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中国之风(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泽涛听张雪友来了兴趣,忙解释道:“音乐中国风便是在歌曲中加入二胡、笛子等纯古典民乐,或者加进有中国文化的京剧等,将音乐歌风变成中国风,有中国文化底蕴的歌曲,你看如何?”
“李先生,这种中国风的音乐以前我也碰到过,只不过没有定型,也只是偶尔提个概念,要想付出实践还是有点困难的!”张雪友跟着道。
“的确,港台地区在亚洲音乐圈还是比较前卫的,以中国古典文化为背景的音乐也是有的,而且海外一些国家像中东、非洲之类都有自己国家的民俗类极致音乐,但我想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拥有这么长久的历史文明,我想音乐潜力是巨大的!”李泽涛道。
“你说的对,潜力的确是有的,我想听听李先生具体的策划是怎么样?”张雪友俯向了李泽涛,面对现在身兼英皇副总的李泽涛他不得不先从商业和市场角度思考问题。
“我手下倒有一个这方面能力比较强的歌手,他对音乐的理解非常另类,中国风的想法也他提出的。”李泽涛跟着道。
李泽涛心里也清楚,张雪友对音乐的理念和想法不仅在港台甚至在海外也是非常前卫的,当然对于颠覆性质的另类的音乐的想法也是异于常人。
“谁?”张雪友忙问道。
“一个台湾小子,名字叫周杰仑,现在在我们英皇,他做了很多新歌,歌神是否有兴趣看看!”李泽涛跟着答道。
“那没问题啊,你今天给我这两首新歌,我还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我去拜访你们那更是人情所在,你约时间我肯定去的!”张雪友没有多加推辞,很爽快答应道。
“那就好,趁现在你都还在香港,找个时间见个面,我来安排!”李泽涛马上也跟着道。
“好的,反正过几天我也要参加刘华的寻人演唱会,不会离开香港的,一切你安排好了!”张雪友道。
“哈哈,对,到时候你们两个可都要来演唱会给我捧场哦!”刘华似乎听到了这句,忙跟着拉起广告道。
*******
真正中国风的音乐最早自然是由周杰仑刮起的,03年的《东风破》琵琶弦上说相思,词曲优美,这便是中国风慢歌最初的形式,05年的《发如雪》虽不及《东风破》的震撼,却舒展了另类的男儿情,以及最后的《千里之外》,在声音里却没有早期《娘子》、《上海1943》的倔强。
在中国风快歌上,《双截棍》、《龙拳》,以及后来的《霍元甲》都有成就之风。
此刻在海湾的周杰仑工作室,周杰仑与方文三正在讨论着曲子的设定。
对于站在时代前头的李泽涛来说此时此刻要做的只有牵头,对于真正的音乐创作来说他还是不如这两位的,但要把真正的中国风音乐带入一种全新的极致,则必须提前行动,找大牌明星合唱是一块,自己这边的挖掘却是另一块。

其实在R&B式中国风在真正意义上并不是只属于周杰仑一人,在内地最有此方面影响力的还有陶喆、王力宏之流,真正形成一股风的就是因为他们的加入,其实在R&B音乐方面,陶的修养似乎大于周杰仑,但他背后没有像方文三这样的牛人,纯原创的音乐方面没有占据显然位置。
而陶最厉害的一首中国风要属05年发行的《苏三说》。王力宏则试00年发行了翻唱的《龙的传人》04年发行了歌词推崇中国意境的《竹林深处》。而中间这段时间,除了他们三热,像林俊杰、胡彦斌之类的也对中国风屡次出手,而这股从港台刮起的风甚至吹到了日本、韩国等地,影响颇大。
然谁又会知道,这样影响力极大的音乐流行潮流,却诞生在这样一个小小地工作,其中的激动的画面恐怕只有李泽涛一个人能品位的出。
“杰仑,看看这歌如何,我看了三天,终于来了灵感!”方文三似乎有些激动。
周杰仑拿过歌词,看了半响道:“词有味道,像诗一样……”
“没了?”方文三似乎还想多听一些评价,可周杰仑对这样的毫无战斗力的歌词却似有点不太在乎,听着方文三有些急迫,忙道:“太淡了,找到什么节奏感,你说呢?”
“满节奏的R&B不行吗?”方文三似乎对自己的佳作很是肯定。
“我说……”周杰仑又想说什么,只见李泽涛缓缓走了进来,立刻站起来道:“大哥来了,怎么也不给我打个电话!”
“我刚刚路过,你们刚才说的话我都听见了,什么歌词我来看看!”李泽涛走向了方文三身边。
方文三也跟着递过一张道:“给!”
过了几秒钟,李泽涛有些激动,忙道:“词写的不错,虽然没有双截棍那样的有气势,但却是另一个意境,我想这样的最好来个合唱,加入纯正的中国式唱腔再配合杰仑的独特嗓子,这样感觉更有词风意境!”
“加入中国式唱腔,这样的想法倒是新鲜。”周杰仑跟着道。
“不错,我发现你们的音乐元素中很多都有中国原创风格,简称中国风,有快有慢,这首算是慢的,加入中国式纯正的唱腔便是绝配了!”李泽涛引导道。
方文三暗暗又读了两遍,跟着道:“对,对,我发现听李总这么一说,味道和品位马上就上升了!”
“哈哈,别老是把功劳就放在我身上,我也只路过给你们提个建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啊,杰仑我们可以试着作作曲,千万不要浪费这个好的提议!”李泽涛又道。
“等等,李总,这曲子的歌名我还没想出来的,你看?”方文三听说立刻要谱曲马上道。
李泽涛故意眼珠子一转,拿手弹了一下纸,脱口而出道:“这还不简单,就叫《千里之外》。”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