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集 第三十七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云溪县位于楚江上游与荆湖的交汇处,是楚云全境的咽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人口只有几十万的地方,历年被视为楚云的防汛重点,这里国家投资最多,主要是用于防汛抗洪。一方面,它是一颗守护着楚云全境的大门卒子,包括全市政治文化中心的楚云市及下游,一旦有险,它必须随时丢卒保车,承担淹没全县的蓄洪任务;另一方面,境内的云溪水库又担当了楚云三分之一的供电任务。云溪承受着长江洪峰和云溪水库雨季渍水的双重压力。
朝旭来到云溪,一下车,首先就要县里立既取消所有警戒,并严肃地告诉县委、政府,从现在起一律不准安排任何警卫,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洪一线。接着听取了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汇报,县长牛光南汇报说:早在今年3月,全县相应的岗位和责任便已经到位,县里一把手亲自抓,大型会议召开了5次,其他小型会开了不计其数。备齐了6个储料厂,储存沙石十万吨,光是物资储备就花了上百万元。沿江沿湖9个重点工程地段,都安排了24小时值班,每个站不少于100人,并不间断的进行拉网式排查,必须保障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安全。副县长以上领导必须全力以赴,战斗在风口浪尖上,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县级领导干部。
朝旭是第一次到云溪县,出发前,他认真地翻阅了云溪的地图和有关资料,途中朱江给他介绍的情况,听了县领导的汇报,当时还感到比较放心。第二天一大早,他根据县领导汇报的情况,点名叫魏副县长带路,和朱江、林杰一起,驱车到几个要害点察看,不看则已,一看实地情况与汇报大相径庭。他的心紧紧的,一连看了好几处,没有一处符合要求。这些重点地段,除了有几个值班的以外,并没发现有100人以上的排查队伍,更没有看到战斗在风口浪尖上的县领导,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从堤坝上回到宾馆,看到早就迎候在宾馆门前,笑容可掬的县长、书记和几个县领导,他的心情异常沉重,但并没有立即表示不满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他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如此严重的问题,不是发顿脾气就可以解决的。再说,他没有当众给人扫面子的习惯。回到房间简单洗了把脸,便在早就等候在客厅的几名县领导一起步入宴会厅。
晚宴是丰盛的,他没想到县一级宾馆还可以办出如此高规格的宴会,菜肴是当地的,酒水却是省城以上水平,物质流通之惠也。朝旭微笑着面对眼前的美酒佳肴,面对比自己还自然的县太爷们,并不推辞,也无责难之意。他在华宇多年,也经历过不少高规格的场面,他并不象某些领导那样,对下属的接待过多的指责,以显示自己的正派廉洁,而结果使下属处于难堪境地。他仍象那年去军恳农场处理纠纷一样,尽管心里不轻松,话语也不多,但仍笑逐颜开地享受着。宴席上,朝旭注意到魏副县长没到场,他问:“魏副县长呢!”这时,县委办一个女主任答腔道:“魏县长有点急事,回家去了。”朝旭也就没说什么了。县太爷们开怀畅饮,朝旭仍遵循自己的三原则,喝酒吃菜,并关照林杰与司机,不要辜负了东家的美意。朱江是个聪明人,白天在现场看老板沉闷的情绪,与现在的若无其事,有些大惑不解,自己也不敢冒然揭开盖子,朝旭也无任何暗示,俩人对云溪防汛上存在的问题都只字不提。县太爷也知道了这位市领导白天的活动情况,所有陪餐人员中,没有一个陪同他到堤坝察看,魏副县没来参加宴会,对他活动的具体内容、态度不清楚。但从朝旭在宴席上的表情来看,并无什么异常。开始满头雾水,继而认为,当下官场还不就是那么回事,当官的不打送礼的,我们如此招待他,盛情之下,谁会叫真?
被云溪人称作才子书记的龙达理,在宴会上最为活跃,尤其是几杯酒下肚后,那斗酒诗百篇的味道就遏制不住了。今天的酒宴是云溪的最高规格,朝旭虽身为副市长,但龙自以为他在云溪是老大,是这里的主宰,来到他的地盘上,就得按他的规矩办。根据他以往的经验,大官不一定有才学,地市以上的官他见得多哩!他还没有几个看得上眼的。朝副市长何许人也?那也得拭目以待。他今天不给我老龙面子,下乡不要他这个一把手陪同,自己点了个副县长就走了,那么好吧!人争一口气,树争一张皮。你给我一个下马威,难道我就眼睁睁地忍着?
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
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白居易作有关饮酒的诗,就有800首,酒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能增添饮酒的高雅情调,酒和诗就像是一对姐妹花,彼此依托,相互映衬。人们从酒的世界中寻找到了一个自信、自尊、自爱、自立的富有独立人格的自我;同时,也在酒的世界里,到了一个不受束缚、不受限制的自由天地。龙达理现在就出现了后面这种感觉。他开始还有些畏惧朝旭,认为他是副市长,一句话不当,可能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前程。所以,言行比较谨慎。喝了几杯酒以后,他的胆量大了。他不时看看坐在首席贵宾位置睥朝旭,他温文尔雅,慈目善目,看上去一副诚实君的憨态。龙达理想,以往那些到云溪来的大官儿,我看并无什么真才实学,这朝旭我看也不过如此。想到这里,他端起酒杯,试探而又礼貌地对朝旭说:“朝市长!我代表云溪五十万人民欢迎您的到来,象您敬三杯酒好吗?”朝旭也礼貌地端着酒杯站起来,笑道:“行啊!你是要我换成小杯?”龙达理点头,说:“这叫三杯通大道。”朝旭说:“可是我从来不用小杯呀!习惯用大杯一次性斟满,不再添加,这样,自己就好掌握一个量,一斗合自然嘛!”后面几个字一说出,龙达理不禁打了个冷颤,想不到朝旭既坚持了用大杯饮酒的原则,又从容不迫地对出了下一句诗,天衣无逢。两桌的人包括服务员,都放下餐具瞪着眼睛看着他俩。龙达理不想在自己属下认输,他笑了笑,说:“尊重市长的习惯,我先干为敬!”说完一口把酒干了,朝旭也同时干了。龙举起空酒杯对朝旭说:“我这人可谓性豪业嗜酒哇!”朝旭坐下来,放下酒杯夹了箸菜,边嚼边回道:“我呀!平生无假,嗯!……。”龙达理以为朝旭说不出下句,得意地看看本桌的用餐人员,又看看另一桌的人,刚打算给朝旭讲出下一句,朝旭对他一扬手,接着往下说“这叫做嫉恶怀刚肠!”龙达理心中的病,听了这句,差点没吓出一身汗来。朝旭并不想在这种场合显示自己,对龙达理的卖弄与挑衅也不高兴,他自顾自地喝了一口酒,平淡地说:“想不到开君一壶酒,却不能……。”他看了一眼龙达理,等待他说出下句,龙一时紧张,想不出下句,朝旭于是接着说“嗨!想不到,却不能细酌对春风呐!”龙达理一脸通红,吓得赶紧从服务员手中接过酒壶,要给朝旭斟满酒,并陪笑说:“朝市长天才,文思敏捷,龙某并非班门弄斧,不过以此为首长助酒兴。”坐在边上的林杰连忙阻止道:“龙书记,市长不会再添酒的。”龙达理笑道:“哦哦!忘了!”朝旭看着他那不自然的劲儿,也不想让他难堪,自己拿着酒杯站起来对两桌的人说:“我代表我们一行人,谢谢云溪县委、政府的热情款待,也代表楚云市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县人民问好,干了这一杯!干!”两桌的人全都站起来,异口同声说“干!”朝旭顺手和龙达理碰了一下杯,一口干了坐了下来,大家也随之坐下。

朱江坐在一边有些忍不住了,对龙达理说:“龙书记啊!从你这个名字看,应该是通情达理呀!你怎么能给市长摆起鸿门宴来了呢?”龙达理一听,知道自己这样是不懂规矩的做法,一脸涨得通红,全桌的人都默不作声地看着他,他赶紧自我解嘲地说:“今天朝市长来云溪,我喝得非常高兴,于是……。嗨!不管咋说,我输给上级领导是光荣的,至于作法不妥,我现在自已罚三杯酒。”说完,一连给自己倒了三杯酒干了,仍显得很难堪。林杰也很生气地瞪着龙,朱江轻藐地对全桌人大声说:“我们朝市长原来是有名的民营企业家,不仅能力超凡,而且知识渊博,古今中外无所不通,你们谁不服气就……。”朝旭忙打断朱江的话:“嗳——!老朱啊!你说些啥呢?我今天又不是到这儿打擂考举子来了,再说,‘古今中外无所不通’那还了得!”说得大家哈哈大笑,只有龙达理低着头抽闷烟,朝旭很有些过意不去,他说:“今天龙书记高兴,我也很高兴,酒席筵前不分大小,只有酒令,酒令如军令嘛!所以,我刚才是按这个传统习俗,接了龙书记的招。现在也轮到我做一次祭酒官行吗?”大家热烈鼓掌,说:“好!”气氛马上从沉闷中转了过来,亲切而热烈。
朝旭笑容满面地端着酒杯站了起来,亲切地看了一眼大家,从容地说:“我国的酒令五花八门,大致分雅令和通令两大类。见于史籍的雅令有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等。我们今天就玩个雅令中的诗令好不好?”大家都说:“好!”可不少人并不懂,要求朝市长讲解一下。朝旭说:“我也是半边臭,略知一点点,比喻‘春字诗令’,就是从我开始,每人吟诗一句,要求“春”字在句首,合席依次下吟,如‘**一刻值千金’、‘春城无处不飞花’。也有要求每人吟诗一句,第一人所吟之诗句必须‘春’字居首,第二人所吟之句春字居二,依次而降至‘春’字居第七字后,再从头起。如‘春城无处不飞花’,‘新春莫误由人意’,‘却疑春色在人家’,‘草木知春不久归’,‘十二街中春色遍’,‘昨夜日日典春花’,‘诗家情景在新春’。
我们现在云溪,那么就以云字为令,按第二种形式吟。我的第一句是:‘云想衣裳月想容,’该谁啦?”大家都说:“该龙书记了——!”龙达理不愧是才子书记,接道:“白云深处有人家。”轮到县长牛光南,他想了半天,想不起来,随口大声说了一句:“我们云溪好地方。”众人大笑,他经红着脸争辩说:“不是说,只要那个‘云’字在第三位就行了吗?”朝旭打算让他过,龙达理不依,说不是诗句。只好罚杯酒。接下去也有吟得上来的,也有罚酒的,闹腾了一阵子。
朝旭见大家慢慢安静了,他也不再出题,坐下来喝了一口酒,然后,意味深长地说:“酒这玩意儿,是我们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大门类,几千年来,人们把酒色才气视为人生风采有四大特征,英雄本色。且不要说这样形容是否确切,但酒在中国文化中所占有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所谓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诗、无酒世无英雄,无酒便无丰富的人生,精彩的社会等等,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管你走进哪个城市,最豪华显目的就是宾馆酒店,中国差不多所有的大款,都是从酒店这个诱惑力最强的事业发迹的,中国人心中最传统最重要礼品,也莫过于酒。试想,今天这个宴会如果没有酒,大家是不是默默地吃饭早就离开这里了?那是一种会么样的气氛呢?彼此缄默、沉静、象吵了架似的,吃完饭碗筷一扔,走了!所以,酒这东西又是渲染气氛、增进友谊的交际液。本人也颇爱杯中之物,既是才参加工作,手上没什么钱,也是‘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为什么要喝?说不清,也不存在什么一定要通过喝醉酒,在精神上进入了一个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与宇宙大化同生共死的涅槃境界。最早,我觉得一个男人不喝酒,不抽烟不象男人,人家南宋时的李清照是个女的,她的词中动不动就“东篱把酒黄昏后”、“浓睡不消残酒”、“险韵诗成,扶头酒醒”、“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可算酒中巾帼了。我们看过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它的主题歌就有“一壶浊酒喜相逢”,从而引出一大批人们景仰的英雄豪杰。曹操煮酒论英雄,关云长温酒斩蔡阳,吕布酒醉白门楼等等,无不是美酒英雄气,英雄酒是魂。甚至梁山英雄干脆把自己简称为酒家。酒的作用亦文亦武,文学艺界也莫不如此,正是酒,使诗人逸兴遄飞,追风逐电;正是诗,使美酒频添风雅,更显芳泽。但是,酒能成事,也能败事。历史酒能成就大事者的很多,代表事件如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三国周瑜借酒传书,蒋干中计;李白醉酒戏玄宗;还有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等千古佳话。然而,因酒误事的事件确也不少,我就不再举例。饮酒既是人间一大乐事,任何人都可以享受。不过,一定得把握一个度,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时刻注意到这点。什么是度?从我自己的经历有四点,即:留有余地——适量;审时度势——适时;见好就收——适中;皆大欢喜——适当。过量饮酒伤身,时候不对误事,比喻我们当前面临着抗洪救灾,一旦发生险情,随时要进入指挥状态,结果你醉得不省人事怎么行?另外,美酒喝得微醉止,否则,便会失言、失态、失行、失德,形象可憎。最好的结果是:高高兴兴开始,快快乐乐结束,杯盘狼藉、不欢而散,甚至乌烟獐气,有害初衷。赌酒呈强,愚昧无知,最终必然两败俱伤……。”朝旭的酒论,深入浅出,寓教于中,令人耳目一新。龙达理此时才感到自己是名副其实的夜郎,天外有天哪!他显得很学生,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