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第7计无中生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年后,陈豨叛变,韩信被指涉嫌同谋。吕后问计于萧何,萧何向韩信诈称陈豨已被刘邦擒获斩首,这是朝廷大捷,文武大臣与诸侯都应入宫祝贺。韩信抱病在身,原本可以称疾不朝,但萧何是他的恩人,便不疑有诈。韩信一入宫,即被吕后的武士逮捕,密斩于宫中。被杀之前长叹道:"吾悔不听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刘邦诈称巡游云梦,不路过楚,是"声东";不带重兵,状似逍遥,也是"声东"。萧何诈称大捷,是"声东";利用曾经"月下追韩信"的这层亲密关系,更是"声东"。这两次使计都让韩信不设防,因此被擒被杀。
小心两面人
不少知名战役,都运用了声东击西之计。1942年,英军蒙哥马利元帅在北非打击"沙漠之狐"隆美尔,便是结合了反间计、声东击西之计:利用英军破解德军通讯密码之机,故意发出英军拟发动进攻地点的假情报,转移了隆美尔的战备部属,并在发动攻击时,采取主攻、佯攻双头并进,一举击垮隆美尔的气势;隆美尔苦撑十余日后,被迫撤守北非,他的500多辆战车仅剩12辆,赫赫有名的第二十一装甲师溃不成军,德国在北非一败涂地,大局为之逆转。1944年,艾森豪威尔指挥的诺曼底登陆,1950年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都同样诱敌出错,扭转战局。
"声东击西",一言以蔽之,便是个"诈"字。《三国演义》里,许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曹操)奸雄,今果然也。"曹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

何止兵不厌诈,在人生战场上,也处处有诈,更有那许许多多的两面人,棉里藏针、大巧若拙、阳奉阴违、前倨后恭、口蜜腹剑、吃里扒外、左右逢源、两面三刀……仔细看看,不都是在玩"声东击西"的伎俩吗?
小心,不要以为狼真的从东边来了!
原典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入。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诠释】
如果作战意志混乱,对于敌情的分析也会跟着出错,这将为自己带来不可预料的结果。
《易经·萃卦》显示:坤下兑上。上卦为兑(泽水),下卦为坤(大地),泽水覆盖大地,是指水患横流。引申为敌人不能控制混乱的形势,此时我应善加利用之。
西汉景帝时发生"七国之乱",太尉周亚夫奉命平乱,他坚壁不战,吴王刘濞之兵向他阵地的东南集结,他根据战略需要和敌情分析,而把重兵严守西北。不久,刘濞以精兵在西北发起突击,汉军因为有备,使叛军不能得逞。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