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等听闻冀州清河崔琰崔季珪大名,平日总思慕先生之才学高义。今日有缘相见,尤感欣慰。今日冒然来访,还望崔先生见谅。吾等六人均乃青州人士。吾名沈席君,此乃家弟沈火,这几位乃是历辉,历啸天,管亥,慕容。”沈席君继续装着自己正人君子的外衣。
“哦,几位谬赞了,不知几位如何称呼,来敝处有何指教之处。”崔琰可没被沈席君轻易糊弄倒,而且一眼看出了几人来自己这必定有某种目的,所以直接指出来:有什么事您就说吧,别绕弯子了,咱们又都不傻。
“。。。,他可真够直接的,曹操杀他没冤枉他。”沈席君心里暗暗道
不过心里虽然这么想的,但话语里面却不能这么说,只见沈席君接过话来:“我等有一事不明,特来想与先生问个究竟,不知先生可否指教。”
“不敢不敢,惟但尽力尽力而已。”崔琰也玩起了谦虚。
“先生乃本朝大儒郑玄郑师之高徒,胸中韬略才学为人所不能尽知,乃治世良臣,国家之栋梁。缘何只出任过一小吏,而如今更是弃官在家,闭门读书,先生当真不闻天下之事,欲弃黎民与万苦之中,若如此,岂不妄读圣贤之书耶?”沈席君上来就先给崔琰扣上一顶大帽子,压一压你再说。
“唉,非是崔某不愿出仕,实乃情非得已。如今天下官场混乱,真正才能之士投国无门,报国无路。吾自从于郑师学圣人之道,深知所学一身,乃为黎民,为社稷,然吾自为小吏始,时未过三月,而遭上司索贿多达数次。物吾自问平日清廉,家无余财,安有银钱给那墨吏,既是有,也不会与他半分一毫。故而恼了那墨吏。吾见如此,故而辞官回乡,然一身所学未能施展,上不能报社稷,下不能救黎民,心中所苦,而不能发。故而以闭门不闻府外之事,实乃乃盗铃以掩自耳,以期自欺也。”崔琰如是道来,话中一股淡淡的伤感。
“有戏,这家伙心还没死,看来可以说的动。”沈席君心思又开始飞速的活动起来。
“那先生对如今天下大势不知如何有何见解,可否一解吾心中之困惑。”沈席君有一个问题抛出,砸向崔琰。
“哦,几位对如今天下大势也有兴趣?那不知几位对当今天下看法如何呢。”崔琰是个聪明人:想让我说,行,那你先露点本事出来我看。
“三国演义看了那么多遍,用鲁迅爷爷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三国演义里都对这当今的天下大势写的那么清楚了,还来考你未来的主公我。你逗我玩呢啊”沈席君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本来怕就怕这崔琰把天下大势看的太清楚了,一旦知道自己几个毛实力没有,一脚便把自己踢出崔府了,而他反过来一问,正好给了自己几个一个发挥的空间,对说服崔琰加入自己团伙心里的信心又足了几分。
沈席君身边的教授收到了沈席君递过来的眼神,晓得自己登场亮相的时候到了,便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道:“小子历辉,在先生面前献丑了。依吾看来,天下将乱,时不久已。”
“哦,先生何以见得。”崔琰见这教授一上来就说这天下不久将乱,也略略出乎了自己想象,又见这教授一身文人打扮,便称呼起为先生问道。
“以先生之才岂看不出天下将乱的端倪么,如今朝廷昏庸无能,皇帝宠信中官,任用奸佞,卖官鬻爵,一味享受不理国事,不问民生疾苦。朝廷官员如走马灯一般今日是你,明日是他。为了自保,纷纷交好中官,如此更是助长了中官们的气焰。愈加行事肆无忌惮。而真正如先生这般有才之士却只能赋闲在家,以看书以自娱。现今天下民生疾苦,百姓凋敝不堪,生活无依,虽未言明,然对当今朝廷也定是失望透顶,只是苦无带头之人,若是在出一味陈胜吴广,天下定又会揭竿而起。如今天下太平教徒多达百万,若是哪一日那张角振臂一呼,这百万教徒定会揭竿而随。天下立马便会大乱异常。就算侥幸镇压住了这场起义,这朝廷也不会长久了。”教授一口气说道。
这崔琰也是头一次听到有人如此这么深刻的分析如今天下大势,其中朝廷昏庸无能,任用宦官墨吏自己也是前耳所闻,亲眼所见。但却并没有看出来这天下将乱,但听教授这么一说,仔细一想又却十分在理,便向再问问道:“若如先生所言,那天下将乱真是不久矣。然当今朝中上有卢植,皇甫嵩等几位大人,几位大人也是手中握有大权,虽无法压制住中官嚣张,然若是那太平教主张角若真与行违逆之势,几位大人定会率重兵以迅雷不及之势,以天威剿灭之,岂会由得他们祸乱天下不成?”

“崔先生所言有理,所言也是实情。若是那张角真的行了那违逆之举,朝廷定然不会坐视不管,也必会出兵,然而天下困苦久已,百姓怨恨朝廷也非一日,民怨之大若是出兵剿灭反而更会激起百姓的反抗。而且依照那些中官素来的行事,岂会任由几位大人出兵剿贼而不分一杯羹,必定会百般刁难,所求无非贿赂,然而这几位大人俱是清一色的青正刚直不阿。若是宦官所求贿赂,比如先生一般不予理会,那些个中官想来不会管朝廷死活,而对几位大人也不会留手,如此看来几位大人将来的剿贼之行定不会顺利,相比倒是会困难重重。”
“哦,若如先生如言,那当今天下真是堪忧,先生所言,令琰如拨云雾,崔某汗颜,虽自负才学,然却未曾看到先生的如此透彻。先生之言,真乃一语语中天下大势。崔某佩服,然琰不解几位今日来此定不是教琰当今天下大势这般如此,几位有何事还请明言。”崔琰说道。
“不满先生,吾等欲救黎民与水火,然如今仍无一官半职在身,有心无力。吾等此次来此便是欲请先生助我等一臂之力,为天下百姓计。我观当今朝廷已不可救,正所谓不破不立,立而在生。还望先生无比不要推辞,吾等和先生,定然当不负先生胸中韬略,十载苦学。”沈席君也不隐瞒,直接说出了心中所图。
“啊,沈先生怎可出此谋逆之言,若是崔某出去告官,几位定然是死罪难逃。”崔琰显然被沈席君几人的野心所震惊。
“呵呵,我料先生毕不会如此,如今朝廷如何,先生也是可以看到,也有亲身体会。为何要抱着一个空有汉家血脉的空壳不放呢,天下百姓需要一个盛世,不求多好,只求穿暖吃饱,唯有此而已。百姓不会去管高高在上的是谁,而是关心自己手中这一亩三分地。所以望先生不要推辞,随我等救黎民,安天下。”沈席君诚恳的道。
“可是汉家江山四百余栽,岂可轻易抛之?”崔琰还是有意思疑虑。
“汉家江山四百余栽,呵呵呵呵,那商朝六百余年不照样亡于纣王之手,周朝八百余年不也灭于强秦,汉江这四百余栽不也是灭亡暴秦才坐得的。没有千古不灭的王朝。一代王朝没落,不必然有新的势力取而代之。不瞒先生,吾欲效仿本朝高祖,与即将到来的乱世成就一番。怨先生助我。我毕于先生同心协力。吾今日将肺腑告知与先生,若先生坚决不肯相助我等,吾等也不会相强,若先生去告官,吾等也绝不怨先生半句!”说罢沈席君用自己所能发出最诚挚的眼神盯着崔琰。
“唉,罢了,孟子云:‘军轻民贵’,看来如先生所言,这汉家王朝也是气数已尽,救之不得了。况先生以肺腑相告崔某,崔某若再不答应,真乃枉学圣人之道。主公在上,受崔琰一拜。”随着一声长叹,崔琰终于答应了。
“先生万不可如此大礼,我等有崔先生相助,大事可成。以后还望崔先生不要吝赐。若沈某有何不对,还望指出,沈某必虚心接受。”沈席君慌忙将崔琰掺起。
“主公有如此大志,待人如此礼贤下士,又有如此广阔之胸怀。大事不难图矣。”崔琰被掺起后对沈席君道。
沈席君道:“先生相助,我等必有一展宏图之希望,今日我真是高兴,得先生,如得一避臂啊。”
“主公谬赞,应是琰得遇明主,胸中所学中有一展之机,这乃是琰之幸事,琰无他长,唯有效死命尔。”崔琰躬身道。
————
在崔琰家住了一日后,第二日一早崔琰便收拾了一下行李,嘱咐管家好好看家之后,便随着沈席君几人一起纵马在前往巨鹿的路上。那里还有一味旷世奇才正在家等着几人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