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燕昭王
燕昭王(?~前279)战国时燕国国君,周召公三十八代孙。
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比较弱小,在很长的时期里默默无闻,未能参与逐鹿中原、争夺天下的斗争。至燕王哙时(公元前315年),听信他人的蛊惑,贪图让贤的虚名,稀里糊涂地把君位禅让给相国子之。子之这个人原本就“贵重主断”,一朝权在手,更加不可一世,把燕国搞得“大乱”。“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战国策?齐策二》)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攻子之,失败。齐因起兵攻燕,五十日而举燕国。燕王哙身死,子之被擒后处醢刑而死。后来由于齐军过于残暴,结果“燕人畔”(《孟子?公孙丑下篇》),迫使齐军不得不撤退。
这时对燕昭王的记载就出现了分歧,一说,太子姬平与将军市被谋攻子之失败之后,市被反攻太子,太子逃逸他国。后燕**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公元前312年),奋起反抗,把齐**队赶了出去。“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昭王,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资治通鉴》)
另一说是太子平与将军市被一同被之子所杀,燕王哙公子姬职在内乱一起之时就逃往魏国,当齐宣王破燕时,赵武灵王曾听从乐毅的计谋,以赵合楚魏而伐齐存燕(《赵策三》)。后由于形势变化未能实行,由于齐军过于残暴,结果“燕人畔”,迫使齐军不得不撤退之后,赵取燕公子职于韩,派乐池护送燕公子职入燕,立以为王(公元前311年),即燕昭王。(《史记》、《中国通史》)
燕昭王在叛乱平息后即位。他发愤图强,招纳人才。筑黄金台,广纳贤士,招来了苏秦,乐毅、秦开等人才先后被燕昭王多重用。使燕国由一个衰败的弱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大约公元前300年,苏秦奉昭王命,到达齐国。这时齐宣王已死,闵王即位。苏秦在齐的活动,似并不怎样顺利。公元前296年,燕曾发动了一次对齐的进攻,结果失败。公元前288年,苏秦第二次由燕赴齐。这时正是秦昭王称“西帝”,并尊齐闵王为“东帝”之时。苏秦极力劝说齐闵王以“伐宋之利”,要“天下爱齐而憎秦”。这时赵国力也很充实,苏秦也怕齐赵联合,对燕不利,因此煽动齐国伐宋。公元前288年,齐第一次攻宋,燕国也派兵助齐,使齐和缓了对燕的进攻。(详细见苏秦考)

经过数十年生聚蓄养,燕国殷富,士卒乐战。前285年,燕国与秦、楚,赵、魏、韩五国结盟伐齐,以雪前耻。次年,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率五国之兵伐齐,直破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昭王亲到济上慰劳军队,封乐毅于昌国(今山东淄川县东),号昌国君。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宽其赋敛,除其暴令,修其旧政”,继而将大军分兵五路,乘胜追击,6个月之间下齐70余城,都改设为郡县,并封了20多个拥有燕国封邑的封君,还将100多个燕国爵位赏赐给齐人。此时为燕国全盛之时。
同时,昭王又向东向北扩展势力。派熟悉东胡情况的将领秦开,率军破东胡,使其向东北退千余里。燕国的疆域一直扩展到辽东。并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5个郡。为了防止东胡的侵扰,昭下修筑了长城。燕长城位于今长城以北200公里,今内蒙古赤峰市以北存有遗址。
据《中国通史》记载,燕昭王卒于公元前279年,他的儿子惠王继位。《九州记》云,古渔阳有无终山,山上有昭王墓……《水经》载,“燕昭王葬于无终山中”。而无终山在战国时期及时指蓟县一带的山脉,其中包括府君山。清智朴《盘山志》载,燕昭王墓在盘山千像寺东十里,据此寻找,这个大型封土堆正好符合史料指述,应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燕昭王的墓葬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