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风度【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韩冰的文件终于取了回来,虽然是征求意见稿,当目的很明确:
一、 汉阳大桥由“口水龙”承包。
二、 由于当前工作的需要,综合办协调好汉阳大桥的筹建示意,具体有强龙负责,龙枭则主要相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进行扶贫工作。
“扶贫我没意见!”龙枭看了文件,也明白扶贫就意味这下基层,其实,自己作为农民的儿子,为人民半点实事,倒也无妨,不过,对于具体的地方,龙枭仍然还是不清楚。
“要不就这样吧?”强龙也明白龙枭的意思,“去你的老家,你看意下如何?”
“可以嘛!”龙枭自大参加工作后,也很少会盘龙村,而盘龙村确实是很穷,,而扶贫确实是意见于国于民的好事,而自己却是地地道道盘龙村长大的,而且是庞龙村唯一走出来的大学生为家乡人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是自己的的夙愿。
龙枭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在职场上已经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了,自从年大学毕业,龙枭就把龙枭的青春年华满腔热血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家乡父老。刚毕业的时候踌躇满志,以为遍地的黄金等待着龙枭去挖掘,以为有海阔天空等待龙枭们去施展抱负。
事实并非如此,“世界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说的没错,你龙枭皆凡人,生在人世间,“李宗盛的词写的也没错”,“世界是你们的,也是龙枭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的话说的更没错。
第一次清楚的认识到世界的本来面目是在毕业生招聘会上,面对人山人海的渴求工作的求职者,面对那些很挑鼻子竖挑眼透着招聘人员,龙枭拿着三流大学四流专业的原本引以为豪的毕业证的时候,龙枭着后悔为这个破大学破专业孜孜乐道勤勤恳恳的给了她龙枭最宝贵的青春。
但应聘者抬着高傲的头颅不屑的看着龙枭那可怜的毕业证时,龙枭真的后悔,大学,该不该上?龙枭的四万块钱呀,就这一纸文凭,龙枭的四年奋斗呀,就这一句话,先把资料放在这里吧,等龙枭们的消息。
当满怀期望的复试的时候,当知道龙枭们只是陪衬的时候,当看到应聘者那狡诘的微笑透着险恶的用心的时候,龙枭清楚的知道,龙枭被耍了!
龙枭真想一腿飞过去,把他贴在墙上,象相片一样稳稳当当的把他贴在墙上,撕也撕不下来,但龙枭不能,龙枭是学过法律的,虽然法律不是龙枭的专业,但它却是大学的必修课。该死的大学!龙枭不由得骂了起来!
人最终是要活下去的!为了生活,龙枭们不得不出卖龙枭们的劳动力,以换来微薄的工作是龙枭们苟延于人世并繁衍生息,从而为剥削者提供重组而必要的劳动力。
为了生活,不得不工作。龙枭不想当粮食虫,不是龙枭不想,而是龙枭不能,因为父母是农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地地道道贫困山区的农民。
“要不回来吧!”父亲建议到。
看着都市的繁华,想到自己远去的女友,看到事业单位工作的稳定,想到泊在他乡的艰辛,回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
人事局对应届本科生的回归在本世纪处还是持欢迎态度的,虽然龙枭只是一个三流大学的生物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7月份报道,8月底分配,9月1号正式上班,一切都是那么的波澜不惊。

“先去基层锻炼吧!”当拿到调令的时候,人事局的同志说道。龙枭没有什么好说的,反正,在哪里上班都一样,都是干革命工作。工作的地方是龙溪镇,一个撤乡并镇后新组建的小镇,说是镇吧,其实是虚有其名,每月五、十逢集,足见其萧条和偏僻。离家30里,从老家坐汽车还得在中途的洒金镇转车,郁闷!
不过唯一庆幸的是,相对于城里的公务员来说,多了山区补贴,虽然也是几十块钱,但能感到党的温暖。可在这个鸟不生蛋,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多拿这么几十块钱,也买不到快活。但龙溪镇的山清水秀与世隔绝倒有点想陶潜先生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这是龙枭能留下来的原因,虽然后来有些后悔,但现在已经麻木了。相对于陶老先生,作为新世纪的青年,龙枭们无疑是幸运的,虽然没有小灵通,但龙枭有全球通,可以神州行,虽然不能沐浴大城市的繁华,但龙枭有万维网畅游天下,虽然不能整日换着花样看美美,但龙枭可以整体于伊妹儿相伴….哎!还是哲人说的好,幸福是一种感觉!
“享福,回想就有福!”老爸说的没错,吃着足够温饱但又不至于思淫欲的皇粮,喝着虽不是上品但绝对免费的茶,干着虽不是功勋昭著但问心无愧的工作,就这样晃晃悠悠五六年了。
五六年里都干了啥?龙枭也扪心自问。干的很多,但都是不上趟的活,说主要的吧,就是扶贫工作。
扶贫?笑话!
扶贫!不是笑话!因为龙枭现在已经是龙溪镇扶贫办的主任了。
汉阳镇是自己的家乡,但生活贫困是不争的事实,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县,时值今日,有些地方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但人们勤劳而朴实,龙枭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打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俗话说,人力胜天,但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一届领导班子的面前,地广人稀,虽然,龙山县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龙山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虽然,龙山县被历史学家划为“仰韶文化”区域。但,龙山县山多地少是不争的事实,“八山一水一分田”,加上自然灾害的频频光顾,贫困是再说难免的。虽然改革的春分早已吹遍了大江南北,但古朴的遗风使得商品意识淡薄,自然经济厚重之风犹如境内复杂的地形,叠嶂的山峦一般,虽此处风光不错,但终究没有个性,更没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全县总面积2500平余方公里,正真能开发利用的也就10%,人口不足13万,有超过50%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通过自己的劳动换的微薄的收入,留下青黄不接老少延续这古朴的民风和种族的繁衍。龙溪镇是整个9个乡镇中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属于本县的一流乡镇,但就整个龙山县的经济而言,扶贫攻坚工作的形式依然严峻。
?

.pp alor:#f00;tt-drat:derl;}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