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神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自己犯过很多“想当然耳”的错误之一。
《明季北略》提到“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在未经分析之前,我轻易的接受了这个数据。直到被人指出其妄,才发觉这个数据很有问题。
在黄仁宇全面系统考察明代财政之前,明代财政始终是笼罩在历史迷雾之中的。向来,中国的学者在考察历史的时候,并不重视具体的财政数字,总把焦点集中在了政治、军事和皇帝及官僚们的道德行为上。轻视数字的真实性,对其进行处理,或者夸大,或者减小,**数字游戏以适应需求,是中国人一贯的传统了。
关于崇祯皇帝的私产,可以凭借判断基本只有两个来源,一种是原始资料,有官方或者私人的记录,一种是对整个明代财政史的把握。
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认可了《明季北略》的说法。顾诚则在《南明史》中做了修正,保留了“三千七百万”这个数字,但不顾原文明确的表述,这样的保留是否合适呢?
我们可以对“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这句话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三千七百万锭,每锭就算是五十两,其白银数量也远远超过了明代白银数量的总和。从这点可以判断《明季北略》基本上是胡说八道。
当然,“钞”也可能是货币的名称,所谓“锭皆五百(十?)两”其实是面值而不是实际价值。但纸币在明代中期已退出流通领域,内库收藏如此大量毫无价值的纸币属于毫无意义的行为,而且永乐年间纸币也不至于发行量如此巨大,竟价值上十亿两白银。最重要的是,如果收集的是纸币,《明季北略》的作者计六奇将其记录下来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明季北略》提到的“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也颇值得怀疑,我曾经将其理解万历皇帝遗留下来的财产,毕竟万历当政数十年,又以敛财着称。但后来看到黄仁宇的记载,提到万历皇帝用于皇室开支也相当的奢侈。万历皇帝死后,遗留下来大约七百万两的白银,大致被其后的两个皇帝分别转移到了六部,回归国库。这么一来,崇祯皇帝巨额财产就有点来源不明了。
如果考虑到明代后期海外大量白银的流入,如果考虑到存在的通货膨胀,只是“三千七百万两”也未必是天方夜谭,可“镌有永乐字”已经很明显的指出这笔白银是在明代初期出现的。当然,关于崇祯皇帝的私产还有很多疑点,也可以做进一步分析,但必然是建立在对明代末期财政与收入全面了解上。
现在,我们需要对《明季北略》的这个记载采取某一种态度,是肯定,或者否定。我们不能对完整的一句话只截取其中的一部分。
不可否认的是,崇祯内库中必然存在大量的财产,但是否有三千七百万两白银这么多,目前的证据还不能支持这种说法。
以我能够掌握到的资料,并不足以得出结论,只能暂时把这笔私产当成一个谜了。如果对明代财政没有继续更加深入的研究,或者没有更多的史料被挖掘和整理,崇祯皇帝的私产或许是一个永远的谜了。

这时,我的注意力已经转移,我对自己轻易接受这些数据感到好奇。最开始读史书的时候,我决不怀疑记录在直面上的“史实”,尤其是《明季北略》这类原始资料,加上经过多个专家学者的认可,基本上就毫不犹豫地接受。在被批评的反省后,我渐渐开始仔细审视自己为什么会忽视明显的事实。
在我接受并引用“三千七八万两白银”的时候,崇祯皇帝私产的真实性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巨额财产的来源不明和去向不明对我来说也不重要,我只是需要举个例子,如果崇祯皇帝有大量的财产却舍不得拿出来,就可以轻易证明崇祯皇帝不是一个好皇帝,远不是他自己吹嘘或者后世推崇的那样。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只要读者认可了结论,过程也就不重要了。但是,即使崇祯皇帝真是我结论所判断的那样,但用靠不住之崇祯私产来论证却是不合适的。用经不起推敲之事例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合适的。
然而,崇祯私产神话在不经意间已经被造就。正如《三国演义》神话的真实远远在人们内心深处远远超过《三国志》。
我又想到,面对这样或者那样的神话,我们为什么从来不假思索的接受呢?也许我们只想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只要有一个能够说服自己也能够说服别人的解释,可以得出呼之欲出的结论,我们自然会理所当然的接受。
通过教育,通过人生,通过经历,我们总是被灌输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成年后,我们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即使是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有了决定性结论。结论一旦形成,潜意识就会指明我们认定所谓正确的方向,并接受指向这个方向的证据,我们变得固执己见,有意或无意忽视不利的证据,把模棱两可的证据按自己意愿来解释。这时候的论证过程就不是弄清事实真相,而是成了捍卫自己的观念。
于是,只要符合我们内心的愿望,不管多么荒谬的神话都能被轻易接受。这些神话,首先是存在于人类潜意识之中的。在实现的束缚下,我们更受到思维方式的束缚。
在我们脑中先有了神话,才会相信神话。在思想上,人首先把自己当成了奴隶,才会被奴役。
记得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当极权**统治人们的时候,人们会沮丧:这样的政权怎么可能会被推翻。而当自由回到人们生活中时候,人们会困惑:那样的政权怎么可能存在。其实,真相往往很简单,就像国王的新衣。但真相又如此难以揭穿,因为从心理上实现跨越无异于在现实中用暴力颠覆一个政权。
崇祯神话,使我有些不寒而栗。
注:此文是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明朝灭亡的真相》的作者林洛后来的随笔。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