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头版头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找到几本好书1851远东风云,天下道门,超级玩家二,这本书不用我说,还有一本诸夏,太老套了,我最少看过四本发现过程与他一样的,他写的还不行,可是为什么这样的还会上榜,没一点造意.)
虽然清军无力发动太规模的作战,但并不是不会进行小规模的作战,对于失守的绵竹县和安县,清军是无法容忍的,必须收回才能保证,绵阳侧后的安全,这也是为了下半年对北方作战的准备。
赵尔丰调动了湖北新军一个协加上巡防营四个营的兵力,湖北新军自不用说都是新式陆军,那四个营的巡防营也都换装,面对民军的枪械增多,清军的旧式军队正在一步步淘汰。这时历史的必然,现在各地民军们自己也开始造枪弹,特别是川北的散弹枪,他们都已经学了过去,只是他们没有那么好的工艺,为了安全,只好造的更粗更重。
清军选择从南面和东面分两路进击绵竹,东路有包抄民军后路的意思。对于是否长期防守这里,朱天宝和川北州早就有定论,以现在的兵力绵竹县是必须放弃的,从人力上来说,不仅川北州还是民军都不能跟清军相比,许多起义军与清军作战失败都是因为战争使人力不续,没有人就没有粮食,没有人就没有当兵的,没有人也自然没有物资,如果清军打不过你,也会把你拖死。
朱天宝早把搜刮来的粮食向后方运,此时留在绵竹县的只是孟子锋营为主,不足八百的力量,他的目地也不是死守这里,只是叫清军不要轻易的得到,一路上再牵着清军向北,伺机再消灭清军一部,使清军无力进攻安县而已。
现在南线无大事,一向相对安静的西线,却不早不晚的出了事,川北州西边就羌藏混汉混居地,受西藏叛乱影响也有不稳迹象。说起来这事也很正常,川省在国朝一直是对藏的第一线,进行二十世纪以来,英国一直不断的向西藏入侵,1904年更在江孜打了一仗,结果失败,近而有了拉萨条约,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等。这使得西藏有了别外一种势力的进入,从而埋下后来因果。
本来赵尔丰一直是在川康边防的,可是从去年就被民党成都起义给吸引回来,使川康边界兵力薄弱,今年因为战事不平更是无法照顾西边,对于刘铭来说这可是他不想看到的,西藏不稳可是直接就危胁着川省,再说刘铭可不想当历史的罪人。
漫步在白龙江边,看着逆流而上去陇南的商船,难得今天可以出来散散步。雨后白龙江很美,经过这一阵的雨水,白龙江已经可以在行船了,虽然江水还是有些浅,但是等不急的商人们还是把货装上了船,走陆路运费要高的太多。
南面的清军需要修整,相对应的川北州的压力就要小了很多,刘铭也就找了个时间放自己出来,听罗炳说这里风景不错,参谋部月初来过这里,组织了一次郊游。罗炳带着参谋们放松一下精神,这几个月来参谋部可是忙坏了,乘这会儿没有大的战事,休息一下,过一阵怕是还要忙起来,想休息也休息不成了。
来这里五年了,从饿着肚子修路开始,到现在有八县之地,近八十万人听命于自己,风风雨雨走过了五年,这可都是没有休息的五年。想着生存,想着在乱世来临之前能更好的活着,这使得自己支撑起来这一片天地。
自己原本只是一个小公司的职员,只有看着眼前的生活,大的东西,也就在网上叫喊两声,太多的东西离自己很远,现在却一一都到了身前。
自己也是有理想的,想着历史在自己的努力下向好的地方变化,可是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川北州还多不为外人知,很难吸引国内人才来,面对这种情况刘铭也只有出了这么一个办法。
历史已经因为自己而改变了,没有自己川省今年就不会这样大乱,不是自己,康边的清军是不会回援的,也不会出现藏军前出西康,骚扰川边。
1908年西藏内部已经有了亲英势力,这种民族就是这个样子,奴才,他们听信强权。
作为一个川人,作为一个受苦受难的中国人,刘铭知道这么作是对的。参谋部已经接到报告,清庭已经同意川督赵尔巽之请,出动北洋新军,具体出动那一镇,多少兵力,现在还不得而知。
本年初清廷颁布大清报律,发行报刊,均须事先呈报官府,出版前规定时限,交由巡警官署或地方官署检查。

清政府终于认识到报纸对社会的影响力,近代以后,各地都有报纸发行,不少是反清组织印制,使清庭大为恼火。拖这么多年才把这份律令弄出来,可是这也只能压一压那些正规报刊,许多反清组织的都在地下进行。
可在川省只有成都和渝府两地推出了报纸,刘铭是知道这个东西的作用,一直要求到各地的川北商人把各地的报纸带回来,虽然时间晚了很多,但也能知道不少外面的事情。刘铭原本也是想在川北出一份报纸,可是川北一县毕竟太小,现在以有八县之地,这报纸就一定要推出。
看着手中的申报,这两年来刘铭可以说一期不停的阅读,申报是英国人创立,而由国人来执笔主政的,从制度上来说他比国人报纸先进,从内容他以面向的就是普通的读者,而不是文人,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这使得申报供应了市民的需求,从而得到快速的发展。
中国到了此时已经向着市民社会走来,而那此只是文人墨客们看的报纸,因为受众少,得不到大的发展。
在1906年席子眉以7.5万元从英商手上买下申报后,经营得不是很好,只好四处融资,一时难以支撑,一日一个川省商人,来到申报,说是听说席老板一时周转不灵,正好手上有些闲钱,问是否可以入股,此时席子眉手头上正紧,他在其它生意上压住了资金,只好从申报抽钱,没想到那里没有救下来,申报的资金也紧张了,听到有人送钱上门,那有不要的道理,忙请人进来。
这个川省商人正是川北州在上海的商务代表,陈述奇,他是江柚县人,是朱天宝的堂舅,因为长期走长江水路做生意,近而被刘铭派到上海作起来商务代表。
这几年川北在上海的商业往来都是由他经手,与商务印刷馆的业务、川北子弟到上海南洋学堂、从商行进货都是由他一手操办。
这次是刘铭从成都给他发的电报,指示他叫他入股申报,还要把一份稿件送到申报,叫他将稿件务必刊出。申报在上海当时已经发行是最大的报纸,影响力很大,他每天到要买上两份,一份自己看,一份托人送到川北。
当他收到从川北送来的这份稿件后,也是仔细的看了,他是想不明白这位为什么要刊载这样一份稿件,这可一份将川北推到天下人面前的东西,川北州虽然现在不么那默默无闻,可这份稿件一但刊出怕是川北州想不闻名天下都难。他虽然不明白刘铭这样作是为什么,可是还得按川北的要求去作,川北的事也是他的事,作为通匪的人家,家族早就从江柚迁到川北,他与川北的利益是一致的。
席子眉没有办法拒绝这份稿件在申报的刊载,他可是与人家手上的钱财有着必然的关系,对方投资两万只不占了一成五的股份,没有其它的要求,只是要在申报上发一些文章,而不刊载就没有融资。虽然这个稿件也很叫他意外,可是作为报纸,谁还能拒绝这么大的一个新闻,这可是代表着申报的发行量还可以在上一个台阶,而得罪清政府的事他到不在特别在意,这里可是租界,清政府可是管不到这里的。
1908年8月8日,这个很要发的日子,申报刊登在头版一则文章。
这是刘铭写的,那就绝对不是文言文,刘铭写不出来,所以很白话,非常的白话。对于一个只是识点字的人,看刘铭写的东西是最好的,而一个地方的造反者写出的东西更叫人难以拒绝。
这一日申报大卖,机器一直没有停。
告全国人民书
今日我们的国家,以是在存亡之际,今代表川北州八十万父老告于天下。
国朝自辛丑以来日困一日,经济无续,百姓无食,对外屡失国土,对内贪官污吏横行,而今天灾,百姓无以续日,人相其食。彼人闻之五内俱焚,而柄政无力解困,不得以,彼人帅川北州父老自镇其灾。
而近闻英人蛊惑藏人乱边,进犯川界,而国朝陷于内耗,是所为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为使国土不在我辈手中损失,今特此告之天下,川北州愿意与朝庭共商,以御外侮。
刘铭在白龙江边手中拿的正是这份报纸。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