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六十个故事:仅仅没有害人之心,是远远不够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个故事:仅仅没有害人之心,是远远不够的

明朝曹臣撰写的《舌华录》中,记载着陈继儒说过的一句话:“有人闻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
是的,社会中就有这样的人。他们不算是坏人,但是仅仅没有害人之心,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算一个品行高洁的好人。

下面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一个自视为不是坏人的审判官。他的品行到底如何呢?请您细细听我分解。

有一位御史,因为犯了案子,被判了S罪,以息民愤。

这件事过去不久,有一个审判过这个御史的审判官,正在午休小睡之际,恍惚中有人打开书房的帘子,大步走了进来。定晴细一看:哦,这不是那个已经伏法的御史吗?

吓得审判官的全身,像筛糠似得抖个不停。

他勉强理顺了自己的舌头,艰难地发声问道:“你怎么来了?你有什么冤枉的事情吗?”

想不到对方竟然朗朗答道:“监察官爱贿赂,乱写奏章,根据法律的规定,是应该处S,我没有什么冤枉的。”

审判官这才松了口气,明白对方不是来索命的,立即轻松了许多。可是他还有一点疑惑:“既然你不冤枉,为什么要来找我呀?难道不知道我很忙!”

对方居然咬牙切齿地说:“我恨你!”

审判官一听,心里就不爽,于是板起了脸孔,对着来人严肃地说:“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呢?当时,审判官有七、八个,而与你熟悉的,像我这样的人,也有两三人,你为什么只恨我呢?”

这个御史却面无表情地回答道:“我和你一直有怨隙,现在想起来,这不过是在仕途上的相互倾轧而已,也算不上什么不共戴天之仇。”

“只是,在我对薄公堂时,你虽然因为避嫌没有说话,可是你的表情却是洋洋得意。我的案子定性之后,你虽然也说些空洞的话,虚伪地来安慰我,可细听那些小处,你的话中,却隐隐约约地含着幸灾乐祸。”

“从这里可以看出:别人是依法置我于S地,你则因为我们之间的怨隙,而很高兴看到我的下场。在患难之际,这是世界上最伤人心的事情。我怎么能不恨你呢?”


御史越说越激动,唾液打湿了自己的胡子,眼里射出激动和痛苦的光芒,仿佛回到了当初那个时候,怎么也不能抑制住自己的凄惨之情……

这可吓坏了唯一的听众——审判官。他哆哆嗦嗦地问道:“这个,那个,那么你是来报复我的吧?”

御史说:“我依法该S,又为什么要报复你呢!何况你的居心不大好,自然也不是有福的人,也不必我来报复。我只是心中有太多的冤气,愤愤不平而已。现在你既然已经知道,也没有什么了。”

对方说完,审判官就像被施了什么迷幻药似的,昏昏沉沉,等他定住心神,睁开眼睛,哪有什么人呀?只有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桌上的新泡的碧螺春,还在淡淡地冒着热气……

从此,这个审判官一蹶不振,整天惘惘然,若有所失。他的亲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在私下里问他:“到底出了什么事了?搞得你就像丢了魂似的?”

审判官于是说了事情的原委。然后,长长地叹了口气,说:“真是很幸运,我没有做落井下石的事情。可是尽管这样,这个御史,还是非常恨我。”

曾子曾说:“哀矜勿喜”。意思就是说:要常常悲叹矜持,不要过分高兴。

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审判官的亲人,向别人讲了这件事情,也叹息道:“一有私心,即使判决正确也不服,何况有时候判决还不公平呢!”

是呀,仅仅用自己没有害人之心,来安慰自己,实在是太不够了。那仅仅说明自己不是一个显露的坏人,不能代表自己没有坏心。

正因为有了私心,就不能公正地看待事情,就会嘲笑比自己弱小的,就不再同情别人的悲惨遭遇,就会满心想着自己,不自觉地流露出得意……

这样的状态,其实很危险。就像站在一座高楼之上,楼虽然高,看得很远,可是也是离危险越来越近,最后不要跌倒才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