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身高之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月中旬,各地壮士陆续抵达京城开封,赵匡胤于城北大校场选拔勇士补充殿前司诸军。数万壮丁被赵匡胤按身高分成五尺八寸以上、五尺七寸以上、五尺六寸以上、五尺五寸以上、五尺三寸以上和五尺三寸以下共六等,五尺三寸以下直接刷掉,五尺五尺六寸以上可参加殿前司筛选,剩下的可去侍卫司应募。然后各组进行比试,出众者为上军,优给钱粮。
上万人兴致高昂地来开封,如今垂头丧气地站在校场后面准备离开,连个比试的机会都没有。郎兵心中有些不忍,他让人挽留那些人暂时不要离开,上前对赵匡胤道:“太尉,既然你打算要身高五尺三寸以上的人,为何不提前通知他们,让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又空手而回呢?”
赵匡胤道:“陛下召集天下壮士之前还没任命我负责选拨士兵,我又怎么能提前通知他们呢?”
身高自古以来就是入伍的一个标准,这个郎兵也不反对,但是以五尺三寸为标准,有点过了,即使平均身高大大超过古代的现代,入伍身高也不过要求五尺二寸多点。以身高衡量士兵自古都有,最有名的当属宋朝,郎兵曾经了解过,宋朝的军饷就是以身高为主要标准发放的,五尺八寸和五尺五寸军饷相差一倍多,这让郎兵觉得有点可笑,一个士兵作战能力的大小和他的身高有什么关系?
郎兵劝道:“太尉,依属下看五尺二寸足矣。也不必分为几等,就让他们同台竞技好了。”
“那怎么行?”赵匡胤不悦地道,“禁军关系到皇家的威仪和颜面,尤其是殿前诸班直,是陛下的宿卫,入选者身高岂可太矮?那不是让人笑我大周无人吗?此事就不必再说了。至于让他们同台竞技,根本就没有必要,因为他们属于不同的班直。”
这就是宋朝以身高选士兵的开始吗?郎兵很清楚,身高未必力气大,更未必作战能力强,宋朝士兵作战能力不强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再想想民国时期的两广兵,战斗力之强让日本人都心怀畏惧。蒙人人身材矮小,不是照样横扫牛高马大的欧洲人吗?这么一想,郎兵更觉得不妥,再次劝谏道:“太尉,选仪仗挑选一些身高的就可以了。其余的士兵是用来打仗的,士兵战斗力的强弱与身高有什么关系,不用按身高分的这么细吧?依属下看,五尺二寸足矣。”
“真无关系吗?”赵匡胤冷笑一声道,“你看看下面的比试就知道,身高才力气大,在打仗中才有优势。”
郎兵刚才在寻思怎么找个理由阻止这个荒唐的标准,没有注意下面的比试,这一看顿时目瞪口呆,原来赵匡胤安排的所谓比试,并不是士兵间的比武,而是入选者来拉弓,以拉开弓的重量为标准判断士兵的优劣。这么一来,身高力大的人自然占了优势。赵匡胤制定的标准是能拉开一石五斗弓的人可入选上禁军,最低标准是一石两斗。
赵匡胤见郎兵目瞪口呆的样子,似乎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了,拍拍郎兵的肩膀道:“怎么样,郎将军,我说的不错吧?等选好了诸班直士兵,我让你先从身高五尺六寸的士兵中优先选择,再给你一部分五尺七寸的人,如何?”
在赵匡胤身后一直冷眼旁观的王审琦一听顿时急了,他急忙道:“那我呢,大哥?”
旁边的石守信轻轻地拉了他一把,赵匡胤瞪了他一眼,没说话,笑吟吟地看着郎兵。
郎兵抬头看了一脸悻悻的王审琦,心里暗忖:赵匡胤不让他兄弟王审琦先选,而让我先选,是拉拢我么?
不过,他却不领情,在他设想中他的部下全部都是骑兵,身高不重要,力气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他淡淡地道:“多谢太尉爱护,属下看没这个必要,太尉只要让我从五尺二寸以上的人中选一千多人,末将就感激不尽了。”
王审琦指着郎兵怒道:“你这是何意?太尉已经说了,五尺三寸以下殿前司不收,你却让五尺二寸的人都留下,难道想违抗太尉的命令吗?”
石守信没说话,却微眯着眼睛逼视郎兵。赵匡胤则面无表情地看着他,郎兵心里一横道:“末将不敢违抗太尉的命令。末将是大周的将领,食大周的俸禄,自应为大周的强盛殚精竭虑。末将只是尽末将的责任,把心中的疑惑和自认为好的建议说出来,供太尉和诸位将军参考。”
“哦,原来只有郎将军是为大周着想,太尉和众位将军都不为大周着想了?”王审琦阴阴地看着郎兵,语声如冰。
郎兵急忙道:“末将不是这个意思.......”
此时原本打算离开的上万名落选士兵等了半天不见动静,开始聒噪起来,赵匡胤的脸忍不住阴沉了下来,冷冷地看着郎兵道:“郎将军你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让他们留下,该当何罪?”
“太尉.......”郎兵分辩道,“末将并没有让他们留下来,只是让他们再稍作停留,希望太尉可以给他们一次机会,能来到这里的都是精壮的汉子,我相信里面不乏好手。”
赵匡胤冷冷地道:“不必了,此事我已经考虑的很清楚了,我大周有的是人,为什么还要瘸子里选将军?郎将军还是去和他们说清楚,让他们快点离开吧。万一他们闹起事来,本将军面上固然不好看,郎将军更是难辞其咎吧?”
“太尉........”郎兵作最后的努力道,“希望太尉能够给他们一个公平的机会,如果太尉不能答允,那么希望太尉容我在这些人中挑选一些人,也不枉他们千里迢迢来一场啊。”
上万名落选的汉子也发现了台上的蹊跷,更加聒噪起来,有些人愤愤不平地骂了起来,形势开始混乱了起来。
忽然南门响起一阵马蹄声,一个大嗓门尖着声音,拖着长音大喊道:“皇上驾到........”
赵匡胤脸色愠怒地看了郎兵一眼,急忙整顿衣甲,走下高台迎接柴荣。郎兵等人也跟着走了下去,柴荣骑着快马只带了数个侍卫已经到了台前,赵匡胤等急忙跪下道:“臣等恭迎陛下!”
柴荣面无表情地道:“都起来吧。朕听说这里出了点状况,就过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赵匡胤吞吞吐吐的没有说出来,却悄悄地向石守信使了个眼色。石守信会意道:“陛下,是这样的。本来赵将军已经按照标准淘汰了一部分人,郎都指挥使却让这部分人留下,说要从中选一部分人补充进他的第二军,就让这些人留了下来。这些人本来应该已经离开了的,郎将军这么一留,他们以为还有机会,就闹腾了起来。”
“胡闹!”柴荣喝了一声道,“既然已经是淘汰的,郎兵你怎么还要选他们作部属,难道你的部下不是我大周军队,不是殿前司下属吗?哼!”
郎兵听柴荣语气严厉,急忙跪下分辩道:“陛下误会了。这些人之所以被淘汰不是因为武艺不足,而是因为身高不足,赵将军没有给他们任何比试的机会就直淘汰掉他们了。当初陛下发布命令的时候明确写到只要身高超过五尺二寸就可以来应募军士,如今这些人来了,陛下却没有给他们一个公平的机会就让他们离开,臣以为陛下有失公允,故而希望可以给他们一次机会。”

柴荣从众将脸上扫过道:“是这样吗?”
赵匡胤道:“陛下,我大周人才济济,臣已经从众多应募者中选出了身高体大的优良士兵。禁军是朝廷的脸面,臣以为不应该选那些身材矮小之人,以免让人耻笑我大周无人。”
柴荣淡淡地道:“既然已经选好了,那还有什么可争的。”
郎兵道:“敢问陛下,您要士兵是用来看的,还是用来打仗的?”
柴荣道:“自然是用来打仗的,仪仗哪用得了这么多人。”
“既然如此,陛下就应该给他们一次机会,臣认为一个士兵战斗力的强弱和他的身高关系不大,过了五尺二寸就足够了。臣的部下都是骑兵,身高太高体重太大,反而不利于提高机动性。”
王审琦讥讽道:“难道郎将军认为矮子能打过巨人吗?”
郎兵道:“古人不是说过吗,事实胜于雄辩。民间也有句俗语叫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依臣的意见我们不妨做个比试,结果一试便知。”
柴荣点点头道:“我看此法可行,这样吧,郎兵和王审琦各选出一人出来比试一番,让朕看看。”
郎兵道:“陛下,单个人比武有什么意思?难道在战场上还会用单挑确定胜负吗?臣认为演练应该以模仿实际战争为主,那才有意义,才能看出一支军队实际的战斗力。”
“什么叫模仿实际?”柴荣好奇地道。
郎兵答道:“就是尽量模仿战场的真实情况,让两支军队展开对战。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还可以让从来没上过战场的新兵变成老兵。陛下是打过大仗的人,应该比臣要清楚,新兵与老兵的区别。”
柴荣点点头,在战场上新兵的伤亡往往数倍与老兵,而战果却大大不如后者。
王审琦冷笑道:“和战场一样,嘿嘿,你这不是让大周军自相残杀吗?”
“那怎么会。”郎兵失笑道,“当然会有所不同,比如演练用的弓箭要去掉箭头,刀可以用木刀,或者把铁刀裹上布之类的方法,尽量接近战场情况而又尽力避免实际的伤亡。”
赵匡胤沉思着道:“郎将军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战场形势复杂,即使用上了郎将军说的办法,也难以保证没有一个士兵伤亡。”
郎兵道:“伤亡是再所难免的,关键是看值不值得,哪次大战不是血流成河?如果现在以伤一人的代价换取战场上十人的生还,臣认为是值得尝试的。”
伤一人而救十人?柴荣砰然心动地道:“真的可以么?”
郎兵听柴荣松了口,急忙跪下道:“臣愿立军令状,要是经过臣训练演练而陛下见不到效果,臣愿意受陛下的任何处罚。”
柴荣看着郎兵自信的眼睛,又扫了一眼因为皇帝御驾亲临而安静下来的落选汉子,犹豫了一下道:“今天这选兵一事,你到底想如何解决?”
郎兵道:“臣以为演练和选兵是二而一的问题,臣恳求陛下让臣自己选兵,等臣训练完毕,陛下可任选一支禁军和臣下交战,如果臣不能让陛下满意,愿受任何责罚。”
“好!”柴荣见郎兵立了军令状,沉声道:“那朕就给你一次机会,朕决定十月末再次检阅禁军,到时候看结果,如何?”
“啊,十月末.......”郎兵开始犹豫了,三个月对于训练骑兵来说,时间实在太短了些了。
王审琦冷笑道:“怎么,不敢了,刚才郎将军说的难道都是吹牛吗?”
“谁说我不敢了!”郎兵抬起头来,坚定地道:“陛下,臣愿意接受!但是臣有个条件,臣要的武器,陛下要按臣的要求打造。”
柴荣盯着郎兵道:“朕答应了,你起来吧。”
关于郎兵要训练一支与众不同的骑兵之事,柴荣考虑好久了,还特意找了执掌兵事的枢密使魏仁浦商议过,魏仁浦对此很支持,并劝柴荣给郎兵一次机会,要是成功了,那大周可以仿照郎兵的训练方式练兵,让周军战斗力大大提高;即使不成,也就是郎兵那一个军,损失不大。在高平之战中,力挽狂澜的就是赵匡胤和张永德率领的两支骑兵,这两支骑兵加起来不过四千人,却左右了战场的局势,让柴荣大为震撼,加上又得到了契丹人良马一万八千匹,他也有意组建一支骑兵,因此,此刻才破例答应了郎兵。
王审琦跪倒道:“陛下,臣请求与郎兵将军一战。”
王审琦是员悍将,高平之战柴荣就见识了他的勇武。柴荣斜睇了郎兵一眼,笑道:“王将军有次美意,不知郎兵你可敢接受?”
郎兵毫不犹豫地道:“臣说过愿意接受陛下挑选的任何一支禁军的挑战。”
“好,那朕就选王将军的铁骑左厢第一军了。”柴荣挥挥手道,“你们可以下去选兵了。”
“谢陛下。”郎兵和王审琦同声道,两人站起来互视一眼,然后大步向相反的方向走去。
郎兵废话也没多说,直接让李勇、王大山、黄六等开始选兵。选兵的标准在郎兵平时的训练中已经体现出来,并制定了标准。首先是有无疾病和视力、嗅觉等是否正常;然后是力气,郎兵要求士兵要能拉开一石三斗的弓,这个要求比较高,不过来的人多,又全是精壮,郎兵并不担心招不齐人;再然后就是士兵的身体柔韧性、协调性等,会骑马的优先。
这些人来的时候就没指望入选殿前司,以他们的身高能入选侍卫司就心满意足了,没想到他们在被回绝的失望之后居然有机会入殿前司,这让他们欣喜若狂,热情高涨,因此郎兵很快就招满了一千二百人。没选上的人虽然有些失望,但心里还是感激郎兵,因为郎兵给了他们希望和机会,更给了他们尊重,虽然这些朴实的汉子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他们却用行动表达了——落选的人井然有序地退出了大校场,去侍卫司校场应募。
郎兵回到高台上的时候,柴荣正和赵匡胤聊的开心,左右除了柴荣的侍卫,还有七个郎兵没见过的精壮汉子。柴荣见到郎兵走了上来,笑道:“选完了?来,朕给你介绍一下,这几位壮士都是赵匡胤给朕选拔出来的优秀将领,个个都是壮士啊。这位是邓州教练使罗彦环,这位是西上阁门副使潘美,这位是龙捷散都头米信,这位是龙捷右第九军都虞候王彦升.........”
几个人上前向郎兵行礼,郎兵一一回礼,有些人他在高平之战中见过,如潘美、王彦升,也有不少没见过的,不知道怎么一会儿功夫赵匡胤向柴荣推荐了这么多人。
柴荣笑道:“有这么多壮士为我大周效力,朕很高兴,赵匡胤功不可没啊。行了,有赵匡胤在这里,朕放心呐。朕还有事务要处理,先回宫了。”
“臣等恭送陛下!”
赵匡胤送走了柴荣,带着石守信、王审琦等人自顾自回了大帐,郎兵知道自己得罪了他们,不想自讨没趣,带着选出来的兵回了自己的营房。
PS:
本来早上7.40想发的,不知道起点出了啥问题,进不了作者专区。时间又到了,我值得去“上班”了,刚刚回来,现在补上,有票的兄弟投下吧,新书离不开各位支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