所千户接到鳌山卫转来的兵部公文,将他调往其他地方另有任用,而浮山千户所由朝廷另派一名千户专门管辖。所内现有卫军可以选择留下等待整编,也可以提出分散到周边其他卫所安置,因为以后浮山所将主要发展水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以步兵为主。不仅如此,鳌山卫还根据兵部的要求,把大部分的军事物资都抽调一空,只留下了一个空荡荡的军营。由于水军不多,船只也老旧,所以没人打这些战船的主意。
在这些日子里,浮山所内有点官职和关系的人纷纷活动,能调走的就调走,一段时间下来,小旗以上的军官所剩无几,因为他们多多少少的也打听到,这心新来的千户乃是皇上钦点的,他们留在这里肯定不会像以前那么自由的任意虚报人数,中饱私囊,他们也这个混乱的时机把以前虚报瞒报的东西抹平。
卫军们倒是因为家就安在附近而不太愿意搬迁,离开卫所的并不多,他们想法很简单,跟着谁都是一样的混,反正自己是世袭的军户身份,朝廷不能不管他们的死活的。但一时间也是人心惶惶,纷纷打探新来的千户究竟是何方神圣,诺大的军营到处都乱糟糟的,一副破败的景象。

那水军百户罗大海虽也是世袭军户,但他们一家并无上头的关系,这次又听说要卫所要发展水军,觉得自己起码还能有点作用,所以就没有离开浮山卫,为了给即将到来的新官看看样子,他把自己手下没有离开的那五十几名水军拉出来狠狠的训练了一阵子,并安排他们日夜巡视防区,以免遇到新任千户来微服私访,所以今天那条巡逻小艇正好遇到了李柏华的战船。
当罗大海听到小艇上传来的消息说新任浮山千户、即墨知县李大人的坐船已经到达青岛口的时候,他正在督促手下的士兵们清扫军营。接报后马上整理队伍,带着他们一路小跑了码头列队迎接。
李柏华在宋志勇和庄志忠的护卫下沿着踏板走下了定远号,罗大海疾步跑上前去,一手按住腰间的刀柄,单膝跪下说道:“浮山备御千户所水军百户罗大海率水军五十名弟兄参见千户大人。”
当他大声报完之后,身后的那水军士兵们整齐的单膝跪了下来,齐声高喊:“参见千户大人。”这阵势其实是他们早已在前段时间演练过的,如今喊起来是得心应手,李柏华听了之后也是心情大悦,连忙招呼众人起身。
见礼完毕后,李柏华对那罗大海说道:“浮山所的水军兄弟们都很精神啊,这都是罗百户你的功劳吧,我在天津卫和威海卫都没有看到这么有精神的卫军了。”不等罗大海回话,紧接着说道:“本官今天晚上要住在这里,等会还请罗百户带我去所中拜见一下浮山所的千户大人。”李柏华并不知道在他离京之后,兵部已经把浮山所的军官和装备都抽调光了。
罗百户听他这么一说,知道这新来的千户对现在的情况还不了解,便解释说道:“大人有所不知,最近浮山所军官们大多以被上面调派到他处任职,军士们虽然大部保留,但也长久未经训练,目前由一位把总暂且统带,等待与大人交接。”
李柏华吃了一惊,这海防军事上这么重要的职责由于更换了一次主将就松弛到这种程度,万一要是海匪或者流民作乱,都没有人组织抵挡,这大明的军队真是糜烂之至了,于是一边详细询问罗大海这浮山所最近的情况,一边准备带着宋志勇前往军营亲自查看。另外他让庄志忠安排家眷登岸,稍后让当地水军带领他们一起去军营安顿。
李柏华来到浮山千户所,这里并不是他想象的那种简易的木栅栏围起来的军营,而是一个有着城墙、城堡的完整防御工事。自洪武年间至现在数百年的时间,历经多次修整,规模也算颇为庞大。
留守的把总此时也接到通报,已经把所有能集中起来的军士们集合在了校场之上,等看到李柏华等人来到校场之后,上前叩见之后,禀报了当前卫所中的情况,并请他检阅部队。
这卫所中辖军户仅剩下二百八十户,这二百八十名卫军中间有一半以上属于老弱病残。李柏华一个一个的从他们面前走过,表情严肃的盯着这些对自己有些恐惧的面孔。当他走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兵面前时,停了下来,伸手帮那老兵整理了一下破旧的军服,问道:“老人家您今年多大了?”
那老兵颤颤巍巍的回答到:“小的今年五十六!”
李柏华又问:“这么大年龄了,应该在家里享福了,为什么家里没有别人来替你参军?”
老兵低下头,沉默了一会,突然鼓起了勇气,扑通一下跪在了李柏华面前,向他悲声诉说着自己的遭遇:田地被原来的军官占居,发妻和幼子早年在一次海匪袭击中丧命,而自己又不能脱离军籍,家里也没有其他亲戚来顶替,因此年近花甲仍然在军中服役。
李柏华将他扶了起来,叹了口气,并没有说话,仍是一个一个的从军士面前走过,不时的帮他们整理整理衣服,拍拍他们的肩膀。他知道,像老兵这样的军户,在这个浮山卫,甚至大明天下的卫所中随便都能找出来许多。现在的他,已下定决心从即墨开始,建立一支纪律严明的无敌雄狮。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