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成都枪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想知道,为什么我的收藏快五百了,每天的推荐才这点?今天四千)
成都草堂寺,在杜甫草堂东郊,是一座千年古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戒堂和藏经楼五重主体建筑,庙貌恢宏,非凡是大雄宝殿、藏经楼巍峨庄重,翘角飞檐,雕梁画栋,颇具气势。
每日香客极多,正是作隐蔽事情的好地方。
此时刚过中午,在寺中一厅堂内,民党在川的主要人物都聚于此。
今天与会的川省民党众人十分高兴,大家在此谈笑风生,其中以熊克武,他的笑声最大,他字锦帆,一九零四年留学日本,会见了民党领导孙中山,加入民党。一九零六年冬,奉民党总部命返川开展武装斗争。
回到川省快一年了,在这一年里他与许多从国外归来的同志们联络会党、新军、进步青年,进行的数次起事,可每次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失败,损失了不少革命同志。
熊克武本已经有些失去信心了,可是在二个月前,谢奉琦,谢能久和哥老会大佬王连魁购得一批军伙,这可解了民党当务之急,在熊克武看来,民党起事失败主要是因为没有好的武装。现在有了武器那么此次就有望一举成功。
在这之后就好事不断,形势发展越加对民党有利,月初佘英,佘竟成率领三百五十余人从泸县分批到达成都,加上其他同志,成都周围有同志近四千多人,现在可是人械两足,而民党在新军中发展也十分迅猛,这怎么不叫熊克武高兴,最叫他高兴的是,川督锡良派新军北上,一时成都十分空虚,正是民党起事的大好时机。
而昨天得到消息,清庭已经下旨令锡良为云贵总督,由赵尔丰受护理四川总督,因赵尔丰现正在川边,一时不能回来,锡良暂代总督,而因而民在川民党一致认为此时正是起事的大好时机。
民党从人在屋内谈论着起事各项事易,“锦帆兄,你看什么时间起事为好?”说话的是在熊克武左手边坐着一个浓眉大眼书卷气很重的人,今天大家都很高兴,可是此人却只是微微笑着,并没有如熊克武一般笑声很大。他叫张培爵,渝府人,毕业于成都高等学堂理科优级师范科,他性好静,不似熊克武这般能说能笑。
他认为现在革命形势虽好,但怕夜长梦多,以前数次起事,都因事机不密,被清政府提前知道,损失了不少革命同志。
“列五兄,难得这些天都是好消息,先不急谈此事,等把能久兄运来的军火分配好,再议不迟”熊克武笑着跟他道,熊克武认为现在到不急于这几日,现在每天都有从各地赶来革命同志,多等一天到多增加一分力量。
张培爵也不想扫大家的兴,点点头算是同意了。
“能久兄,此番川北之行,你可是立了大功了”说话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面堂开阔,眼神锐利,身上却有着与其他与会各位不一样的气质,看他的身架一看就知是常年练武的人,此人在川南名声很大,佘英,原名佘俊英,字竟成,曾认泸州衙堂勇管带,因不满清末政治而辞职,为人重义疏财,好交朋友,被人称为豪士。是哥老会的大佬,手下有的数万会众,民党在川南数次起事,他都出了大力,此次谢奉琦从川北买来步枪二百支,手枪十支,可是解决了民党大问题。
“小弟这可不敢当,这事还多亏了王大哥”
王连魁在川省北部只是有几个不大的堂口,在佘英这个哥老会在大佬面前,那敢居功,连忙说“不敢,不敢,只是跑跑路,认认门,还是谢先生出了大力”“王大哥客气了”
“你们都不要谦虚了,大家都是功臣”熊克武高兴,打断了这些推来推出的谦虚,还是先分配这批军火吧。“竟成兄,你看这批军火应该如何安置”
现在成都周围有民党近四千人,可是手中加上这二百一十支枪,还不足五百之数,其它还多是老旧火枪,少有新式步枪,必须把这些枪集中起来用在一处,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今之事,我们应该集合忠诚敢死之士,配此枪械,用于起事最当紧要之处”
“竟成兄所言正合我的心意,就从竟成兄所部仁人志士中挑选忠诚敢死之士,以为劲旅,为革命斩开荆棘,你们说好不好?”
“好”众人对佘英都一向佩服,本次参加的革命志士中,又以他的人最多,而他手下多有敢死之人,由他组织最好,他人也不好说什么。
民党众人一些问题,在天黑前这才散了。
民党在成都的行动,锡良也是得到了一些消息,近来他一直忧心忡忡的。
锡良现在心中最恨的就是这些民党,这个王朝快不行了,他是知道的,从同治年间他就走上仕途,一步步走到总督这个方面大员的官位,大清朝对外不行,对内也一年不如一年了,可是锡良知道自己走了这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也许有一天这路会变好的。
他在四川每日都为民事忙到深夜,为延缓着这个久病的王国作一点事,可是这些民党却正日不干正事,竟想着造反,造反能有用吗?锡良有时也在夜深人静时问自己,可是现在自己没有了再选择的余地,只有一条路起下去了,这时他会越加感到处事更加艰难。
锡良每天都在等着钟颖的军报,他十分后悔要派他去,这个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要不是这家伙是皇族的人,说什么也不会叫他当这个协统。
从成都到川北十几天的路,他走了二十多天,一路北上,所经各州府县没有不被他们骚扰的,自己的桌案上有不下二十本,下面各地官员告他搜刮地方的本子。
前些天看报告已经到武平县古城了,可是这些天过去了,应该已经到了川北县了吧?那为什么还没有传回来一点消息?是不是太不那我这个总督当回事了?

锡良原打算新军可以快速扫荡川北,打击川北的巡防营,摧毁当地的军火生产后,他再派勇营进入川北,住守当地,近一步围剿叛党,而新军快速南下护卫成都,围剿叛党。
为此锡良已经电令绵阳知府派人沿新军所行北上,一但找到新军,及时回传消息。
川省在一八八六年就已经开通到汉口的电报,后来又开通到到陕省的电报,可是川北县地处山区,却一直未通电报,只好还是用人来传达消息。
现在成都空虚,可是现在还不知道民党什么时候起事,新军又在川北失去消息,而赵尔丰还得半月才能赶回,因此要防止民党扩大事端,锡良以令巡警营在成都搜捕一切可疑之人,希望这些废物能够抓到有用的人。
巡防营,现在也称为巡警,听到总督这个命令,很是认真的抓了不少人进了大牢,可是这里面有多少民党,那就只有看钱才能知道。
这可是难得发财的好机会,有钱你就不是乱党,没钱那就可疑了,这一项是当兵们的财路,也是这些兵向当官送份子钱的时候。
这一天是公历年一九零七年十二月四日,下午,民党在草堂寺并没有确定那一天起事,因为熊克武还觉得没有准备好。先推迟两天再议。可是民党在成都的人太多了,人一多,难免就会走露消息。
一个喝了几两酒跟人打仗的汉子被抓了进去,民党不知道,一个口子就从这里开了。
巡警营的官兵,也没有想到会抓到的酒鬼,会给他们带许多好处,这个人叫马老四,是佘英手下的人,因为没有进入发枪的敢死队,被人看不起,就去买酒喝,本来是想用酒来消愁,可是这个人的酒品不太好,洒后跟人打架这种对于这个酒鬼来说是很正常的。
在街面上打架,被巡街的巡警抓到的牢里,巡警营也只是想从这家伙身上捞点好处。可是这家伙一点也不扛打,巡警营的官兵刚给他看了几样刑具,打了他几下,他那一直深陷于酒梦中魂魄一下子回了过来,他就如竹筒倒豆子,把他知道的一一都招了,想来敢死队没有要他是有原因的。
当巡警们从他身上再问不出来东西后,他就被丢在牢中,等待他的下场只有一个死字,这是清政府对民党的刑法。巡警们马报,这时天刚刚黑,一队五十人的队伍,就开向马老四招供所说的落脚点。
一会就听到划破长空的枪响,民党成都起义,在被动中开始了。
巡警营并没有向总局上报,只是向他们所在的分局报了,这时候的老爷们都已经进入夜生活,而工作时间已经过去了,民党被动,成都的清军们也很被动。
下午才谈好把好枪给佘英,这时还没有到佘英手上,这个落脚点只是他们众多落脚点的一个,本来住着十多个人,可是今天因为又从外地来了不少人,原来的落脚点住不下,又过来了十几个人,和他们一起挤两天,对于这一点马老四并不知道。
佘英的手下没有多少好武器,只是有一些大刀,长矛,今天来的十几个人中一个叫伍大壮的有一把川北产,单发步枪,子弹只有六发。
这个伍大壮的小头目,因为能打,佘英赏给他的。伍大壮一直宝贝着这枪呢,一般人他可不叫人摸,每天就放在床边,他自己能够随时够找的地方。
当巡警营来时他们正要准备睡觉,这个年代的普通人,是没有什么夜生活,天一黑就要睡下,可是马老四一直没有回来,伍大壮知道后就叫人在门口守着,准备给他开门。
本来巡警办这种工作,要在人都睡下后干才好,巡警们打仗不行,干这个毕竟是专业,这个还是知道的,可是为了不叫乱党们起疑,只好现在就行动,要是马老四长时间未归,他们起疑可能会转移。
巡警营的行动被那个看门的发现,那个人马上大喊叫起来,“巡警来了,巡警来了”巡警们听到有人发现他们,现在的行动已经失去了突然性,要想抓住乱党那只好硬干。
因为才趟下,屋内的民党没几个睡着的,一听巡警来了,马上爬了起来,人多没有多少被子,许多人没有脱衣服,有的人一起来就去找武器,有的人站起来却不知道要干什么,有的直接想跑。
伍大壮还算明白,抓起枪后,看到窗外有人影,拉动枪栓,对着窗外就是一枪。
这时巡警们也没有枪,虽然改称为巡警了,但是他们的武器也没有换,还不是钱给闹的,现在还是用军刀长枪,伍大壮这一枪真打中了一个巡警,枪响后人一下子倒在了地上,可是人并没有死,趴在地上捂着胳膊,大叫着痛。
听到枪响后,巡警们都吓的不敢上前,纷纷退到了院外,还想再退,巡警队长却反应过来,如果叫他们跑了,自己可是吃不了兜着走,看屋内的乱党没有追上来,就叫骂着喊停巡警们后退的步伐。
巡警们心中都在庆幸自己没有被打中,现在都在骂那个马老四,他可没有说这里有枪,这功劳谁都想要,可是那得有命享用才行,回去一定有他好看。
巡警们不敢上,在屋内的民党听到枪响后也都慢慢安静下来,伍大壮慢慢双安上一发子弹,他自己也没放过几枪,没想到这回一枪就打中了。
在屋内的人都知道这回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叫那些巡警抓去,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伍大壮是头目,大家都看着他。
伍大壮挺了挺胸道“大家都拿好家伙,走跟我出去”说着第一个冲出屋内,向大门跑去。
这里的枪声,引来了住在不远处的一些民党,也引来更多的巡警,而更多的枪声在成都响起。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