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打家劫舍的勾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家劫舍的勾当
社会秩序失控,就有人趁火打劫。在《水浒传》里,太公对鲁智深说:"此间有座山,唤作桃花山,近来山上有两个大王,扎了寨栅,聚集着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打家劫舍的勾当,多半是处在无政府状态下,"乱而取之"。
根据热力学的原理,能量秩序遭到破坏便产生热。过度的热,便产生失控,股市的交易秩序失控、政治的运作秩序失控、男女情绪失控、社会各阶层的发财梦失控,都会产生混乱。
趁火打劫的策略核心,在于点火--炒热或搅乱。
炒热,是最常见的商业手法。2001年最热的文化产品,当属《哈利·波特》,除了电影的强大造势外,纸本书则稳居畅销书榜首,其它衍生的周边产品如眼镜、T恤等不胜枚举,有些搭便车的商品(如:《看哈利·波特学英语》)也助长声势。能将一项产品炒热一整年,点火的功夫堪称一流。
"金融大盗"玩火
炒乱,则是"大盗之行也"。被称为"国际金融大盗"的"量子基金"经理人索罗斯,在1997年掀起一场血腥的"亚洲金融风暴"。这位掠食者眼看人民币、日币相继贬值,美元走强,惟独泰铢采固定汇率,紧盯美元。这是硬撑蛮干,与市场对作的蠢事。索罗斯认为"泰国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堡垒,正在玩火**"。便趁机点火,在泰国大举抛售泰铢,造成泰铢狂跌、股市**,泰国央行抛出美元进场干预,仍难挽颓势。索罗斯从泰国捞走了20亿美元,并乘胜追击,对东南亚各国蹂躏一番,扬长而去。

企业界有一种公然的趁火打劫--购并。眼睁睁盯着那些经营陷于困境,甚至奄奄一息的"猎物",在它倒仆之前给予致命的一击(低价购并)。这种趁火打劫,还带着几分"大善人"的色彩呢!
乱,考验一个人的机智、胆识、涵养与耐性;乱,是创业者的契机。不要怕错,不要怕乱,只怕在乱局中束手无策。
原典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则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诠释】
当敌人(竞争对手)遭遇极大的困境或危机时,是我乘隙取利的最佳时机。
《易经·夬卦》的爻辞说:夬,干下兑上,兑为泽,干为天,大吉大利,刚健不屈。夬,决也,决断之意。"以刚决柔",是说乘敌之危,就势取之。
当对手内部产生不稳、混乱等内忧时,可以对他发动攻击,占领土地(分其市场);当对手碰上外患(竞争品牌介入市场)时,就可以趁乱打劫,进一步占有其资源(劫其民);当对手面临了内忧外患,岌岌可危时,可以把握时机,一举兼并之(入主或购并)。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