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械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械斗在中国是一个,一直有传统的民间活动,这是玩笑话。
国人一直说我们是地大物博,虽然现在改了,可这已经叫了很长时间,不是一时半会能改过来的。可在实际中,我们的资源从来不是足够用的。
这是因为在当时,可利用的资源会被那个时代的人们尽可能的用上,如何人口不够,我们可生,可人口到了一定时,我们当时的生产力决定,可用的资源与当时的人口就会发生不匹配,发生资源不够用的情况。
因为生产力与我们的人口发展并不是同步的,人口多了,可饭不够吃,这会使我们的在利益的分配上产生的矛盾激化,社会变的动荡,许多历史的巨变都是如此产生的。
为了在生产生活中争夺某些资源,在没有疏导的情况下,村民发生械斗只能是一种正常现象。有人说国人勇于内斗而屈于外争,可在我看来,没有利益,哪怕是名义上的利益,你凭什么叫人们去外争呢,我们都是要养家糊口的。
而统治者一直实行的是愚民政策,你干就行了,不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干的,那么我们凭什么为了他们而外争呢!
这就要求政府不能愚民,而对国民外争的精神,要动用一个国家整体的力量去改。
一个好的政府就要使人们日常产生的矛盾,能够济时的化解,使其不能扩大,产生社会更大的矛盾。
水是做什么的,对于人来说,大家都知道,现在对于下马村和骑马村就是这个。
在水稻种植的初期,对于水的用量很大,可是这个时候正是川北的旱季。田地的出产是农村绝大多数人生活食物的来源,山上的东西必竟不是日日都有的,只可做补充的。
骑马村在水源的上面,而下马村在水源的下面,在旱季用水的高峰时,你多用一点,我自然就少用一点,加上今年春季的雨水是少了点,这就更加重了两个村子在用水上的矛盾。而由于去年灾情,使得人们对于今年的收获有了更多的期望。
要水,不给,单纯的协商,又没有多少起色。那就偷着挖坝放水,你挖我堵,恐吓。不听,我再挖,这之后就是对骂动手,动手就会有受伤的,大家在这时就会变的群情激奋。
故事都是这样发生的,为了水的事,开始以一个村子为单位发生了集体事件。
这就是一个没有好的疏导后发生械斗故事的过程。
下马村由一个小火花点燃后,人们开始由自发的集合,慢慢的由自发变为有组织的,人们在村中集合完毕后,在一些人的煽动在下,来到骑马村截流水源的地方。在下马村的队伍刚出村不久,骑马村的人就知道了,为了水,村民们也半自发的组织起保卫水坝的队伍,来到水坝处等着下马村的人到来。
清朝实行的是保甲制度,“牌甲制”,以10户为1牌,10牌为1甲,10甲为1保。地方上发生事情,一般都于保甲长向上汇报,地方政府才能知道,这械斗这种事,两村的甲长是不会上报的,这只是自己私下里的事,而在木鱼镇的保长也不会主动去管的。
在中国古代,封建地主是这个社会的统治基础,清王朝也不例外。地方上的权力,都控制在保甲长和大地主手里,名义上他们的地位不高,可地方上司法权、执法权、治安权、民事权都撑握在他们手中。
下马村和骑马村的甲长无疑也是地主,水利益的大头也自然是他们。只是这种事他们是不会亲自参加,但这一切却都在他们的控制,阴暗中有着他们的影子。
警察队可以不管,以当时的做法,民不报,官不纠的传统来看,刘铭心里知道就行了,没有必要去管这些事,这对刘铭这个团体来说没有什么利益。可刘铭却不是这么想的,如果自己真的想把这里发展成为自己的根据地,那就要阻止械斗的发生,近而架空地方上的保甲,使这里的一切都在自己控制之下,这样这里才能成为自己的根据地。

对一于老百姓来说,不是不知道械斗的危害,这可是能死人的。可是没有水,地里就不会有出产,没有了出产,那么整个村子大多数人又要出外逃荒了。去年可就有不少人没有活下来,谁也不想步他们的后尘,那就只有械斗了,用这种方法来决定水的使用权。
刘铭带着护路队是最先到达的,当护路队到达时,两村正在打着嘴仗,离着不远的地方挥动着手中的木棒相互恐吓着对方。看着人们只是用着木棒时,刘铭就知道,这多是一种示威,发生了械斗,危害会小了许多,如果这次还没有圆满的解决,那么下次,更加有攻击力的武器就会拿出,老百姓手中可是有些长矛大刀的。
两个村子的人没有想到护路队的人能来,刘铭领队一路跑步而来的护路队,并没有因为路途的长远跑坏了队形,虽然大家都很累。现在护路队只有十二个人,可在外人看来,这是一支威严的队伍,不可轻视的队伍。山区的村子比较小,人口上千,就已是大村了,两村来的青壮也就有三百多人,可面对这支小队伍都是没由来的心中一紧。
刘铭一直走的是精兵路线,宁缺毋滥,一个精兵团队不是用人数多就可以阻挡的。护路队停在两村青壮中间的二百米外,一停下来就开始做着战斗准备。
把手腕、脚腕、腰上的绑带重新系紧,穿上藤条编的胸甲,挂上腰刀,拿着木棍,以两列纵队站好,这就像现在的防爆警察。木棍只是用于驱散人群用,只有人们反抗过猛后才可以用刀。
而刘铭身上还背着两支步枪,刘铭也不知道这个事自己能不能控制的住,一旦事情恶化,没有办法,也只有用枪了。刘铭不希望这种是发生,虽然在后面还有李福带着工人队伍,可在这些人来之前也不能眼看着自己的人出现意外,能不用就不用吧。
护路队装备好后,在刘铭的一声声口令中齐步向前,停在了两村人之间,在刘铭的口令声中变化队形,为两队背背相靠,面对两村青壮。
很多人没有看过护路队穿的这身形头,对于在去年才出现的修路队,大家对其有些非常好的感觉,很亲切,因为在去年他救了很多人家;可对于去年赵大牛的那次事,大家还都知道,他同时很威严,侵犯他的利益,就要受到他的打击。人们不知道他们来这是干什么,可看样子不是来玩的。
正在两村不知道如何面对护路队时,刘铭在队中高喊道“放下武器”
队员齐声“放下武器”
刘铭知道自己这时很紧张,也知道大家都紧张,甚至有些害怕,可这时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护路队可以在两村打个你死我活后,再来解开械斗,那样队伍会安全很多,可那不是自己要的结果。动了手之后,那必然会结仇,刘铭不想自己的内部存在两个相互仇视的村子,而护路队解开械斗的影响力也大大减弱。
对于一个队伍来说也没有了迎难而上的锐气,这支队伍的魂,自己可要把它打造好,它是否能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一笔,就在此时了。
谢谢大家对我的关注,我大叫了一声,我会更新的快一点,不会叫大家失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