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第六十六个故事:道士卖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六个故事:道士卖药

事情没有搞清楚之前,最好分几种情况设想,然后分别提出解决方法,这样冷静的思考方式,比较能够理清头绪,以理服人。

下面这个故事,处理者温公将军,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例子。

乌鲁木齐,有一个道士,在集市上卖着治跌打损伤的药。

奇怪,作为一个道士,不好好在道观里修炼,而跑到门庭若市的地方,显得未免有点招摇了。

而且,他还在集市上做着一种比较敏感的职业——卖药。

可能在古代,相当于现在药监局的有关人士,管理得也比较松驰。

无形中也给道士钻了空子。

但在大街小巷里,现在有一个对道士很不利的传言,那就是:有人说,这个道士有妖术。

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
有人说:他亲眼看到这个道士,在夜里投宿一家旅舍。夜深人静的时候,道士的房里,还亮着微弱的红光。

这个好事的人,因为好奇心的驱使,用唾液舔开了一张窗户纸,向里面探头探脑地看。
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
但见:吃喝完毕的老道士,抹抹油乎乎的嘴巴,在炕里斜躺着,从背包里,取出了一个小壶,晃了晃它,从里面倒出二丸黑色的东西。

一眨眼,这两丸黑色的东西,变成了两个年轻貌美的少女,躺到了道士身边,道士更是乐呵呵地吹灭了油灯,整个房间陷入无尽的黑暗……

第二天早上,好事者再去看道士的窗户里面,炕上只孤零零地躺着道士一个人了。

问道士,昨晚发生的事情,道士涨红了脸,S也不承认昨天会有什么少女来过。

纪老先生说:这个有点像元末陶宗仪所撰的笔记体小说《辍耕录》中,讲述的周月惜的故事,说这就是所谓的“采生魂”。道士的这种法术,如果及时吃了马肉,就可以破解。

当时,恰好军营中S了一头马,纪老先生便打发一个小吏,暗中跟旅舍的老板吩咐、布置,要他问一问道士:“今天晚上的菜有马肉,你吃不吃?”

旅舍的老板依样寻问了道士,谁知道士听了很生气,他掉头就走,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怎么能吃马肉呀?!”

纪老先生听了小吏转述的话,更觉得道士可疑,激动之下,很想马上处置他。


可是纪老先生的同事陈君桥,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道士带着少女,您没有亲自见过;他不吃马肉,您也没有亲自见过。这些都是没有核实的资料。如果根据没有核实的传说,就仓促立案,好像不大合适。这样,反而我们会陷入被动的。”

“不如,根据塞外的政策——不应该容留闲杂人员,联系有关部门,把道士驱逐出我们乌鲁木齐,也就OK了。”

后来,纪老先生的朋友,将军温公听说了这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这件事如果要深究,则太过分了一点。”

“如果这个道士害怕刑罚而胡乱招供,事关重大,又没有确凿的证据,将如何收场呢?”

“如果把他驱逐出去,又是有点美中不足。如果道士以后到了别的地方,假如酿成了事端,而后说曾经住在乌鲁木齐,谁来担当这个责任呢?”

“我倒认为:行迹可疑的人,各个关卡,理应盘问检查;如果有确切的证据,就应该交付主管部门;如果查无证据,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把他遣送回原籍,以不使他欺骗百姓,这样也是一件好事呀!”

经老先生说:听了温公的话,他和陈君桥,都有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感觉。

他们都非常佩服温公的处置方法。

是的,道士卖药是真实可接触,可是道士的法术,至少纪老先生也没有看过。

冒冒失失地,想到处罚道士,就感觉处事的不成熟处。

无论道士是一个正人君子,还是一个道貌小人,我们都应该平静自己的态度,尽量公开、公正、公平地处理事情。

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
想往纪老先生生活的那个年月,原因很简单,结果很简单,人也很简单……

可惜现在,再没有那么多空闲的时间,必须跟上生活紧紧的节奏,从做过的每件事里,认真感悟。

这样,以后处理起疑似道士卖药这种事情,会像将军温公考虑得那么完备,那么完善,那么完美……

一件事情,想象它N个结局,并且都坚信自己的能力去办好,然后踏实地去做——这也是在工作中,一条很值得借鉴的经验。
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