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下先生说捭阖 因情困二贤双出山(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仪大窘,垂下头去,嗫嚅道:“先生,弟——弟子——”
鬼谷子微微一笑,转向苏秦:“苏秦,你是否也有同感?”
“是的。”苏秦点了点头,“看到庞兄、孙兄际遇如此,弟子确有感怀!”
鬼谷子转向张仪:“张仪,是则是,非则非,鬼谷之中,用不着藏藏匿匿!”
张仪垂头应道:“是!”
鬼谷子接道:“再说,你也没有说错。就老朽所察,你二人所悟,应该不在庞、孙之下,如果他们算是成器,你们二人理当成器!”
苏秦一怔:“先生是说,我们二人尚未成器?”
鬼谷子微微一笑道:“不是尚未,是远未!”
张仪不服,抬头辩道:“既然我们不比他们差,先生为何说他们已经成器,而我们远未成器?”
“好吧,”鬼谷子直望过来,“你想知道原因,老朽这就说予你听。老朽问你,如果你二人出山,何以存身立命?”
张仪应道:“我们既习口舌之学,自当以口舌之辩存身立命!”
“口舌有巧有拙,辩才有高有低,老朽再问,你二人辩才如何?”
张仪想了想道:“巧设机辩,无理亦胜三分!”
鬼谷子摇头道:“此辩可以说人,不可以说家!”
张仪接道:“那——出口成章,言必成理,自圆其说,滴水不漏呢?”
鬼谷子再次摇头:“此辩可以说家,不可以说国!”
张仪急了,抓耳挠腮,有顷,抬头说道:“察言观色,趋吉避凶,择善者而说之,择不善者而避之!”
鬼谷子又是一番摇头:“此辩可以说国,不可以说天下!”
张仪大惊,目视苏秦,见他也是目瞪口呆。
鬼谷子笑问二人:“你二人还有何辩?”
张仪、苏秦皆是摇头。
鬼谷子笑道:“还要再问答案吗?”
苏秦、张仪又是一番摇头。
“你们嘴上不问,心里却是不服,”鬼谷子依旧微微笑着,慢悠悠地说道,“老朽这就告诉你们!器有大小,术有专攻。庞涓、孙膑所习,皆为兵学。兵学之要在于应对天下战争。天下战争,皆可具体为事,是以兵学亦称事学,有战即事来,战毕即事去。口舌之辩却是不同。口为心之窗,舌为心之声,口舌之要在于应对天下人心。善于口舌者,首服人心。而人心瞬息万变,根本没有规矩方圆可循。”

苏秦听得入迷,急不可待地问:“请问先生,如何方能服心?”
鬼谷子应道:“若要服心,首要入心。言语入心,小可心想事成,大或可化干戈为玉帛;言语不入心,小可反目成仇,大可伏尸累万,血流成河。”
张仪急问:“如何做到入心呢?”
“把握命运!”
二人陷入苦思,有顷,苏秦抬头:“这——弟子愚笨,还请先生详解!”
鬼谷子点了点头:“所谓命运,可分三类,一是个人命运,二是邦国命运,三是天下命运。把握一人命运者,可入一人之心,服一人;把握邦国命运者,可入一国之心,服一国;把握天下命运者,可入天下之心,服天下!”
苏秦勾头又想一时,仍是不解:“请问先生,三类命运是一样的吗?”
鬼谷子笑了笑,摇头道:“要是一样,就不是难事了。这么说吧,就一人而言,所处环境是命,所逢机遇是运。就邦国而言,周边环境是命,所逢天时是运。就天下而言,所处天时是命,天下大势是运。《周易》之所以占往察来,是因其演绎的是命运的生息转化之道,是以知《易》可知天下。”
张仪问道:“请问先生,弟子如何才能把握天下时运?”
“审时度势!”鬼谷子一字一顿,“换言之,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
张仪追问:“何为天下时势?”
“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量。如果把天下比做大海,风向是时,因风而动的潮流是势。把握时势,就是弄潮。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圣人知时识势,因时用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