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慧眼如炬,西楚女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灵素的想法,或许只有他一个人知晓。
他迈着矫健的步伐,穿梭在山间小路之上。
想着最近发生的那桩令天下震动的大事,吴灵素的心里不由的便多了几分轻快。
从前,他求的不过是个人间富贵。
至于升仙什么的,全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毕竟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自己有几斤几两,他还是清楚的。
双修法还没走出个名堂来,便被掌教真人耳提面命的换了修行方式。
如今他也修雷法,又得以蒙掌教真人传授一部浩渺无穷大方经,虽然不说进步神速。
但也早已非是昔日面子光鲜,里子窝囊的吴灵素。
如今的天下,大乱四起。
说起来,不过是因为掌教真人看不惯离阳皇帝的做事方法,所以,才在这烈火之上,洒了一把油。
已经过世的离阳先帝赵惇,还有那死都死的悄无声息的半寸舌元本溪,谋划了大半辈子的离阳天下,就这么分崩离析了。
恐怕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他们为离阳后继之君谋划的未来,不过在短短两年之内就彻底崩塌了。
说到底,还是人算不如天算。
人呐,不能太贪心。
不能和赵氏一样,什么都想要。
吴灵素眼看着赵氏皇朝在一步步走向灭亡,心里也给自己敲响了警钟。
做人不能太贪心。
如果他和离阳赵氏的皇帝一样,什么都想要,那他也势必会向这离阳赵氏的皇帝一样,死于非命。
吴灵素看的太清楚了。
越是走到高位,他越是清醒。
他不会忘记,当初他儿子吴士桢是怎么死的。
这倒不是他想给儿子吴士桢报仇。
说实在的,他就是想给吴士桢报仇,也得有那个实力啊。
吴灵素是个很现实的人,虽然,他就这么一个儿子,但和自己的命比起来,那还是算了吧。
儿子都没了好几年了。
而他现在也是愈发的春秋鼎盛。
过两年,等天下太平了。
他便和掌教申请一下子,寻个真道侣,再生一个不就得了。
何必自己给自己找没趣儿。
叶千秋听到了吴灵素的脚步声,也自然知道是吴灵素来了。
待他走的近了,叶千秋才回转过身来。
吴灵素也停下了脚步,朝着叶千秋躬身拱手道:“弟子拜见掌教。”
叶千秋微微颔首,道:“有事?”
吴灵素道:“掌教,北凉王徐凤年来了。”
“在宫里等着见您呢。”
叶千秋微微颔首,道:“知道了。”
“最近练功练的怎么样?”
吴灵素脸上堆满了笑意,道:“托掌教的福,还行。”
叶千秋看了一眼吴灵素,道:“你要是勤加修炼,活个百十来岁没什么问题。”
“但要是懈怠了,那就可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眼下,神霄派蒸蒸日上,需要你办的事情还是有不少的。”
“等再过几年,你就可以轻松一点了,到时候把手里的担子全交给荆丹,你就跟在我身边修行便是。”
吴灵素一听,一脸大喜过望的模样。
急忙朝着叶千秋躬身谢道:“多谢掌教垂怜。”
“弟子一定不负掌教期望。”
叶千秋摆了摆手,道:“行了,去忙你的。”
吴灵素脚下如同踩了棉花一样,高高兴兴的去了。
丝毫没有被夺权的忿恨。
说实话,神霄派这上上下下一大摊子事,他一个人早就忙不过来了。
虽然说在神霄派的弟子们面前,他几乎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在外人眼中,他这个神霄派的管事人,也自然是威风八面。
但在吴灵素看来,这一切都是无根之源。
他十分清楚现在神霄派的头牌是谁。
所以,吴灵素一直很希望有人能接替自己,掌管神霄派的日常事务。
去跟着掌教真人修炼,这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在天下第一人的身边修行,那无异于就是言传身教。
便是他吴灵素是头猪,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
更何况,他吴灵素也不是头猪。
吴灵素高高兴兴的走了,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光明的未来。
叶千秋看着吴灵素远去的背影,不知道是该感慨吴灵素活的现实,还是该感慨吴灵素这个人有眼光。
不过,无论如何,吴灵素都不再会是从前的吴灵素了。
……
神霄阁中。
叶千秋见到了徐凤年。
这年关刚过,徐凤年就跑到青城山来,叶千秋倒是有些没想到。
叶千秋便笑着问道:“你一个北凉王,不好好在北凉守着,怎么尽是成天的瞎胡跑。”
徐凤年闻言,便直接说道:“这不是过年了嘛,我来看看红薯和小地瓜。”
叶千秋道:“你要是真想她娘俩,就把她娘俩带回清凉山去。”
徐凤年嘿嘿一笑,道:“那不行,小地瓜可是您的徒弟,应该从小就受您这个师父的熏陶。”
“我这个便宜爹,在北凉也是忙的抽不开身,不如把她娘俩留在青城山。”
“反正,在青城山是最安全的。”
叶千秋负手笑道:“你啊你啊,真是小算盘打的飞起。”
“说吧,上山来到底有什么事。”
徐凤年抬起大拇指,道:“您还是慧眼如炬。”
“实话实说,我这次来,的确是有那么一点小事,想请叶真人帮个忙。”
叶千秋道:“说。”
于是,徐凤年开始大吐苦水。
原来,北莽被北凉击退之后,北凉上下就开始为他的个人问题操上了心。
堂堂北凉王不能没有老婆啊。
这北凉王妃可是得立下了。
“年三十儿那天晚上,我二姐带着上上下下的人到我那儿去逼宫了。”
“让我赶紧的立个王妃。”
“可这事儿,他急不来啊。”
“合着,我总不能按着他们的意思娶个那谁谁谁吧。”
徐凤年在一旁大吐苦水。
这时,李淳罡从外边儿走了进来,一边走,一边说道:“行了吧,得了便宜还卖乖。”
“你这是人家把媳妇儿都给你送上门了,你还不要。”
“再说了,那小红薯不是你女人嘛?”
“人家娃儿都给你生了,你要不就把小红薯带回去往那儿一立不就成了?”
徐凤年闻言,道:“那哪儿成啊。”
“红薯她不合适……”
李淳罡吹胡子瞪眼道:“不合适?”
“我看是你小子一肚子坏水,还想着祸害小泥人!”
徐凤年上前,拍拍李淳罡的后背,道:“哪儿能啊,你看我这样子,是那种没良心的人吗?”
李淳罡道:“是。”
徐凤年一脸无奈,继续说道:“您也知道,我和小泥人那可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这么多年,我心里早就认准她是我徐凤年的媳妇儿了。”
“这要不是曹官子横插一杠,我说什么也不能让小泥人离开我身边啊。”
李淳罡又吹胡子瞪眼,道:“怎么着?”
“你这是怨老夫当初没给你拦住曹长卿?”
徐凤年急忙赔笑道:“哪儿能啊,我不是那意思。”
“我这不是要表达一下,我和小泥人自小培养起来的深厚的感情吗?”
李淳罡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说道:“我告诉你小子。”
“现在的小泥人可不是从前的小泥人了。”
“你小子要是敢欺负她,她能一剑把你戳个透心凉。”
徐凤年嘿嘿一笑,道:“对对对,我知道,我知道。”
李淳罡道:“你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徐凤年这才又说回了正题上。
“我接到了西楚那边的传信。”
“说西楚的那帮子大臣,就是以孙希济为首的那帮臣子,也在请小泥人立后。”

“还给小泥人挑好了人。”
“这怎么能行呢?”
“这怎么能行呢!”
“这事儿绝对不行。”
李淳罡一挑眉,道:“怎么个不行?”
徐凤年道:“当然不行了,小泥人和我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这不是拆了一副好姻缘吗?”
李淳罡道:“所以呢?”
徐凤年道:“所以,我这趟上山来,就是想请叶真人随我去一趟西楚京师。”
“给我撑个腰,定个调,提个亲。”
李淳罡看向一言不发的叶千秋。
叶千秋微微颔首,道:“这事儿,能办。”
徐凤年一听,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真的?”
“叶真人,您答应了?”
叶千秋看了一眼徐凤年,道:“不过,你得有个心理准备。”
“一旦,你和小泥人结合。”
“那将来,无论北凉铁骑还剩下多少人,你都不能再做这个北凉王了。”
徐凤年微微一怔,随即便道:“如果不是为了守住徐骁的基业,不是为了中原百姓不遭受北莽侵袭。”
“鬼才愿意做这什么狗屁北凉王。”
叶千秋微微颔首,道:“你有这个心便是好的。”
“北莽南下,势在必行。”
“天上仙人,不会坐视人间一统。”
“中原是不是北凉的中原,是中原人的中原。”
“中原战事一旦平稳,会有源源不断的兵员送入北凉。”
“你这北凉王或许还能意气风发一回。”
徐凤年道:“真是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
叶千秋起身,道:“行了,事不宜迟,我们可以动身了。”
李淳罡道:“我也去。”
徐凤年哈哈一笑,道:“好,都去,都去。”
……
楚国,京师。
对于楚国的文武百官而言,大喜大悲来的太快。
原本在离阳祥符二年的初秋,大楚庙堂上的文武百官都恨不得分封天下了,可是短短三个月后,就弥漫着一股哀鸿遍野的氛围,如果不是老太师孙希济始终不悲不喜,曹长卿也依旧未曾没有从谢西陲手中接过兵权的迹象,恐怕朝堂上早已乱成一锅粥了。
但情况又在这个时候急速好转。
先是离阳皇帝赵篆被人杀死在了太安城中,然后又是离阳辽王和唐王为了争夺皇位内讧。
再然后便是,三大藩王同时竖起了清君侧的大旗,西蜀的那位陈芝豹更是带兵直接奔着太安城去了。
而本来刚刚在广陵道站稳脚跟的离阳名将卢升象也被离阳新帝急召回了太安城,护卫圣驾去了。
于是,便有了曹长卿亲自率军,大破离阳水师。
半月之间,一路攻城拔寨,朝着北方逼近。
楚国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在短短的不到半年时间之内,经历了大起大落。
如今,眼看着大楚兵锋一路向北,已经快要逼近太安城。
楚国朝堂上的这些文武百官们,也坐不住了。
值此大胜之际,女帝姜姒也该立后,以正国本了。
不过对于坐龙椅穿龙袍的女帝姜姒来说,是看着一群红光满面的臣子,还是一帮愁眉不展的官员,没什么差别。
甚至她还有几分不为人知的讥讽,早先大楚在广陵江上以弱胜强,打得藩王赵毅的广陵水师全军覆没,之后更是成功偷袭南疆大军的粮草重地。
当时叫嚣得最厉害的一种议论,就是类似“国不可无君,君不可无后”的正统腔调。
大楚皇帝陛下,虽说是女子,但也需要“皇后”才符合礼制。
也就是前些日子,楚国陷入危机关头,大楚战线全面收缩,从捷报频频转入被动守势,庙堂上那种好似攻入太安城近在咫尺的狂热,被浇了一大盆冷水,大多数公卿贵胄们一下子变得如同霜打的茄子,这种议论声才渐渐消失。
但现在,随着楚国兵锋一路向北。
眼看着就要直捣太安城了。
这种议论声又起来了。
而且连后位的人选也给她定好了。
与谢西陲并称大楚双璧的宋茂林,这位和新凉王一起被誉为“北徐南宋”的宋阀嫡长孙,呼声最高。
也许是宋茂林实在太过出彩,以至于连老太师孙希济都暗示过远离朝堂的曹长卿,不妨答应这门婚事,不但有利于大楚姜氏社稷的稳固,而且年轻陛下也算不得如何“低就”。
就在姜姒被这些朝臣们搞的是头疼不已的时候。
本来应该在前线带兵的大楚统帅曹长卿突然回到了神凰城。
今日退朝后,没来得及参加早朝的曹长卿前往皇宫复命,换上一身崭新朝服,在司礼监太监的领路下穿廊过道,在御书房外安静等人通禀陛下等待觐见,事事遵循君臣之礼。
司礼监老宦官忐忑不安,要是以往,早已得知曹长卿入京的皇帝陛下,别说是在御书房接见,应该在京城外相迎才对。
这意味着陛下与以往敬重如自家长辈的尚书令大人之间,极有可能有了心结。
这可绝非国之幸事啊。
面无表情的曹长卿等在阶下,心中苦笑,他当然清楚为何陛下要把自己晾在外头,生气了,而且很生气,因为老太师当时力荐宋茂林,自己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拒绝,她如何能不怄气?
没拿那柄大凉龙雀剑削他曹长卿,就算很给自己这位棋待诏叔叔面子了。
曹长卿在那名忧心忡忡的年迈宦官弯腰掩门后,没有出声,站在原地,大楚皇宫的御书房极为宽敞。
虽然许摆设房内的多珍贵重器都给广陵王赵毅贪墨了去,但是大楚底蕴何其深厚,复国初期,御书房的皇家气派,就已经不输当年。
曹长卿抬头望去,只见那名年轻女子身穿正黄龙袍,低头提笔在贡品宣纸上练字,没有用那支寓意国祚绵延的御笔“千年青”。
曹长卿稍稍挪开视线,看到了那只篆刻有“金瓯永固”四字的金漆杯,按照礼制,每年正月初一,大楚皇帝都会在此明窗开笔,用那杆“千年青”在盛满屠苏酒的杯中蘸满,写下“天下太平”“国寿长春”的吉祥语,赠给文武大臣。
在这之前,她曾经对他流露出一些为难忐忑,说她的字写得不漂亮,悄悄提议要不然就请棋待诏叔叔代笔吧。
曹长卿当然没点头,只是安慰她写归写,少写几幅便是,到时候只送给知根知底的孙老太师寥寥几人,不丢脸的。
她这才勉为其难应承下来,但仍然有些遮掩不住的闷闷不乐,曹长卿听说登基之后,为了那个新年春节那一天的提笔,今年秋冬她没少练字,反正肯定比练剑要勤快百倍。
据说已经写满了一小篓筐的纸笺,也不丢弃,就那么日积月累着,宫女太监都不许动。
曹长卿看着宽大桌案后,看着那抹略显纤细瘦弱的亮眼金黄,眼神恍惚,似乎记起了很多年前的一幅模糊场景。
曹长卿突然有些心酸,更有些愧疚。
如今已经无人称呼姜泥的大楚女帝,赌气地不看曹长卿,气乎乎说道:“我还在生气,最起码还要写三十个字才能消气,棋待诏叔叔你等着吧。”
曹长卿苦笑不得,堂堂女帝又开始耍小孩子脾气了。
不过,她在他眼里,终究还就是个小孩子啊。
如果可以,他还真不希望小泥人的肩上担这么重的担子。
还好,大楚得天道庇佑,人间少了一个黄三甲,多了一个叶千秋。
有天下第一人的威慑与相助,大楚想败都难了。
接下来,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胜,如何更轻松的胜。
不过,在这之前,他还是要把小泥人的终身大事给定下。
想到这里,曹长卿往外面看了看,他们也快到了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