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七十一个故事:县令一:求梦断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个故事:县令一:求梦断案

伟人邓小平说:“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这真是一条千真万确的道理。

可是有很多时候,人们就是不太坚持这个真理。遇到难解的事情,他们懒得动脑筋,懒得去调查真凭实据,他们竟然把搞清事实真相的责任,推卸给鬼神。

难道鬼神的指示,真有那么神奇?

纪老先生说:他的房伯父灿臣公说起过这样一个故事。

从前,有一个县令,遇到了一个杀人的案子,因为条件不够充分,迟迟不能够判决。

他扩大了调查范围,结果把七大姨八大姑的百姓,扯得越来越多,可是整个案子,却仍然理不出什么清晰的线索,让他伤透了脑筋。

这一天,县令正在烦闷,为这件案子唉声叹气。不知不觉,他竟然信步走出了衙门,他索性准备到城隍庙里,去向神祈求,给予梦示。

到了城隍庙里,他向泥菩萨倾诉了自己的心声,满心希望神能够解决他的难题。

回到家里,他早早休息,就等待好梦入怀了。

结果,县令当夜果然做了一个梦。

只是这个梦很奇怪:在梦里,他看到了神带来了一个鬼。那鬼戴着一个小口大肚的瓷罐,罐子里面种了十多根竹子,青翠欲滴,很是可爱。

县令醒来,仔细想了想刚才做过的这个梦。凭着自己的悟性,得出如下启示:梦中出现了竹器,是不是在说,凶手姓祝(祝竹同音)呢?

他连忙查阅案卷,发现里面果然有一个姓祝的人,县令认定了凶手就是这姓祝的!

他立即提审姓祝的人,可是用尽了酷刑审讯,可是也没有审出什么眉目来——还是没有找到什么确凿的证据。


郁闷!

县令有点灰心失望了,他只好一边苦苦思索,一边又无目的性地再翻看案卷。

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案子中还牵涉到,一个姓节的人。他想呀:竹子有节,凶手必定是这个姓节的。

结果,这个姓节的可倒了霉,重蹈了姓祝的覆辙,被严刑拷打,可是县令仍然在他身上,没有找到什么有力的犯罪证据。

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两个姓得怪怪的人,虽然被审得一塌糊涂,九S一生,好歹捡了一条性命,活了下来。

县令实在没有办法可想了,他只好把案子作为疑案,报到上一级机构,请求领导另外再追捕凶手。

最后,也没有捉到凶手。

纪老先生评价这个故事说:“疑难案子,如果虚心地研究审讯,也许还能够得到真实的情况。”

“请神梦示的说法,不过是用来吓唬一些愚蠢的百姓。若将梦中恍惚地遇见,作为破案的猜测,定案的依据,则没有不错的。”

“自古以来,求梦断案的事,我认为,那不是事实,那都是事后的牵强附会!”

纪老先生说得好!

凡事不是脚踏实地,反而依赖鬼神,或者是身边的人,这是不自信的表现。

尤其是一个做着百姓父母官的县令,居然还想到依靠,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灵来判断事实真相,实在是能力有限。

幸好这个县令人还诚实,没有屈打成招,也就没有造成更大的冤案,也就没有造成更大的悲剧。

尊重事实,调查事实,黑白将分明,好坏将区分。

铁板上钉钉,用我们自己闪亮的眼睛,切实地查询,了解事实的真相!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