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雨天的黄昏来得特别早,李渝在榻边还没静思多久,窗外的一间间竹舍里已经透出昏暗的烛火。
他听着屋外稀稀落落的脚步声,知道自己这一下午的时间又是白费——花还是一样静静的浮现在古卷左侧,依然没有丝毫其它多余的痕迹。不过他的精神似乎好了许多,昏昏沉沉的感觉消失而去。难道是因为那场格外清晰、真实的梦境?还是自己颈子内侧这朵开始绽放的无名花?他不知道如何去解释这一切,只能唯一安慰自己的就是:阅世曾经说过这只是个体验游戏,王博士保证过如果他出现任何危险都会唤醒他……所以基本上他目前还是安全正常的。
起身看了看已经暮未暮的天色,李渝换上一件整洁的衣裳,从门边拿过一把竹伞,推开房门朝萧老先生那里走去。的
门外,青石小道学子往来,路边的一盏盏灯笼也渐次亮了起来。李渝撑着竹伞穿行于细雨之中,径直往东南方向去。走进竹林深处,他远远便闻到一阵淡淡的饭香,若有似无的引着人一步步靠近,脚下踩着地上的枯枝,发出轻微的咯吱咯吱的响声。
远处黛青色的山脉,淡灰色的竹阁交织在秋意朦胧的夜色中。李渝来到竹舍门前,望着屋内明黄的烛火,他再次整理好衣衫发髻后才敲响了院外的大门。
不一会,门“吱”的一声轻轻推开了。
楚平从里面走了出来,说道:“你来得真是时候,夫子正等着你呢!”
在昏暗中,李渝发觉楚平的神色似是有些忧郁,于是开口问道:“楚平,你来得这么早是不是又被夫子训斥了?”
“没有,不是你想像的那样。”楚平似乎不太愿意谈起这个,他转身走进大门,说道:“你先进来吧,外面湿漉漉的。”
“嗯。”收起竹伞,李渝跟在楚平的后面,接着问道:“今天夫子请了几个人来做客?”
“除了我们两,还来了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是谁呀?”
“就是那天夫子和你谈起过的,那个男生女相的老师。”楚平勾起一抹笑意,说道。
“男生女相……”李渝猛地一怔,激动的说道:“莫非是姬良的老师!?”
“不错。”楚平回头古怪的看了眼他,说道:“有必要如此激动吗?那不过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张良的老师来了,自己能不激动吗!?李渝白了眼他,说道:“没什么,只是听说那人比我还女相,我有些好奇罢了。”
“我看你是幸灾乐祸。”楚平毫不吝啬的讥讽道。
李渝也不回答,只是尴尬的笑了笑,跟着他走进了屋内。
两人将竹伞搁置在门旁,接着走过一条竹制的走廊。向左拐,便走近了一间点着数盏烛火的小屋。
楚平来到门前,轻轻叩门后才低声说道:“先生,重言来了。”
“你们两都进来吧!”萧老先生在里面笑着说道。
“是,先生。”
于是两人放轻脚步,推开半掩的竹门走了进去。
“黄兄,跟着楚平进来的这位就是我刚才和你谈到的重言。”萧老先生伸手向才进门的李渝招呼道:“来,快过来见过黄老先生。”
“在下重言,见过黄老先生。”李渝连忙走到尊位的下脚,弯腰恭谨的行礼道。
“呵呵,大家都不是外人……你们都先回座位上去吧。”黄老先生爽朗的笑道。
“谢谢,先生。”李渝这才抬起头,看见了心慕已久的老人——黄老先生身体微胖,他笑眯眯的脸上那一双小眼睛显得人很精明,流露出睿智的目光。如果他真是史书记载的黄石公,那么他的形象和后世流传的相差甚远。在后世的记载中,他应该是一位瘦小精干的老人。
待李渝在右侧的偏位坐稳后,端坐正前方之一的萧老先生才开口说道:“重言,你在书院这段日子过得还适应吗?”
“重言过得很好,多亏楚平兄的多日照顾。”李渝微笑着看了眼对面的楚平,回答道。
“嗯,你们能够彼此关照我也放心不少。”萧老先生欣慰的点点头,接着右手轻抬,指着身边的黄老先生说道:“这位先生是黄石公,你们尊他为黄老先生就是。”
“是。”李渝表面平静的回答道,可他的内心却升起了一丝疑惑:没想到真的是赠张良《太公兵法》的黄石公,可怎么和史书记载的有些差异?明明是张良三次拾鞋,黄石公相赠兵书的故事,怎么到了这个真实的时代却是黄石公成了张良的先生?也许是后世汉朝对这位开国功臣的记载赋予了淡淡的神话色彩,这在历史上也非常寻常……李渝在想通原由后,接着打定主意自己要尽量的认识黄石公,也好以后回去可以更好的修正史料。
“楚平,重言,你们都愣在那里做什么?先吃菜喝酒,我们慢慢聊。”萧老先生举起杯招呼道。
“先生一说,我还真有些饿了。”重言起身举杯,笑道。
楚平也跟着举杯,起身行了个礼。
“好,好!不要这么拘礼,今天一定要喝得尽兴才是!”
两位老先生开始碰杯饮酒后,李渝他们也坐下来,吃起桌前的美味佳肴。
饮下几杯暖酒,吃上几口小菜,两位老人的脸颊上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晕红。萧老先生的眼里更是有几分醉意……
李渝则坐在下位专注的吃着菜,聆听着老人们的闲谈趣闻。
“黄兄,这几日世道不太太平啊……”萧老先生似乎有意无意的扫了眼沉默少言的楚平,对着黄老先生说道。
“是啊……”黄老先生放下手中的酒杯,感慨道:“没想到秦王会下旨抓捕楚国的贵族,更要灭其三族……这可是昔日我根本无法预料的。”

听到他们谈起秦始皇,李渝不由缓下手中的速度,凝神旁听着。
“变化太大了,真的是变化太大了……”萧老先生也长长一叹,附和道。
李渝听不明白他们说指何意,抬头好奇问道:“先生所指的变化太大了,是指什么?重言不太明白……”
“呵呵,我们是在说秦王的性情最近变化很大。”
这秦始皇不是历史有名的残暴之人吗?他下令灭人三族,也没什么可惊讶呀?李渝心中不解,追问道:“秦始皇坑杀赵国四十万人,可见他是一个冷酷的帝君。他如今所做也并不算太违背常理。”
“不,孩子……”黄老先生摆摆手,神色悠远的说道:“当年庄襄王在世时,老夫曾是秦国的一名臣子。”
李渝默认的点点头,史书记载黄石公是秦始皇父亲、庄襄王的一名重臣。
黄老先生接着回忆道:“那时我曾遇见过秦王多次,他是一个软弱内敛的人,曾经为死去一只麻雀而在当着众臣子的面哭泣……”
“咯”李渝顿时发下手中的竹筷,震惊的盯着黄老先生,问道:“先生所言可是属实?”
“当然,老夫还会骗你不成?”黄老先生略有不满的说道。
怎么又何史料上记载的有些差别?李渝困挠的思索片刻,才接着说道:“学生不敢。重言只是在想秦王成长经历的事情或许会对他的身心影响很大……也许加冠后的秦王和先生记忆中的性格会改变许多。”
黄老先生抚摸胡须,沉思的说道:“也许吧,至从秦王登基以后,我就淡出官场隐退山林了。这么多年没见,谁也说不准……”
见老人也同意自己的解释,李渝不觉心情一阵轻快——看来史料记载的主要内容还是准确的。
静坐在旁的萧老先生也忍不住开口说道:“不过,我听说前几日有人从昆仑山下挖出一面古镜,献于秦王。黄兄可曾听闻?”
“我也曾听闻此事……”黄老先的声音有些沉重的说道:“听昔日老友告知:那面古镜是放置在一个无盖的、由炽焰石所制的石匣子里。露出外表的居然是镜子的正面,而非背面……”
“这古镜且不是被泥土碎石磨损得面目全非?”一直沉默寡言的楚平,突然开口问道。
“不,正是因为它埋于地下年久甚远,可镜面依旧光亮如新,才让人感到惊讶不已。”
李渝还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奇闻异事,不觉聚精会神聆听起来。
“那有人可知这面古镜的来历吗?”楚平接着问道。
“没人知道这面古镜的来历,只有一位曾是周朝内侍的宦官说起:他曾经听周朝的天子有一次酒醉时,说周朝之所以有今天,被诸多列国视为无物……那是因为八百年前周朝失去了两面玄镜。事后天子酒醒,得知有宦官宫女知道此事后竟全部将其杀死!他自己也是因为当晚出城办事,才逃过一劫。”
黄老先生缓了口气,在他人的注视下接着说道:“而据说献给秦王的这面古镜从石匣子里被取出后,人们发现这面古镜竟能照视人体骨骼脉络!秦王顿时视为世间罕有的无价之宝,更是认定这面古镜就是那名宦官所说的玄镜中的一面,便将它搁置在自己身边,日夜不离。”
“可秦王怎么就那么肯定这面古镜就是玄镜之一?”李渝插嘴问道。他知道这面古镜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秦王照骨镜,相传观其正面可照人体骨骼脉络,但绝不能以其背面人,否则会引来厄运。
“也都是一些野史并不可完全相信……”萧老先生接过话语,回答道:“相传蛇身人首的伏羲和同蛇身人首的女娲给后来的黄、炎二帝分别留下了两面玄镜,一面是水镜,一面是炎镜。他们彼此又用相克的属性给两面玄镜镶上了石盒,以平衡其古镜的力量。不过这个传说很久远了,现在只能听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片语……”
李渝听到这更是来了兴趣,这可是现代史料野史都没有提及过的!于是问道:“莫非秦王手中拿着的是阴性的水镜?”
“如果按这个古老传说而言,可以猜测它是那面水镜。因为炽焰石是世间稀少之物,千年也难得见上一块,更何况是这一个炽焰石匣子。”
“这炽焰石长的什么样,先生知道吗?”李渝好奇问道。
“传说可以在喷发火石的山口内找到,外表血红。”
那不是火山口里面吗!?李渝暗思道:人进火山内部怎么可能,那可是上万度的高温!看来传说毕竟是传说呀,不可考证的地方太多……
说到这,两位老人不约而同的相互对视,彼此的眼里流露出几分忧虑。
萧老先生端起酒杯饮上一口酒,随后侧身遥望着漆黑的夜色,继续担忧的说道:“相传玄镜应先得炎镜,在得水镜才是福瑞的吉兆。如果单单只有水镜,或许会带来灾祸也不一定……”
自己不知道这照骨镜会给秦王带来什么影响,不过给秦朝真正带来不幸的是秦王求仙,赵高专政引起的。李渝不太相信这个被前人流传数千年的传说,他独自轻轻一笑,又拾起竹筷专注的开始吃起菜来。
而对面的楚平似乎对这个传说很感兴趣,又在后面的宴席上提了不少问题。
同时,黄老先生也过得十分尽兴,在萧老先生的盛情邀请下答应小住几日。
等夜色渐深,两位年迈的老人都开始感到体力有些不支,话语也少了许多。
察觉出老人们疲乏的神色,李渝他们知趣的起身道别。经过先生们的再三挽留,他们在不断承诺他们自己今后会经常来探望先生们后,才得以离开竹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