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语闲言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者:smilefish
惭愧,前面几篇评其实是乱弹,这几篇才真正跟本文有关。这段可能会让梦梦看过后不大高兴,先声明,我绝对绝对不是在挑刺,只因为人家是一个口重的读者,比较容易被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而本文后面的一些设计让我感觉看的不够过瘾,故有此一说。如有得罪,梦梦千万表生气哈。
接下来说叙事手法。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是一大特色但同时也是一个挑战。本文成功的避免了一些第一人称文易犯的“上帝视角”,撒花鼓励。同时由于视角上的限制,只能通过丽君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推动所有的情节。但是有些地方感觉上对丽君的见闻描写不够细致,有的部分对其心理活动表达的不够充分,使得文章虽美但却少一丝活力。
梦梦的文字之凝炼、修养之深厚有目共睹,我这里就不再重述。不足的是看到后面,不免让我产生“长评短论尤未住,行文已过万里路”的感慨。特别是在丽君身涉官场之后,大多数情节是按照“环境描写——事件交代——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来推动的,其中丽君个人的心理活动几笔带过,他人的反应大多是不会细写,对话由于要采用半文言对白的难度而着墨有限(其实对话很精彩,特别值得细细体会,只是我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读者罢了),从而使行文显得有些平淡。越到后面,文章越体现了自己的思路,不仅很多细节脱离于原文,也加进去了很多情节。包括丽君拜相前的种种行事,都使整个故事更加合理连贯,这点很好。遗憾的是一件件事情,一个个场景,给我的感觉是篇幅都差不多,节奏上也没有明显的轻重缓急之分。一些本来应该很有些看头的情节,反而似乎没有那么生动。
譬如前面的金殿面试那段,作为一个走出闺阁的千金小姐,可谓是人生中的一大冒险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丽君应该是会紧张(因为怕自己身份穿帮而惴惴不安)、会兴奋(毕竟是距离自己施展理想和才华的咫尺之地)、会好奇(头次在最高权利机关接触最高权力的人,试想一下如果你我去国务院被国家主席接见的感觉)、也会自豪(类比假如你我高考时考了状元的心情)。即使顾不上观察众人的反应,但如此复杂的心情,如此宏大场面的场面,也应该值得写不少吧?但原文中不过用了两三段话半章不到就完了,实在是不过瘾哪。
再如洞房花烛那段,撇开相府千金与当朝状元完婚时的繁杂程序华丽场面不谈,单是丽君的心理就十分耐人寻味:对新娘未能确定是否映雪的不安、对身为女儿身却作为新郎拜堂的荒诞、对父兄在旁却上拜他人父母的辛酸,五味俱全,遗憾的是文中也没有着墨。
还有面对君王一次次的试探,丽君的反应怕也不止是寥寥几句就概括的全。个人意见应该是由最初时的慌乱和事后的后怕,到接下来相处中更加谨慎,然后是下一次试探时的稍微镇定,如此一次次反复,到后面能够比较免疫再到最后的应对自如,从而逐步练就了瞒天过海的犀利口才和应付少华死缠烂打的本领。这个过程同样是比较有YY的空间,希望梦梦后面安排时候考虑下。
以及为皇甫一家金殿平反那段,注意到一个比较值得玩味的细节,在勇王提议先锋配元帅时,“注意到勇娥脸红,长华却是满脸喜色”。我的第一反应是勇娥脸红究竟因为羞于大庭广众之下谈及婚事,还是因为对少华有所爱慕而起的羞喜之情?作为少华名义上的妻子,难道此时丽君就没有什么想法?那么她就更改关注后面事情的进展和众人的反应。然而后面皇上将卫小姐改配给熊浩那段,干脆略过不写,一句话交代了事。于是疑惑:究竟是丽君没有关注,还是觉得不值得一提?此外,太后提议立后长华、丽君看到燕玉救人等情节上,都很好奇丽君当时的心理活动,势必应该是外表平静而胸中波涛万千的吧?

总而言之,私以为在第一人称下,丽君的性情、理想、抱负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尤其是矛盾的心理冲突来体现和彰显的。但到目前为止,给我的感觉是丽君的反应显得有些淡然。怎么说呢,感觉她好似入世历劫的仙君,有种与生俱来的淡然和笃定,但却不食人间烟火。好梦能否在后面多加些丽君的心理描写,逐步把她从神坛上拉下来,注入世人的喜怒哀乐,那该是多么生动和引人入胜啊!当然,现在的文章有种含蓄的美,十分耐人寻味。行文如此实属不易,是我在强求了。
题外话:看过两篇文,写法上印象比较深刻。一是《笑忘书》(汗,**,且有违背伦理之嫌,不主张小朋友看),文分三部,“笑”和“忘”是主角以第一人称展开,而“书”部则全部从与主角相关的人物视角展开,而且情节上与前面两部相互衔接和照应,特别是大风的那段心理历程,读完让人一解前面疑惑的淋漓之感。还有一篇《疯诉》,通篇采用第一人称,但全都是通过主角身旁人的视角展开,主角的心理一句没有,却奇异的刻画了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令我惊叹。偶是懒人,不大习惯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希望梦梦后面能多写几篇番外:皇帝的视角、勇王的视角、少华的视角、孟父的视角、映雪的视角、探花郎的视角,写下他们在与丽君相处相知相逼相争时的心路历程,还可以对以前一些不够丰满的情节进行补充(特别是对丽君的外貌,口水三千……)。我知道自己在出难题了,但万分诚恳的希望梦梦考虑。:)
最后,有个细节万望解惑:帮助皇甫平反那段,金殿申冤没有提及赐婚燕玉于少华,接下来是丽君翻到血书奏折,方看到“佳人仗义释英雄,春光旖旎小春庭”,发出“他皇甫一家怨仇得报,一门荣贵,现成的贤良媳妇,用不着我孟丽君锦上添花”之概,以及后面告诉映雪“当年小春庭失火,刘郡主私放少华脱灾,为谢再生之恩,故结为秦晋”。记得血书是由熊浩交到丽君手中转呈皇帝的,事先丽君难道没有看奏章么?还是不能看?如果是后者,那么是否是皇帝批示中赐婚两家?似乎没有看到正式提及燕华二人婚事,也没有少华辞而不得的情节,但为何丽君后面反复有“结为秦晋”之怒?
PS:偶然看到大人抱怨写文占用了看文的时间,就此致以十二分的敬意。自认为看文不少,梦梦喜欢什么题材的?可以给你推荐。:)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