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户部之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一大早载沣就派人到位于前门外大栅栏的中和园订了一个包间,好准备晚上和韩蕊的约会!而自己却来到了户部,恋爱要谈,但是工作载沣也没有忘慈禧答应每年多给载沣二百万两的军费,前两天经过载沣的死缠烂打,慈禧又同意把载沣前几个月办海军陆战队的军费报销一部分。这不载沣来到户部要钱了!
户部在古代称为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唐以后称户部。清沿明制,于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设户部,户部在六部中排行老二,仅次与吏部。户部总的职掌是管理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财政等事宜。其机构按地区划分为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14个清吏司;并设有八旗俸饷处、现审处、饭银处、捐纳处、内仓等机构,办理八旗俸饷、捐输等事。其部内的行政事务则由南、北档房、司务厅、督催所、当月处、监印处分别管理。其主官为满、汉尚书各1人(从一品),共同管理户部的大小事务,但现在却是汉尚书翁同龢一人当家。不光是户部是汉尚书当家,整个六部都是汉尚书做主,因为现在的满人大爷们你要是让他吃喝嫖赌,他们可是样样精通,但要是叫他们办事,那绝对是越帮越忙,而且他们也不屑于亲自去办事,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主子,有什么要办的,叫下面的那些汉人奴才去办不就行了,干嘛非要自己亲自去哪!
载沣来到了户部,自己的随从拿着载沣的名刺投了进去。户部是这个大清国的国库,可以说是整个大清国最有钱的部门了,但是其建筑却有些拿不出手,虽然不能说是残破不堪,但也差不多了。院墙上面长满了野草,门口的拴马柱断的没有几根了,连大门上的柳钉掉了几个都没有人去修一修,和后世那些气派豪华的政府大楼相比,可以说是丢人丢到极点了。不过你可千万不要想这是他们想节约经费,为民造福的结果,他们的脑子里可从来不会又这样的想法。不修葺是因为大清国的官场中有一个规矩:“官不修衙”。当官的绝对不会去修葺自己的衙门,因为他们都是流官,三年一任,到期走人。现在又没有流行什么面子工程,把自己的官衙修的富丽堂皇,一会招来麻烦(看看白宫书记的下场就知道是什么麻烦了),二是修的再好也不是自己的,还不是要留给下一任,自己又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清朝的衙门除了实在不能住人了之外会修葺一下外,很多时候是没有人去修的,更不要说去重新建造了!
“王爷恕罪!”翁同龢得到载沣来到的消息后立马就出来迎接:“下官迎接来迟,还请王爷原谅!”
“翁师傅客气了!载沣来的唐突,应该是载沣向翁师傅赔罪才是!”载沣虽然看不起翁同龢的为人,但他毕竟是光绪的老师,帝党与清流的领袖,暂时载沣还是得罪不起他,只能假装客气啦!
“王爷客气了!王爷请里面叙话!”翁同龢引导着载沣来到了内堂。

刚坐下载沣就直接的说道:“载沣此来可是有求翁师傅的,还望翁师傅能尽量满足载沣的要求!”
“都是为皇上办事,只要是下官能办的到的,下官一定尽力。王爷说一个‘求’字真是折杀下官了”翁同龢自然知道载沣是来要钱的,这几天他也是有所准备,要不翁同龢也不会说这样的大话!
“竟然如此载沣在此多谢翁师傅了!”载沣向翁同龢笑道:“老佛爷开恩,每年多给了威海舰队二百万两的银子专门用于购置新舰,再加上每年的日常军费,户部每年要给威海舰队三百三十七万两白银。这个还请翁师傅把今年的军费拨给我,威海舰队还在等米下锅哪!”
“王爷请放心!”翁同龢摸了摸自己的三羊胡子说道:“王爷所需的军费下官已经全部准备好了,王爷随时可提走。”
“那载沣在此谢过翁师傅了!”翁同龢如此的爽快真是大出载沣的意料,原来载沣可是准备了来打口水仗的,现在在都白准备了。
“王爷不要谢我,”翁同龢神秘的说道:“应该谢皇上!”
“谢皇上?”载沣似乎明白了一些!
“是应该谢皇上!”翁同龢解释道:“户部存款原来并不够王爷所需,下官百般筹划还是少了三十万两。后来皇上听说此事之后说王爷练兵本是为了朝廷,应当大力支持,而且皇上还说了虽然皇上是君,王爷是臣,但王爷与皇上可是亲兄弟,血浓于水,弟弟有了难处,这做哥哥的应该帮扶帮扶。所以就从内帑中拿出了三十万两给王爷,让王爷好好为了朝廷、为了皇上练出一支精兵。”
载沣刚才还在纳闷翁同龢这次为什么出钱出的这样的爽快哪,原来是为了拉拢自己!载不过沣的打算是即不支持帝党也不投靠后党,而是与两边都保持一定关系,利用帝党与后党的斗争从而从中渔利。现在的载沣投向任何一边都会对自己的事业造成致命的影响,谁叫现在自己的实力弱哪!
打定了这个主意的载沣自然不会为了光绪的一些银子就投向他,但也绝对不会得罪他,于是说道:“原来如此!载沣下次面见皇上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谢谢皇上!”
翁同龢对载沣的话自然不会满意,还想再说的时候,载沣先开口了:“军费的事就这样定了,不过还有一件事要麻烦翁师傅。我建了一个造船厂,设备什么的都是从外国买来的,可是花了我不少的银子。还好老佛爷体谅载沣,准许载沣报销一个半的银子,这不我就一起把账目本给带来了,还请翁师傅通融通融,尽快把银子给我,我可是还欠着外国商人的一大笔银子哪!”
翁同龢将账目本拿了过来仔细的看了一遍,越看越心惊,不禁开口说道:“一个造船厂怎么花了这么多的银子?”
“怎么?”载沣面露怒色道:“翁大人是怀疑本王谎报账目?”
写的不好但依然要求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