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河边放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元节这一日大户人家要斋僧,陈家五房当家人才过世,少不了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高台,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供上各色面点、瓜果,仪式庄严肃穆,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各家还要在自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布田”。
陈家众人齐聚,各司其职完成特殊的仪式,元媛自然是做壁上观,少不了暗中观赏古代人的重要节日。
到了月上中天,终于有了一项让年轻人高兴的活动,去河边放灯,拎着用彩纸做成荷花状水灯,元媛在陈老太再三嘱咐中出了陈家院门,当然,陈老太是不可能同意她一个小姑娘晚上出门的,身边大大小小跟着家里年轻一辈,这些人都被陈老太耳提面命过,一定要看好元姑,众人自然不敢不听,再三保证了,才簇拥着几个女孩去了河边。
大房的两个秀才回来家,饭后回屋看书了,只来了双胞胎,二房桩子腿脚不便,陈萱太小,来了二姑娘玉莲,三房玉兰婚期临近没有出门,春柳不愿意看陈元姑得意的嘴脸,出门就跑没影了,玉荷紧紧的拉着元媛的手,小姑娘牢牢记得奶奶的话,一定看好了姑姑。
当然不能由几个小辈出门,老三陈有礼作为他们的监护人,就走在元媛的旁边。一行人说说笑笑出了家门,到了外面才看见其他人家也出来了许多年轻人,有那相熟的好朋友,便离开家人,几个小伙伴一处玩耍去了。等到了河边,双胞胎早没有了影子,只剩下陈老三和三个小姑娘。
“元姑,我看这里人少,你们就在这里放河灯吧!”陈老三招呼了几个村民,有那相熟的拉着他说话,自从他代表陈家在镇上做小生意,木讷的性子也活泛了不少,常年沉默寡言的人一下子话多了起来,有村民跑过来和他打听做买卖的事情,陈有礼被人奉承的飘飘然,忙里偷闲指了最近的一处河道,让小姑娘们不要走远了。
“爹,您放心,我一刻也不离姑姑的。”玉荷向父亲保证。陈有礼知道这个小女儿虽然年纪最小,却比三丫春柳稳重,玉莲姑娘也不是脱跳之人,且这河道离陈家庄不远,到处是乡里乡亲的便放心了。
元媛蹲在河边,夏末的夜晚,微风吹拂,带来远处稻田的清香,小池塘里平日欢腾的蛙鸣也消停了,似乎是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吓住了,今夜暂停演唱。
“姑姑,你轻轻的放,对,这样纸船就不会很快沉下去的。”玉莲细声细气的指点下,元媛的河灯顺利的飘远了。
慢慢地,蜿蜒的河道上盛开了各式各样的河灯,每一盏河灯的中心都点着小小的蜡烛,盛开的花朵在烛光的映照下在水面摇曳,变的活色生香,越来越多的河灯点缀下,黑沉沉的河道恍若天上的银河,熠熠生辉的河灯就是天空中闪烁的星斗。
顺流而下,沿途总有河灯被水浸湿,慢慢沉了下去,水面上火光一闪,河灯就完成了它的使命,给逝去的亡灵带去亲人的思念。
元媛出神的看着河道中不时闪动的火光,亮晶晶的双眼浮起一层雾气,不知道这黑沉沉的河道能不能把自己的思念带到现代,宽慰她痛失爱女的父母。
明月当空,大地一片清明,月色笼罩下的天地有种朦胧的美,平凡的景致也动人,普通的面容也神秘起来。
“姑姑,你的眼睛好亮啊!“玉荷无意中看见沉思中的元媛,看见她眼睛里闪动的光晕,赞美不已。
元媛眨眨眼睛,收回自己的思绪,含笑看着眼前可爱的小姑娘,这几月,家里的伙食改善,小姑娘消瘦的脸颊鼓了起来,在她的带动和引导下,小姑娘的性子也渐渐活泼,整个人鲜活的好像枝头的小云雀。
“我们的玉荷也很可爱呢!”元媛笑眯眯的搂着小姑娘,缅怀过去,更要活在当下,生活就应该快快乐乐的。
她又拉着玉莲姑娘的手,这个姑娘是做绣娘的,一双手异常的柔软,摸上去真舒服。元媛调皮的在玉莲姑娘的手背摸了又摸,笑嘻嘻的让玉莲红了脸,又不好挣脱开,只得强忍着,“还有我们家的玉莲,是越来越漂亮了。”

玉荷点头同意,“玉莲姐长高了,脸也白了,是很好看呢!”
玉莲去了锦绣坊做绣娘,吃住在坊中,虽然也是粗茶淡饭,可毕竟管饱,自然是长高了,且绣娘都是在屋里做活,自然变白了,原本五官端正,这样养起来,如何不好看。只不过,这姑娘还是被两个小丫头的调笑越发不自在了,嗔怪道,“就你话多,咱们该回去了。”
虽然元媛喜欢宅在家里,可难得出门一趟,她又不想早早回去,古代可不像现代,在家里没有手机,电视,在这里天一黑就只有睡觉了。好在元媛现在年纪小正是贪睡的时候,她才能够每天早早上床。
压下想打哈欠的欲望,元媛四下看看,发现河灯都流走了,河道上只剩下零星的几只,看那样子也撑不了多久了,放河灯活动算是彻底结束了,咦?怎么大家不回家,都往东面集合,是还有活动吗?
小姑娘玉荷眼尖,指着东方,“姑姑,你看那边,搭了高台,是谁家放焰口呢!”
大概了解了古人过中元节的活动流程,元媛知道玉荷说的是什么意思,诵经布施什么的,去瞧瞧也不错。
“咱们也过去看看!”
玉莲也许迟疑,“大晚上的,人又多,还是不要去了!”
玉荷闻言也皱起了眉头,元媛好笑道,“我们就站的远远看,怕什么!”
正说着,前头有人大叫,“是陈家五房放焰口,准备了好几箩筐的点心,还要布施精米呢!”,这一嗓子吼出,村民们坐不住了,一个个火烧屁股般的冲了过去,生怕去晚了,自己得不到好东西。
陈有礼的心也是一片火热,踮起脚尖,从人群中找到大房双胞胎,悄悄嘱咐他们回家喊人拿东西,点心便罢了,精米可是好东西,一定不能错过了。
跟上人流往东方,才走几步,看见三个姑娘也要过去凑热闹,不免回头叮嘱几句,“元姑,三哥给你抢面点,你就站在那边大树下看着,玉荷还有玉莲,你们看好了元姑,不要乱跑!”
被两个姑娘拉着,元媛好容易走到陈有礼说的大树下,实在是热情的村民听到点心,精米太兴奋了,很快四面八方汇聚成汹涌的人流冲向那座高台,还没有看见哪一个人不去抢东西的。
元媛她们虽然没有走几步,却已经是热出了一身汗,她个子矮,踮起脚尖,远远看见高台上僧众在敲锣,打磬,喃喃念经,一些穿着统一服饰的人在高台周围忙碌着,角落里果然堆积了不少箩筐,那些应该就是准备布施的东西。
“天啊!嫡枝五房可真的有钱啊!那么多的好东西就这样舍出来了?”玉荷惊讶的合不拢小嘴。
玉莲也眼巴巴的看着,白米白面,他们普通的农家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吃上一回,嫡枝一脉果然是做官的,财大气粗啊!眼睛喵喵那一堆箩筐,玉莲的心痒痒起来,若是她也过去领一份,回头给三哥补补身子也是好的啊!
很快,高台就被人群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热情洋溢的村民眼巴巴的看着箩筐,等着布施。
没有等待太久,高台上一阵锣响,僧侣的诵经告一个段落,立刻就有仆人端茶送水,让僧侣们歇息。
一个管事模样的中年人站了出来,向下方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今日中元节,我们陈家嫡枝五房在这里放焰口,给过世的二老爷祈福,下面布施米面,来大家排好队,一人一份,过来领东西吧!”
人群一阵骚动,人人都想抢在前面,一些老弱病残被挤的东倒西歪,年纪小的孩子,害怕的哭了出来,家里大人大声咒骂,你踩了我一脚,我踢了你一下,很快高台下乱成了一团。
看场面失控,中年管事一脸不快,提高了嗓门,大吼道,“都安静,谁再乱挤,就不许领东西!”
乱哄哄的人群,当然不是他吼一嗓子就能够安抚的,乡下人粗俗泼辣,尤其是一些妇人更是豁的开,有人尖着嗓子大叫,“哎呀呀,踩坏了我的脚,王老六,你要赔钱!”
那王老六也不是省油的灯,“呸!就你那双大脚,还敢赖我踩坏了,我还说我的脚被你硌了,要你赔!”
又有些游手好闲之徒,浑水摸鱼,不是摸了大姑娘的屁股,就是蹭了小媳妇的胸口,气的有些泼辣货破口大骂起来,骂的兴起,污言秽语都冒了出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