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以色列总理(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定是个误会!”莱斯小姐急忙辩解道
普京嘴角现出一丝冷笑:“是吗?”
话一出口,莱斯就后悔了:“上帝!飞行员!他们又抓到了飞行员!”
莱斯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紧张的思考着对策,但是不能改口,难道说:是啊!是我们的‘曙光女神’进入了俄罗斯领空,那又怎么样!
莱斯心里正是这样说的,嘴上却非常恳切地道:“这一定是个误会!总统先生!”莱斯又道,“我相信,这一定是我们的飞机发生了故障,不幸迷航进入了俄罗斯的领空
普京道:“这架飞机是从中国的方向飞过来的。莱斯小姐,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讨论了,下面谈谈我们合作的问题。”
莱斯心情沮丧,随口道:“好啊。”
“为了表示你们的诚意,我们有以下几个条件,作为商谈的基础。第一,美国及北约必须立即撤出在东欧国家建立起来的反导系统.....”
“这绝对不行!”莱斯急忙叫道。
普京摆了摆手,拍了拍档案袋,“莱斯小姐!你先别忙,听我把话说完。”
“第二!停止对车臣叛匪的支持并发表声明,不支持车臣独立。”
统先生!鉴于目前发生了新的情况,我必须和布什总统协商,然后再和你会谈。你看行吗?”
“好吧!莱斯小姐!不过请你抓紧点,”普京向后一靠,拍了拍档案袋,“我想中国人对这个也一定很感兴趣。”
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南端海滨,有一座很不起眼的陈旧的棕褐色小楼,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摩萨德总部。摩萨德的全称是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它正式成立于1951年初,前身原属外交部政治司。
实际上,以色列有多个情报组织。军队、警察、外交机构都有自己的情报系统,但最重要的当数摩萨德。虽然摩萨德的许多活动,都是借助与国防军突击队或西方大国情报机构的合作才成功的,但人们往往把功绩都算在摩萨德头上,这就更加大了它的神秘光环。
50多年来,中东5次大战,小小的以色列占尽上风,摩萨德功不可没。它的眼线遍布对方的中枢高层,知己知彼使以色列国防军如虎添翼。50年代,它首先搞到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美国公布后震动全球。60年代,摩萨德跨国跟踪,把二战中屠杀犹太人的战犯艾希曼从阿根廷抓回以色列受审。1966年,它又从伊拉克偷走最先进的米格21战机。摩萨德还组织突击队远程奔袭乌干达首都恩德培机场,成功解救100多名人质,自己只损失了1人———身先士卒的突击队长约尼上校、前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哥哥。
虽然摩萨德的大部分活动都不为人所知,但仅媒体公开的部分,就足以令犹太人骄傲。摩萨德和美国中央情报局、英情5处、苏联克格勃被公认为全球谍海4强。
以色列国力有限,不可能维持庞大的情报机构的支出。精干、高效是摩萨德的最大特点。
首先,以色列所处的特殊环境,使摩萨德备受重视。它直属总理领导,其创建人哈雷尔得到总理古里安的绝对信任,决策迅速有力。
其次,摩萨德人员的忠诚不靠重赏,主要靠信念。国家理想的感召和对纳粹法西斯的极度憎恨,使摩萨德麾下聚集了大批犹太民族的精英,他们的绝对忠诚加上对专业技巧的钻研,使摩萨德效率惊人。
三是独特的招募、培训体系。哈雷尔规定,不要凭兴趣的志愿者,不欢迎007那样的冒险家,而是要暗中考核选拔那些能力和气质俱佳,而又有非凡经历的人。
四是充分利用犹太民族的优势。以色列犹太人来自80多个国家,使用100多种语言,这使摩萨德能够拥有任何地区的“当地”特工。
还有,摩萨德充分信任自己的特工,千方百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一旦有人被捕,以色列方面总是不惜代价进行营救。1967年以色列迅速攻占戈兰高地,是有赖于以色列超级间谍科恩的出色工作。摩萨德精心培养的这位奇才,曾是叙利亚总统的挚友、国防部长人选,他使得叙利亚几乎无军事秘密可言。1965年科恩因疏忽被捕后,以色列要用十几个叙利亚间谍和百万美元赎他,还动员教皇、英国女王、叙总统私人医生等为他说情。另一间谍奇才洛茨在埃及被捕后,摩萨德用9名将军战俘把他换了回来。正是因为此,摩萨德特工才个个拼死效力。
摩萨德利用高技术进行情报收集,其水平之高,全球难有与其比肩者。美国白宫堪称壁垒森严,但对以色列电脑高手来说,钻进去也只是小菜一碟摩萨德的“飞箭”特工队,目标是所有外国的机要部门。他们放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使领馆“飞箭”不曾光顾过,白宫也不在话下。美国白宫、国务院的电话,甚至克林顿总统的电子邮件,摩萨德均能获取。
摩萨德还掌握了克林顿与莱温斯基长达30个小时情意绵绵的录音,并曾想以此要挟克林顿。在1998年斯塔尔向美国国会提交的对克林顿性丑闻的调查报告中,人们大多忽视了这样一段话:莱温斯基说,1997年3月29日,她和克林顿在总统办公室拥抱时,克林顿对她说,他怀疑某国使馆一直在窃听他的电话。克林顿还对她说,如果有人问电话如何解释,就说他们为防范窃听,将计就计,用来迷惑对方。
而美国联邦调查局对这一段话高度警觉。当即跟踪一位在美国电话公司工作的以色列人,他的妻子是以色列使馆外交官,据说是摩萨德官员。特工搜查他时,发现了一份联邦调查局最敏感的电话号码清单,非常吃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反情报部前主任梅杰称,以色列人搞情报就像打仗,永远处于战争状态,而且不惜任何手段。
白宫和以色列对此都矢口否认,称摩萨德早有定规,不准在美国从事非法谍报行动。然而,摩萨德的最高准则是,为了国家利益,没有什么不能干的。如此,谁能说清合法、非法的界限?
其实早在1985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就曾挖出了打入美国海军情报部门的犹太间谍波拉德,称他给以色列搞了50万份文件,包括许多美国特工的照片、姓名和地点。美国还称,有个代号为米加的间谍活跃在白宫,可能比波拉德更厉害。据摩萨德的特工透露,以色列首次对美国总统下手是1974年,目的是了解美国向沙特出售预警飞机的情况。
杰德.埃茵霍恩,摩萨德第九任局长,正在办公室里办公,秘书敲门进来,递给他一分卷宗,“局长!这是我们驻美国的特工刚刚获得的绝密情报。”
杰德接过来,在签单上签字后,秘书出去。杰德打开卷宗,看着看着,脸色凝重起来。看完后,杰德点上一只雪茄,在烟雾缭绕中,静静地思考着。
思考了约五分钟,杰德似乎下了决定,拿起电话,叫通秘书道:“这份情报都有谁看过?”
“只有我看过。”
“好!不要再对任何人说起。备车,我要出去一趟。”
说完撂下电话,拿起卷宗,在手中掂了掂,出门赶奔总理府。
来到总理办公室,杰德将卷宗递给以色列总理奥特.埃德,“这是我们驻美国的特工刚刚得到的情报,总理!你看看吧。”
“情报可靠吗?”奥特很快就看完了。
“这是我们在美国隐藏最深的特工米加获取的,绝对可靠。”
“美国人疯了吗!”
“哼!也没什么了,‘911’这样的事都干得出来,何况在别的国家。”
“杰德局长!你的想法是什么?”
“总理!我在想我们怎么在这件事上获得最大的利益。”
“噢?说说看。”奥特总理亲自到了一杯茶,递到杰德的面前。
“总理!从我们建国开始一直到现在,美国人都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在二战中,也救助过我们许多的同胞。但你我都明白,我们不过是美国用来控制中东石油的一个棋子。现在,中国人因经研发出了新能源,虽然还没有大规模的利用,但那是早晚的事。如果世界对石油的需求不再那么迫切,美国人还会像过去那样支持我们吗?不是我妄自菲薄,我们的国家太小了,周围强敌环伺,如果没有一个大国给我们支持,以色列一天都存在不下去。几次战争中虽然我们最后都赢了,但赢得多艰难。虽然我们有核武器可以威慑敌人,但真正到了使用它的时候,使不使用也就没有什么分别了,不是我说丧气话,也就是临死狠狠地再咬敌人一口。
我们都知道,现在美国虽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却正在走向衰亡没落。如果某一天它为了自己的利益抛弃了我们,我们怎么办?近半个世纪来,美国人一边会同北约压缩俄罗斯的生存空间,一边借反恐的名义在中国周边布局,从这份情报上来看,美国已准备对中国动手了。虽然美国很强大,但是对付中国也必将全力以赴,迫使它必然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实行战略收缩。在中东,别说进攻伊朗,甚至有可能从伊拉克撤军。这样,美国人就会想方设法的缓和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和阿拉伯国家搞好关系,这对我们是不利的。如果在美国对付中国的时候,中东再来一场战争,那么美国人对我们的支持会大打折扣,甚至使我们成为弃子。”
奥特挥手止住杰德局长,盯着他的眼睛道:“杰德!我知道你是爱国的!你是不是想帮助中国人?你老实告诉我,这里面没有你的私人感情?”

“总理!我承认!如果没有中国人的帮助,我的祖上早就死在纳粹的集中营里了,也就不会有我杰德了。我是想帮助中国人,也算是报恩吧!但更重要的是为以色列将来的利益打算啊!”
“我知道!你所说得都有道理。不但是你,我也和中国渊源甚深啊!所以我理解你的感情。”
奥特的祖父约瑟夫·约瑟佛维奇.奥特和他的妻子于1917年迁到哈尔滨,成为茶叶商人。约瑟夫老人认准了这个第二故乡可以作为生活一辈子的地方,当一些犹太人在哈尔滨攒下一笔钱后陆续离去,寻找心目中的乐土时,老约瑟夫却哪里也不去,甚至也不许自己的儿子离去。现今,老人和他的妻子、妻妹还安息在远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哈尔滨犹太人公墓。
奥特的父亲莫德卡就出生在哈尔滨,在这里长大,并结识了有着相同命运的犹太姑娘,相爱结婚。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他,中文极好,曾在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和双城的学校里教授中文,并在一些学校教授俄文。
1929年5月,生活在哈尔滨的犹太青年成立了志在恢复家园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贝塔。埃德的父亲作为一个热血青年最早加入了“贝塔”组织,同当时在哈的俄国法西斯党徒展开了英勇斗争,以色列建国后回到了他的祖国。但他们仍然十分怀念哈尔滨,经常给幼年的孩子们讲那里的故事,在家也时常用哈尔滨腔的汉语交谈。直到88岁高龄去世前夕,他留在世间最后的话还是用汉语说的。
埃德·奥特的哥哥欧慕然是以色列驻华使馆公使衔农业参赞,他安排以色列农业专家来到黑龙江,免费对绿色食品研究人员进行培训,还积极推动建立哈尔滨以色列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园、奶牛良种繁育中心、花卉良种繁育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等合作项目。同时帮助黑龙江赴以色列参加国际农业博览会,使黑龙江的绿色食品展大获成功。
正是三代情缘,让埃德·奥特对哈尔滨有特殊的感情。他虽不会说汉语,却不用翻译,就听得懂中国话。尽管工作繁忙,但他仍欣然接受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犹太人研究中心的邀请,担任《犹太人在哈尔滨》画册的顾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曲伟说,“每次到以色列访问,奥尔默特都尽量安排与我们见面,不是出于外交礼节,而是因为我们都是哈尔滨人。”今天,他多次来华访问,并到哈尔滨祭奠先人,更为力推黑龙江与以色列的经贸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奥特曾说“我对中国的感情是根植于我心里的,不光我祖父母,我父母也曾经居住在哈尔滨。我非常了解中国这个伟大国度的历史,我家的根实际在中国。哈尔滨是我们家族历史的中心和转折点。”
奥特总理端起茶,喝了一口道:“你提到的问题我过去也曾考虑过,但一直难下决心。我们犹太民族一贯重承诺,守信用,恩怨分明。可是在美国人的压力下,我们对中国失信了。虽然是为了国家利益我们不得不这么做,但这是我们犹太民族的耻辱啊!你不觉得吗,杰德!在世界各民族当中,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很相像,我们不象纳粹那样说什么优等民族劣等民族,但不可否认的是,犹太人和中国人有太多的优良传统和美好品德。在这个世界上,遵循的是丛林法则,这就使两个民族经常的受外族的欺压,遭受太多的苦难。”
说到这里,奥德总理突然笑了一下。杰德问道:“您笑什么?总理!”
“啊!我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念头:如果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走到一起,互补长短,融合成一个整体,会怎么样?”
杰德局长惊呆了!
奥德总理也仿佛被自己的话吓住了。
两人呆了一会儿,不约而同地呼道:“那会......那会天下无敌!”
以色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为特殊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1948年才建立的国家,它能够在一片近乎沙漠的贫瘠荒凉的土地上,在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的恶劣环境中,迅速建起一个富强的国家;这个最初仅1.4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在周围众多的国家几亿人口的武装压制之中,历经多次众寡不敌的战争依然能够生存下来;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由联合国投票建立的国家;这个国家和民族最使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消失了近两千年之后,居然能够得以复国。但是作为巴勒斯坦地区的占领者,他们又似乎永远走不出战争与恐怖活动的阴影。在这里上演着的是一部似乎没有尽头的经典的历史悲剧。本世纪发生的持续时间最长、最令人悲哀的事件,莫过于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不难发现,以色列人似乎偏好用战争解决问题,好战到有些狂热的地步。坚决打击任何敢于冒犯的挑衅者,不让步,不妥协,不惜任何代价,甚至不怕伤及平民,不怕国际舆论。特别是这后两条,世界各国都尽力回避和十分忌讳,而以色列人似乎完全不在意这一切。
追溯犹太民族好战的文化和心理根源,我以为与犹太圣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甚至可以说,犹太民族的今天,是由圣经铸就的,真可谓成也圣经,败也圣经。犹太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为什么她敢蔑视一切国际法?为什么她能够在狭缝中生存?为什么她能够经受如此的凌辱而几千年没有被别的民族和文化同化?这一切都可以从旧约圣经中找到答案。“以色列人遵守上帝的律法,上帝则保护以色列人并应许他在各民族中为大。”他们坚信只有犹太民族才是上帝的选民,这种信念支撑着这个民族几千年打不烂,驱不散。因为上帝告诉他们要仇恨敌人,要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所以她只相信战争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唯一可行方式。请看上帝是如何告诫这些子民的:《圣经》上说:“若有伤害,就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烙还烙,以伤还伤,以打还打。”《旧约全书》“申命记”中对犹太人的命令:“如果上帝神灵把这一城池交到你的手上,你应用剑刃杀死每个男性。但你应带回妇女、小孩和牛群……”可以想象,秉承这种宗教信念的民族如何不好战?
我们的远祖也曾是个十分强悍好勇的民族。考古学家们发现,旧石器时代的中国山顶洞人以及较晚的黄河流域人常在尸身周围撒上红色颜料——一种朱砂。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出土陶器的花纹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白陶的血红线条,夹于两条平行线中。红色是鲜血和生命活力的象征。原始中国人对红色的偏爱,是我们远祖强悍的种族根性的体现。
东北沈阳的新乐文化遗址曾发现新石器时期的鹏鸟图腾;西南各族“至今还不同程度地保留其原始氏羌的虎图腾遗迹”;而活跃于中原各地的原始部族曾有着悠久的“敌血”习俗。这些现象都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我们民族勇武强壮的根性,正如后来梁启超所说:“中国民族之武,其最初之天性也!”。
除了种族的根性,我们远祖强悍的民族特质还由当时艰难的生存环境所致。可以设想,分散活动于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华夏诸族,在极其原始的生活条件中,需要怎样一种强壮的体魄和顽强的生存意志。据记载,“古者禽兽多而人少”,我们的远祖经常遭受猛禽狡兽的袭击。适者生存,有着强壮体魄的人生存了下来,他们不得不诉诸武力,“以伐木杀禽兽”。
古时期部落间频繁的争战也是我们远祖形成强悍的民族特质的一个因素。恩格靳曾指出:“同氏族人必须相互援助、保护,特别是在受到外族人伤害时,要帮助复仇。……因而,从氏族的血族关系中便产生了那为易洛魁人所绝对承认的血族复仇的义务。”这种血族复仇的原始意识往往酿成部落间一些大规模的械斗。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刑天与帝争而“操干戚以舞”,这些上古“英雄时代”的传说,都是部落或部落联盟间流血冲突的变形记载。规模最大的是炎、黄部落联盟间的阪泉之战和黄帝、蚩尤部落联盟间的琢鹿之战,这两仗都打得“血流飘杆”。动荡不宁的生活和频繁激烈的战争造就了强悍好勇的民族性格。史籍载黄帝好“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并传说蚩尤“铜头铁额”。就是说出入常戴着战盔,给人以一种赳赳武夫的感觉。
远古尚武的风气和习武的生活内容使得当时的人们形成了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那时,凡因怯阵战败而死的人是最被人所鄙视的品格,连死后都得不到宽恕。相反,在战场上英勇战死的壮士,其遗孤和双亲每逢春秋两季都要享受特殊的礼遇,收到特殊的慰问品。平时,败军之将和在战斗时畏惠不前的懦夫连演武都不准参加,这对于一个男子来说则是最大的耻辱。在祭祭祀仪式上,人们常常挥动着彩绘,随着鼓点执持兵器手舞足蹈,通过舞蹈再现战斗的场面,十分壮观。古时对男子的一些美称——如“贤良”、“俊士”,都是跟“形貌壮大”的有勇力的武士有关,可见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