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封闭式管理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用怕,你有什麽高见,姑且说来听听。”王莽笑着对牛胡兰道。
“匈奴的人口总数,抵不上汉朝的十分之一,然而所以强大的原因,就在于衣食与汉人不同,不必依赖汉朝。如果匈奴改变原有风俗而喜欢汉朝的衣物食品,那么匈奴就会完全属于汉朝了。希望匈奴的女子都穿上汉朝的漂亮衣裙,在美丽的湖边翩翩起舞,以此显示匈奴的旃衣皮袄粗笨丑陋;让所有的匈奴人都尝到汉朝的美味佳肴,以此显示匈奴的牛羊肉和乳汁品毫无滋味。”牛胡兰说到这里,抬头看了王莽一眼。王莽正微微点头,见牛胡兰停下来,于是问道:“还有呢?接着说啊。”
牛胡兰对我得意地一笑道:“我们不但要在文化上同化他们,还要在饮食服装上同化他们,使他们对汉朝的一切都依赖,给他们做好吃的,叫他们顿顿都离不开。他们知道汉朝服装的高贵儒雅,他们就会丢弃皮毛衣服。军队里为什么要统一着装,不就是为了让士兵上下一心,奋勇杀敌么?”
王莽不住点头道:“好好好,想不到你不但能烧一手好菜,还如此的深谋远虑,实在是比那些光吃饭不做事的人强多了。”
“教化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要让他们尽快了解汉文化,就必须统一他们的衣食坐行,一切都向大汉的风俗习惯学习。所谓步调一致,才能的胜利。”王莽点点头觉得很有道理,奇怪地问:“什么是步调一致?”
我不禁暗笑,两千年后的**语录王莽如何知道?
牛胡兰被王莽问住,她文化粗浅,把古话翻译成白话都吃力,要她把白话翻译成古话更是难上加难。
“小女子是听徐先生说的,徐先生知道。”牛胡兰一下将皮裘踢给我。
我心里大骂道:“该死的泼妇,回到汉朝还老是打官腔。现在捅了篓子又让我来擦**!”绞尽脑汁解释道:“孔子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就是她所说的步调一致。”
王莽低头考虑了半晌,方才抬头笑道:“嗯,虽然解释得很勉强,也算说得过去。”
步调一致和天下为公根本就不搭界,我是实在想不出才瞎凑合的,想不到居然通过!我擦擦额头上的汗水狠狠瞪了牛胡兰一眼。
“你的想法很好,可惜我们一下子不能找那么多的好厨师做菜给所有的匈奴人吃,凑不够那么多的衣服给所有的匈奴人穿啊。”王莽听说觉得头都大了,很是荒诞不经。
“一时间把所有的匈奴人统一起来是很困难的,我们就先从先从娃娃抓起。”牛胡兰道。
王莽又是一愣。牛胡兰这回反应得快:“就是先从讲学班的学生做起。”
“怎么做?”王莽问。
“把他们封闭起来,不让他们回家去吃饭,先改变他们的饮食习惯,慢慢的教化他们。”牛胡兰道。
“如果他们不愿意怎么办?”
“那就采取强制措施。”
“等等,什么是强制措施?”王莽又是听听书。

牛胡兰滔滔不绝地讲去,害我又浪费口水解释了一通。
“我们在讲学班周围砌一道围墙,让他们吃在里面,睡在里面。一礼拜回家一趟。”
“等等,一礼拜是什么东西?”王莽扭头看我。
我赶紧解释给他听。
“就是七天啊!”王莽惊讶道:“怎么你尽说些奇怪的言语?”
牛胡兰看看我,不知道如何回答。
我只得瞎编道:“她的祖先是被黄帝打败的三苗后裔,逃到深山老林繁衍下来的,因此说话比较粗俗,望大人不要见怪。”
“哦,原来是三苗的子孙,怪不得尽说些生僻的言语。得不到中原的教化,可怜可怜。”王莽露出怜悯之情叹道。
牛胡兰狠狠瞪了我一眼。我噗嗤一笑立刻板起脸。
“对付野蛮的人,就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牛胡兰紧握拳头眼放凶光道。
卖英国人他爷爷的糕,臭三八又来政治口号!
“她说的意思是——”我才解释。王莽摇头道:“你不必解释,这句话我懂,不就是攥起两只硬拳头狠狠砸他们吗?”
牛胡兰拼命点头。
我擦擦额头的冷汗:谢天谢地,王莽同志,总算被你蒙对了一次!
最后牛胡兰同志的提议被王莽顺利通过。王莽命令明天就动工把讲学班用木栏围起来,派士兵把守。并且给学生建造食堂宿舍厕所,匈奴学生只许进不许出,七天放假,吃喝拉撒睡全部在里面。
牛胡兰被提拔成为王莽的私人厨师兼学校食堂的总管(学校食堂是我按两千年后的叫法,王莽取的名字是‘膳食部’),第二天就走马上任。牛胡兰含泪千恩万谢。
送走王莽,牛胡兰开始趾高气扬起来,可怜的杨伯老被她颐指气使呼来使去。我看在眼里,不禁哀叹道:贪污腐化的女局长又重新开始她的政治生涯了。
第二天一大早,士兵们就开始扛木头在讲学班的周围兵兵梆梆敲打起来。单于给王莽建设宿舍的木料还剩下很多,把讲学班围起来绰绰有余。牛胡兰背着双手指手画脚,仿佛又回到了二十一世纪。
陆续赶来的匈奴人个个都很奇怪,个个哇哇哇议论不停,却又不明白学校想干什么。
放学的时候,一百多个匈奴人总算尝到了什么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滋味。
肚子饿得咕咕叫的匈奴人就要骑马回家朵颐大块的牛羊肉,还没有上马就被汉朝士兵拽了下来。尽管杨伯老已经对他们讲得很清楚,可是匈奴习惯了我行我素,根本就没有听进去。
野惯了的匈奴人开始大喊大叫和士兵对抗,士兵们抄起早就准备好的木棍劈头盖脸地朝匈奴人打了下去。木棍是牛胡兰一早就叫士兵们削好的,大小跟警棍差不多,匈奴人立刻被打懵,胆小的吓得嗷嗷哭叫,胆大的撒腿就跑。士兵一面把胆小的押送回吊脚楼,一面去追逃跑的匈奴人。
跑向草地的匈奴人没跑几步就被抓回来。跑向湖边的匈奴人汉朝士兵就不管了,前面是浩荡的湖水,想逃走除非游到对岸去。匈奴人都是旱鸭子,下水游泳等于找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