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三章 谪仙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成俣只站在离她一臂之遥的地方,穿着一件半旧不新的雨过天青色细布箭袖,双眼湛湛有神,时不时大笑。比起年初第一次见到他,杨成俣晒黑了好些。李悦望着那人,心里激起无限感叹:初看起来,这两个人身形是有两分相似,苏懋源没有那人高,而且更结实些,——也不知道当初为何会阴错阳差将苏懋源误认为是杨成俣。“不过要不是把他误认为是眼前这个人,我也就不认得苏懋源了。”李悦心里想着,又喜又悲。
李悦忽然发现杨成俣正觉得有趣似的看着她笑。李悦这一窘非同小可,急忙低了头,羞愧难当。正好这当儿,杜良臣笑着招呼大家:“人都到齐了,我们进去,边喝边聊去。”众人转身,说说笑笑,往道观里走。李悦方才觉得好了些,心仍然通通地跳。
山门上三个阳文大篆大字“松风观”。左右楹联是阴文:“灵毓悠然地,清虚自在天”。进了山门,气象一幽。沿着中间甬路两旁都是交抱不过的遮天蔽日的古树。迎面是一座大殿,殿门枯朽,歪倒在一边。殿里有三清的泥塑,身上的彩漆已经剥露。
李悦跟着众人从殿侧绕过大殿,再往里面走。里面还不如外面,原有的殿堂全因年久失修,不是墙丕颓坏,就是门窗全无,还有一座殿连房梁都没有了。这道观着实不小,沿山而建。因此这一路都是往上走。
忽然到了一块平地,一个木板障子围成一个小园子。木门外面一把大铁锁合着大铁链松系着。
前面山路上的石阶松动,石缝中的荒草快有人膝高。有的地方乱石堆砌,连路面也没了。那七八个人年轻人跳上院墙的墙垣,一边互相打趣一边笑,顺着墙垣向上行。
杜良臣笑着对岳氏兄妹道:“我没你们那个功夫,只好老老实实走这条路。我们平时不从这里进出,都从后门走,这段路也能下脚,只是不好大走,小心些。”
李雨辰赶在前面,拨开杂草让杜良臣和李悦过去。李悦让杜良臣先行,杜良臣不肯,一定让李悦先行。杜良臣三人还有那个叫周仿的都从这些乱石杂草过去。走过这段路程,来到道观后院,沿山而建的楼屋层层叠叠,有好有坏。李悦心里忖度大约这里是从前道士修行起居的地方。
杨成俣他们早在上面等候了,环视四面景物,指指点点。李悦上来之后,回身往下一瞧,深不可测的山谷尽收眼底。原来这松风观是缘着山崖而建。那院墙的墙垣,风吹雨淋,早已残破,多处坍塌,有的形似颓倒。光凭胆量,脚下没有功夫,是不敢冒险走这个路。再瞧那院落,长着半人高的蒿草,里面有井台辘轳,原来是个菜园子。

曲江对杜良臣道:“老杜,你这个地方多好啊,怎么不派人好好修理修理。”
杜良臣道:“原来是想修起来的,连年的争战,哪里还有心情人力来修。这也不知道是哪一朝哪一代建的了。扔在这里,四下里的人竟然都不知道山上有这么个道观。当年修建的时候不知道费了多少人时物力,到我们后人手里都残破不矣了,唉!真是愧对祖先!”
曲江道:“这算什么,三百里阿房宫不是说烧、一把火就烧了净光。还有呢,这样说来可就多了。”
众人一路说,跟着主人,绕过房舍,顺着一段陡峭的石阶仍然一直向上走。走了几十级,见一飞空而出的石台上,有碗口粗的松木为柱——松皮都不曾去,松木板为屋顶,搭造的一个四面透风的敞轩。此时天色将晚,柱上斜插着点燃的松脂火把,将里面照得一片辉煌,衬着秋夜,显得格外明亮。
当地中央摆着一张大圆桌,摆着十副筷子和酒盅。中间摆着一个圆肚银酒壶。桌边周围摆着十把座椅。外面齐齐垒着一排排酒坛。杜家的数位家人伺立在旁。
众人进入。
杜良臣指着杨成俣和一黑衣人对李雨辰笑道:“不用说,有你师兄,杨成俣你是一定早就认得了。认得杨成俣,程方也就不用说了!”众人都笑。
杜良臣又道:“这几位青城弟子只怕你是第一次见。杨成俣,你来给雨辰引见一下你的这些师兄弟们。”
杨成俣一笑,刚要开口,顾柠先道:“不用费你唇齿了,我们和雨辰兄早就见过了。”
杨成俣闻言笑道:“还有哪个雨辰兄不认得?”
一穿宝蓝衣裳、重枣面孔,脸色阴郁的人瓮声瓮气开口道:“在下陈讷言。”李雨辰忙作了一个揖。
还有一个青城弟子李雨辰从来不曾见过。那人躲在众人后面,似乎不想见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