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生挣扎——为了理想(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渠道工地度过半年时光,庸庸碌碌、平平淡淡,自己又很少参加劳动,行动也十分自由。(读啦网)一个人对生活的体验不深,过后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好回忆的。相比在水库工地劳动,人生要乏味多了。
跨入1960年,“共产风”再度刮起,国民经济已明显衰退,“大跃进”的后遗症,使农业减产,粮食紧缺,市场上物资供不应求。但不切实际的计划仍在进行,全省大学又破格进行春季招生。我从报上读到这则广告,心想,既如此需要人才,此时又没有应届高中毕业生,大概再不会“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吧!何况我又确实没有什么政治问题,工地领导对我的印象挺不错,也支持我的看法。读…啦3月10日我请了假,再一次不甘心失败地走进考场。虽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复习功课,凭借过去掌握的知识,在考场上我还是应付自如。
可二十天后寄来的仍是一张“落取通知书”。这是第四次。街道党支书明白告诉我:“你在街政府和渠道工地的表现都很好,我们如实反映了。但是你与海外通信搞集邮的事,公安局仍有疑问,我也无能为力。”
也许是习惯了吧!我对自己的命运不再表示异议。虽然那时我只有二十岁,却觉得十分衰老。希望一次次地破灭,无论我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我的“政治条件”。斗大两个“政治”压得我动弹不得,全身萎缩矮小。我实在不明白,我满腔热忱,以为报纸是宣传用的,让华侨了解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件好事。仅仅寄过一次,还是剪报,当知道这是不允许的,又主动向政府交代,满以为对党忠诚老实,不料却遭到如此怀疑、不信任,竟被剥夺了上大学的权利。我感到前途暗淡无光,意志消沉,行为又开始放纵,甚至怀疑还有改变的必要。我只好从渠道工地退场回家。这一年夏季高等学校招生,我再没有勇气去碰它。后来听说这一次几乎是“全收割”,全省仅四十八位考生没有被录取,恐怕主要还是“政治不合格”,我有点后悔,不该没有坚持下去,难道我当真会成为全省这“一小撮人”中的一个?

我曾想过,还是当个傻瓜吧!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想,理想与前途,爱情与奋斗,都跟我无关,岂不也是一种心安理得的幸福?正如歌德说过:“他们在一个小天地中平安地过活,看到叶落时,除想到冬天来了之外,别无何等忧虑来扰乱他们的日常生活。”那时我把自己深深地埋进书海里。这个“恶习”始终没有变,我每天抱着书本从家门口进进出出。在别人眼里,这其实也是没出息的举动。对我来说,却是靠着书本才挺过来。因为读书,我才能净化精神,陶冶情操,没有在困境中被压垮。也因为读书,我才有信心和勇气活到现在。在书里我可以看到未来美好的样子,并相信眼前的一切不公,终有一天会结束。(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