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崔家的“益兴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董微全并不知道现在世子林枫在想什么,更不知道世子问这些要干些什么,但他仍旧要继续他的对崔家的介绍。
“崔家现在虽然现在的主营已经不在瓷器上面,但这诸国各大窑口销往海外的瓷器,有八成还是要这崔家经手的。现在崔家最主要的生意就是钱庄,三百多年来,这崔家的‘益兴隆’,不仅遍及唐人诸国,就是边外诸国也大都设有商号,而‘益兴隆’的银票‘兴隆’票更是再各国通用。我们大齐和靖地也不例外。”
跨国银行。这是林枫的第一印象,虽然他也知道这崔家是开钱庄的。但以他对古代钱庄的了解,不过是些票号而矣,后世里的山西的票业,他还是多少知道一点的。
但崔家的这开的是什么啊!通存通兑。在大一统的后世,也是没有一家票号真正做到过,而在这个分裂的局面下,他们崔家做到了。而他们的银票还能诸国通用,这让他想起了国际货币。
他娘娘的,这崔家的人出了什么样的能人,在这六百年的乱世里,竟然能够做出了一件天大买卖来,这可不是富可抵国那么简单。先不要说三百多年,就是一百多年,就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财富,他可知道后世里那些山西的老财主,随便一个家里的银库,都能搬出百八十万两银子,那家有个上千万两的也不是奇事,他这崔家会有多少呢?
想到这里不由的心里一笑,而他的嘴角也微微的一翘,这个细微的表情的变化,董微全虽然发现,但一直在一边静静听着的马文观却看到了眼里,不由的心里也一荡。
林枫作的那个梦他是知道的,那崔无崖就是兴越崔家的人,这两天他也替世子搞清楚了,他隐隐的知道了世子问这兴越崔家的事的原因了。
“看来这兴越崔家还真是不一般,这天下之财,尽在崔家,还是有些道理的。但我有一件事我有些不太明白,他崔家是兴越国的商家,为何诸国都能容得下他的‘益兴隆’在本国发展呢,他崔家的钱庄是足以影响诸国的民生的,怎么都会容得下他呢?”
这还真是林枫心中的疑惑,这不是文明高度发展的后世,诸国之中都还有个皇帝,他一外来的金融机构,实实在在的影响着这个国家经济结构,但他们崔家又是怎样和这些皇家们达成了一种默契呢。这里面肯定涉及到利益关系。
“崔家的‘益兴隆’和各国都有一个定议,就是每一个分号,都要每年向诸国交纳定银,这也是诸国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这是他崔家能行遍天下的根本。”
林枫点了点头,对于一个当权者来说,这件事既然自己作不了,又有钱收,让他们崔家来做又如何呢。
但最初的时候,不想也可以知道,一定不是现在这种局面,肯定也有不合作的。这其间他们崔家人肯定是做了很大的努力,可能经过了几代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那他崔家在我们靖地的庄号有多少呢?每年又能给我们府库多少定数的呢?”
林枫心里想的是,要是真要是靖王在那中州出了事,只要与那“飞血一刀”崔无崖有关,不管他崔家是什么样子,他也不管那崔家背后到底有多少能量,他要狠狠的黑上这兴越崔家一把。
而最后能做到个什么地步,这取决于他对崔家的了解多少,而手里最后起决定作用的是,在他可控的范围之内,能掌握住多少酬码,而这些酬码就是崔家在靖地的生意,他要知道这够不够多。
“这崔家的‘益兴隆’在我们靖地的各郡县都有分号,因为在东靖国的时候,崔家‘益兴隆’就遍及我们靖地各地了。而东靖被靖王所灭,经历的时间很短,崔家的生意在靖地的生意,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所以我们风城‘益兴隆’的总号并比中州的总号差不到那里去,他们崔家在我们靖地的生意,在长江以北算是数一数二了。”
但说到那定数的时候,董微全顿了顿还是说了出来:“算起来是应该八十多万两,但崔家一直都是给个整数一百万两。”
林枫没有想到这崔家还是这样大方,想这靖地这一年之中的银钱往来,能有多少,两千万的人口,往高里估算也就两三万两,而这银子,制钱,还有银票并行的时代,他们的“益兴隆”一年过手的又会有多少呢,竟然会给出一百万两,也许大头真的都给了这诸国了。想到这里就问了句。

“董长史,刚才我好像听你说那兴隆票,在这诸国都可以通用,那我们靖地平日里老百姓是用现银多呢,还是这兴隆票的多呢?”
“这,”那董微全一下子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好,想一下他一个堂堂的王府长史,平日里肯定是用银票的多。但平民百姓好像并不怎么用银票,但又不怎么肯定,让他来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难为他了。
林枫见董微全为难,摇了摇头。本是没有目地的看了一眼,一直在旁边听着的马文观,那马文观却以为世子是在问他,就接口说。
“世子,这兴隆票只有十两,五十两,和一百两的,我们靖地的平民百姓,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十几两银子,百姓平日生活多还是用制钱和碎银的。那银票多是买卖生意之间,银子交割不方便的代用品。平民百姓用的不多。”
“那他‘益兴隆’一年会有多少流水,能给我靖地一百万两银子,那他们又能赚多少呢?”
这话本是林枫本来是自言自语,并没有指望他们两个人能答出来,这毕竟涉及到了人家崔家的机密,想他们也不会知道,但没有想到那马文远却接口说。
“世子,虽说不知道确切的数目,但在青城的时侯,文观和那青城的崔家掌柜有些交情,文观曾经问起过此事,除了交数之后青城一郡一年也还能赚两三万两。”
虽说这话没有多少可信性,但这样看在靖地他们崔家,一年也能赚三四十万两,这和林枫想到的也差不太多。他本就没有想在这个问题上得到答案,所以也没有再问这个问题。
“那他崔家这钱庄的生意,也做了有三百年了,这么多年里,诸国之间兴亡交替,那崔家有没有失信用的先例呢?”
“这从来没有听说过,只要是兴隆票,在任何一家‘益兴隆’都可兑现成现银,就是因为战乱,他崔家的生意从一地一时撤出,因为在异地还是能够兑现,他们的兴隆票倒比制钱还要稳定。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兴隆票的兑换上,有什么纠份出现过,也真因如此才能诸国流通。”
听了这话之后,林枫心里多少有了一个大概,那就是这“益兴隆”最起码在州郡一级的分号,都有相当规模的银库,这样算起来,他手里的酬码几百万两是应该有的,但他又突然想起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马上问了董微全一句。
“董长史,这隆兴票使用这么普遍,我们府库里的存银不会也只有银票,没有现银吧!”林枫这话说的很清松,语气里多有调侃。
“世子说笑了,这怎么会呢!我们王府的番库里存的都是现银和制钱,这方面我们有规距,各郡番库的银票不能超过一万两,而我们王府番库不能超过五万两。”
听了这话林枫很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这些诸王们,也不是很信任这看似信用很好的崔家。不过也是啊,还是真金白银放在手里,才会让人心里觉的更踏实。
而崔家那些银票信用再好,在这个本来就没有什么秩序的时代,又会得到多少的制约保障,就可想而知了。在林枫看来,这崔家能够生存这么久,还真是一个奇迹,这也就是生于乱世,得益于乱世。这要是大一统的王朝,他崔家还能做这么久吗!他们这掌握的是国家机器,那个当权者会容忍,他一个商贾世家,随使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
林枫这一个后世人,看着兴越崔家这个看上去的庞然大物,更像是一顿大餐,不管去吃掉他有多么的难,也要一口一口的把他吃掉。
做一些事情,不管是后世的养小弟,还是这个时代的养军队,都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手里要有实力,这个实力就是钱,也就是银子。而这些正是这个崔家有的,而林枫要做的就是,要让崔家心甘情愿的把银子掏给他,最好还要说声谢谢。
黑他们崔家一把,总要使些手段的,而这些对于林枫好像都不用去想,他从后世带来的那点手段,一时半会还够用一阵的。
ps:老九厚颜求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