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校场夺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风从水面吹来,吹散了一日的暑热。我站在沥水阁排窗前,眼前是月色中波光粼粼的水面,莹白的月光将远处的树木近处的亭台都笼上了一层蒙蒙的光晕,草虫声未歇,池塘已是蛙声一片,入夜深了,也不清静啊!荣发走近我身边,轻轻道:公子累一天了,明儿还要早朝,早些歇息吧。我道:你去竹榻上歪一歪,我想点事儿,一会儿就回去。
走出沥水阁,站于阁前石台上,半水园中这个依水而建的庭阁玲珑精致,我爱它三面芸窗临水,数道石阶相连水面石台,可近水赏月,早嘱咐整理了作为书房。素华知我心意,将其收拾得清新淡雅,又换上淡绿窗纱,平日里我也喜欢呆这儿静思,可今夜,为何心绪不宁?往日里想着念着的他,今天不是见着了,他年少英武,也有志气,一如念想中的模样,我该喜出望外才对,而我却未将此事告知素华,我……我竟是恋上了这身男儿装……不是这样,冤未平,仇未报,少华既已来京,我就不是孤身对敌,他武艺好,我们同心协力……
思绪回到日间,午后,勇王与熊浩比拼刀法,两人均是力大,斗得难解难分,周围众人渐渐聚了过来,勇王久战不下,焦躁起来,险些被熊浩一刀伤及右臂,他骂了一声,打叠精神又战。日头底下热气蒸腾,刀刃击打声外,只有嘈杂的知了叫声,皇上皱眉道:他两人势均力敌,恐不易分出高下。王华说声少陪,提起长剑,跃入场中,一剑压住交在一起的刀锋,勇王和熊浩欲挺刀,几次用劲不能,勇王哈哈大笑:认输认输。各人收回兵刃,听得众人夸赞,王华却道:习武强身,若不能保家卫国,匹夫之勇又有何用。我看他一眼,皇上赞好,又笑问我:明堂你看如何?我道:王兄志向高远,晚生佩服。勇王笑对王华说道:得明堂夸赞不易,你小子前途无量。我看向怔怔而立的少年,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皇上在我耳边轻轻道:明堂的气度较之刀剑更使人折服呢!我垂头道声不敢,心思却飘飘荡荡,无法落到一处。
他,是与我订亲一载的男子,是我为之守节守义的丈夫,我……如今却是考较他的官员,怎么面对……
回到沥水阁,见荣发坐在小几子上,伏着竹榻已经睡熟了,我替他盖上薄毯,不由微笑,他应是见过少华的,却未认出来,这迷迷糊糊的性子未尝不是福气。我也不必现自烦恼,且看校场比武,他若真有担当,能救回父母家人,再图姻缘,况且,我这女扮男装的欺君大罪还不知如何才能脱身呢?
几日后,兵部将报考壮士名录送来,我翻看厚厚的名册,共有六百七十八名,翻到后面,果然见到王华王少甫名字,上书为荆湘人氏,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我合上名册,心道:不管他是不是少华,现他为应试士子,我是主考官员,这无任如何是徇不得私,作不得人情的,他若有真本事,出兵救父平冤才有希望,若无才华,帮亦无用。
连日来兵部忙碌将应考壮士记名,排号,分场考核军事策论、武艺。秦逸飞忙得脚不着地,勇王也去看了几场武试,一日回来直嚷辛苦,道是太阳底下陪着坐坐大是受罪,我笑道:那士子们比武打斗,岂不更是难忍。勇王道:他们巴巴地热望得个武举人,有什么忍受不得。我坐于书桌前,环顾内阁诸人多已回去,道:王爷代君玉前去,你是挥汗辛劳,我却闲适安然,令人惭愧啊!勇王道:你是大主考,决胜的时候去了就行,若是劳损了精神,皇帝老哥又该骂我没照顾好明堂了。我瞄了一眼桌上堆积的卷子,道:君玉承情了,王爷早些回去吧,夏日流汗多,饮食宜清淡,早睡养神,多保重。勇王笑道:你又想一个人在这儿用功了,心思用太多了,瞧你精神气儿都有不足,还尽想着别人,说实话,你安排这次文武双试有些道理,几道筛选过后,留下的数十人我看着确实不错,看这些策论不用这么急吧?我揉揉额角道:这几日武会员就得定下来,我想将所有文章都看一遍,不致遗漏将才,我虽不懂武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和才具还是辨得出来的。
夜中时分,月上树梢,清冷的月光照得内阁房舍前如雪一片,我收回目光,重新看了一遍眼前的文字,停留在末尾著着的名字上,他果然有些见识,兵法韬略应用自如,更难得的是字里文间显示出的雄心和决心,只是通篇尚欠收敛,年轻气盛些也在所难免,以后历练多了应会好些,在这许多卷子中,看来还是以这篇为首。“明堂,怎么看住了,叫你也不应”勇王走近我身边,接过卷子看,一时便叫好:将军沙场秋点兵,放马关山烽火燃,好气势。我提笔在其后批了一句:寒冬未消绿意露,春色不尽在枝头。
“好”勇王道:此等文章评语正是相得益彰。“夜深人静,这儿倒还热闹。”只见皇上轻摇折扇,薄衣束发从门口而来。我欲行礼,他提扇止住,笑道:夏日夜长,朕随处走走,你们二位勤于王事,却是辛苦了。勇王嬉笑道:我陪坐,兼车马护送,明堂才是端正坐了一夜。皇上捡起桌上的卷子,细看后说道:这王华果然是个将才,明堂如此评语,是准备使其为首了。我道:为将者韬略以对敌,武功以伏众,既然全国遴选,应择最优者为首,两日后校场武试,若是文武皆备,方是魁首之选。皇上道:明堂谨慎,为国取材当如是,这样吧,后日朕亲临校场,会元状元一起点,军情紧急,还有刘奎光已近京城,不能再拖延了。勇王道:何必在意一武夫。皇上问:明堂怎么看?我斟酌道:外患复内忧,国力恐难以承受。皇上点头道:很是,不知出征所备如何?我将连日安排的车马、粮草、调兵令等一一回禀,勇王瞪眼看我道:怎么回事,你每天也就内阁坐坐,如何做出这许多事来?皇上笑道:明堂之才你还看不明白,不羡汉有萧何相,只看文朝栋梁臣。
缓行出阁送皇上回宫,两盏宫灯前引,夜风习习,小径树影摇曳,较之日间凉爽许多。一路行来,随意谈些闲话,到了禁宫门口,皇上侧头对我说道:你身子单薄,看着平日饮食也少,回头朕让权昌拿些老参燕窝到你府上。我低头谢恩,勇王一旁叫道:皇兄好偏心,从小到大没见你对我这么上心过。皇上笑道:朕怕你虚火过旺,但凡宫中有的物事,你看着中意的,还不是都有法子弄了去。勇王嘿嘿笑出声,我目送灯影晃晃,轻衫身影消失在高墙深院之中,心中隐约怅然,如今,我唯有素华、荣发二个亲人了,不知义父义母何时才能到京,至亲之人何日才能换装重见?
两日后,京城西郊校场整顿一新候驾,我一早乘轿前往天芙宫,会同勇王等候于宫门。卯时三刻御驾启程,我坐于官轿内,心内盘算各项准备事宜,慕非确实是个有才干的人,短短一月,就能让兵部上下一扫颓废之气,以他行事,只怕多少也借了皇命巍巍和秦国公昔日的威风,想起他意气风发昂首而言的模样,我不禁微微笑了。那日兵部堂前,慕非是这般说的:你我都是明启年举子,君恩际遇已是异乎寻常了,好好振作一番,文武二道大有可为,明堂可相信?我也觉心潮涌起,看他神气俨然,故道:为之难,言之得无认乎*?慕非笑怪道:明堂过于谨慎了!轿身摇晃,心中的希冀渐渐明朗了,我再不想做回每日只对着花园四墙的官家小姐,我可以做很多事,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读书岂仅是显示才华,女子为何不能有所担当!

到抵校场时,日上半空,盛夏近末,仍是炎热难耐。辕门外下轿,早见朱奎带领慕非等一众兵部官员跪接,皇上道声免礼,举步便往校场内走去。
西郊校场占地极广阔,用以比武的场地以细沙铺地,四周绿柳荫盖如云,东南方向巨柳下设台,结帐为幕。一眼扫过,只见众多士子衣着整齐,候于黄帐周围的树荫之下,相隔十余步摆设茶水,左侧长条桌上三名医者聚在一起,药箱等物事准备齐全,我不由暗中点头,我只不过提了一句天热防暑,慕非办事甚是周到。果然皇上进帐登座后夸道:朱卿备试用了心思啊!朱奎脸有喜色,奏道:圣恩浩荡,兵部上下无不尽心王事,尤以员外郎秦大人出力多,老臣不敢居功。我看慕非有得色,不由抿嘴,微微摇头,慕非行礼道:微臣只是跑腿而已,朱尚书每日亲临试场,统领全局,武举才得以顺利进行。我微闭双目以示赞许,身边勇王哈哈笑道:慕非也学会打官腔了。却听慕非接着道:文试武比、场地安排多仗郦大人指点。我愕然,觉着众多目光四下而来,随即施礼道:不敢,圣意决断为国选材,臣子敢不尽力。皇上笑道:郦卿心思之周密,人所难及,明堂才是真正点将者,诸位不必拘束,都坐下,且看龙争虎斗谁能夺魁。
慕非站起走到御桌左侧,道:比武即要开始,微臣请旨解说唱名。皇上应可,听得慕非简要述说,我目光慢慢看过空地上的巨大石鼎,百米外的箭靶和两侧陈列的各样兵刃,这举千斤鼎、比箭和兵刃对决三场也是武举惯常之试,我不由看向左侧树荫下面,隔得远了,面目不甚清楚,心中自笑:今日便能见结果,我何时也这般沉不住气了。
巳时一过,鸣金击锣宣告武试开始,随着慕非唱名,一名名壮士上前来举鼎,有力大者轻易举起,赢得轰然喝彩,也有尽力不能的,羞惭而退,待高声叫到平江熊浩时,我远处看去,果见他在人群之中,与熊浩说了一句,即翘首看向场中。这边熊浩走近台前,略一运气,双手举起巨鼎,又绕场一周,方放下,竟是大气不喘。勇王兴奋对我而言:那个士子是与我比试过的,这石鼎总有百十来斤吧!看来那日再打下去,我吃他不消。我笑道:王爷自知之明令人敬服。他瞪眼气道:明堂也开始取笑我了。我说声不敢,又安慰一句:为王为将者,胸襟自与常人不同。上方皇上听了,插言道:一物降一物,皇弟遇上明堂是再发不了脾气的。我一笑,眼角却见王华一身白袍短装上场,神色镇定,英武不凡,周围闻得低声赞叹声,我不再言语,只看场中,他虽身手不错,这举鼎用的是蛮力,可行?
眼见白衣少年手扶石鼎,稳稳抓住锁眼,慢慢抬举过头,停留片刻便放下,气定神闲,我方松了一口气。皇上也已认出,问慕非王华是哪里人氏,听后道:荆湘同里竟有此等文武双全的人才,文朝重文抑武,这样的武举也多年未行了。朱尚书道:启禀皇上,此次郦大人为兵部重理武举规则条例,安排招贤比试井井有条,臣已吩咐整理成文,只等武试结束即呈御览,若是今后与文试一样三年一比,我朝当无缺将之憾。皇上点头道:甚好。勇王低声对我说道:你这般费神费力,朱奎那老儿可捡了个现成。我笑笑:得朱老尚书指点甚多,我年青多用心些是应当的。他看我一时,只说:明堂心胸非我等俗人可比。
比武仍一项项进行,时已近午,虽在帐内没有骄阳直射,还是觉得炎热。我看着各个壮士精神气势均好,也就放心。几项比试结束,安排皇上和众位官员士子于校场西侧官房平房中用饭歇息,我与几名主考聚于考房内商议,早有书记员将登写清楚的壮士名录和文武比试的名次呈上,得大家认同,我提笔写上:武会元王华王少甫,会试第二熊浩熊友鹤,会试第三张雄张仲成。书记员将前五十名名姓另外书写,是为武举贡士。匆匆进食毕,我便下令鸣金。
皇上看过名录,对我说道:明堂辛苦了,请前十位英雄到帐前来。我看向帐前,十个壮士形貌各异,却倶是豪迈不俗,他自然是与众不同……看他们向皇上行礼,汗湿的脸上透出喜悦之情,王华熊浩应已看清上方坐着的几个相识之人,他神色无异,倒还沉稳……忽听皇上道:……。郦大人代朕备试监考,就是此次武举主考,应先去拜谢主考大人。我一惊,要站起,却被勇王按住坐下,十名壮士已经齐齐面前大礼拜下,我看一眼王华,只觉热意上脸,口内说道:各位年兄免礼,诸位才华出众,技压群雄,下官奉旨选材,甚感荣幸,唯愿英雄思报国,姓名留青史。壮士齐回道:谢老师教诲。
皇上笑道:明堂虽是文臣,英风豪气不让将帅,你们多学学老师,得益必多。众人称是。皇上问了几句,只听王华答道:臣与熊友鹤学艺黄鹤山一载,因思艺成报国,辞师下山,愿放马疆场,为国肃清边境。皇上甚是欢喜,赞声有志气,又问道:今对朝鲜久战不下,可有良策?王华回道:臣思之已久,朝鲜小国兵源稀而作战勇,又仗地势熟悉避我军锋芒,唯有稳扎营、击必中、一战得胜即以精锐袭其京都,他必首尾不能顾,尽灭其精兵,重创之下方可使低首称臣,永保北疆平安。皇上拍案叫好,问两旁如何。众人附和称颂,勇王喜道:这法子好,等打下朝鲜,本王要去看看,什么个破地方,打了几年居然打不下。待众声平息,我看向王华道:战术听着有理,下官是文臣,心中所想是战祸伤民伤国,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少甫以为如何?王华施礼道:老师所言甚是,创其军而爱其民,便是敌军兵士也可俘之教之,使其远离本土,强于屠杀生灵。我微笑点头。皇上道:今日武试选将,朕喜见多位壮士文武皆备、忠心为国,令王华为武状元,兼掌管天下兵马都招讨,熊浩、张雄为武榜眼、探花,余者为武举人,即日起筹备东征事宜,兵部调兵备粮,立秋后朕于天辰台拜将出征,郦卿此次行事甚合朕意,升任内阁学士,从二品,替朕把东征一事管起来。
众人谢恩毕,王华跪倒称有事启奏,听他提到吹台山招安,我心中一动,皇甫夫人和长华姐姐居于草寇之地终是不妥,我还得相助一臂之力……想不到今日皇上亲提,我校场为师,他是这般的恭敬模样,我……以后再补偿于他……
…………………………………………………………………………………………………………
*为之难,言之得无认乎:出自论语,意为做起来很难,言谈能不谨慎吗?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出自道德经,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